党员干部树立“新三观”的本质要求
2014-08-15薛晓燕
薛晓燕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 太原 030021)
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严峻,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需要经常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的“三观”是与以往所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区别的“新三观”。“新三观”是对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的思想观念的概括浓缩,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的政治自觉,也应是每个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一、“新三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世界观,是哲学范畴的概念,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可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所谓权力观,是指人们对权力的总的看法,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所谓事业观是指对事业的根本看法和对工作的根本态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决定着他如何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个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往往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发展走向,影响党的事业成败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世界观是“总开关”,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能够从根本上指明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提供奋发有为的动力源泉、铸就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权力观是“定盘星”,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处理好权与责、权与利、权与钱的关系,在工作上大胆、用权上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事业观是“风向标”,决定着领导干部创造什么样的业绩。一个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观、权力观,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新三观”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
(一)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都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强调,现在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注意并切实解决好的是理想信念问题和思想作风问题,最需要加强的是理论教育。年轻干部要点亮理想信念和思想作风的“两盏灯”,这样,前路漫漫,有光亮指引,才不会走进岔路,才能走到通途。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是体现在先行、先导、先锋方面。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把理想信念同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结合起来,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地工作,并做出人民满意的成绩,就是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增强争先创优意识,善于思考、与时俱进,在工作中要高标准、严要求,敢于负责、敢为人先,处处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在共产党人看来,人民是天,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民更高;人民是地,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民更深厚。共产党人事业的全部就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
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因为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就是要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利于谁”等观念问题,解决好“为谁干事、怎样干事、干怎样的事”的问题。“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满意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干成事业、干成多大事业的评判标准。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
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之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我们党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经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困难考验,完成人类历史上这一罕见的英雄壮举;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严重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国后,正是由于依靠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迅速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度过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不能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任务,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很现实的考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事业观。
(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权力观
1.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是要时刻牢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真正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把权力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2.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就是“官德”。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官德高度决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决定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我国历来重视为官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夏朝就有所谓“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政治清廉思想;西周时期,国家在选拔官吏时就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择官吏的法定标准;春秋战国时期,任用官吏更加重视礼、义、廉、耻;秦律中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唐朝对官吏的考绩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所谓“四善”专指品德:“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宋、元、明、清等各朝各代,均十分重视官吏的道德品质修养。
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等“五德”原则。梁衡在《官德》中写道,现在官场道德之坏主要表现是:私、贪、假、惰、媚;他对症下药开了十味药方,这就是:为公、为民、诚实、敬业、廉洁、独立、坚定、谦虚、坦荡、淡泊。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幅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其中深意就是告诫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自己的官德修养。
3.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警惕权力的腐蚀性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旦放松对权力腐蚀性的警惕,就会让掌权的人身陷腐败泥潭。党员干部在行使人民授予权力的同时要谨慎用权,时刻警惕权力的这种腐蚀性。所以,要切实负起对人民群众的应有责任,自觉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始终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防由于权力腐蚀而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政治生命。
[1]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0-09-01.
[2]肖纯柏.论党性教育的时代内涵[J].理论探索,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