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教师隐性课程素养的提高

2014-08-15范敬飞王西长王培宁

三晋基层治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感性情商专业知识

范敬飞 王西长 王培宁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山东 临沂 273400)

高校教学中利用科学合理的隐性课程积极影响在校学生是行之有效的,但隐性课程是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则主要在于教师形象、教师威信、话语风格、现场控制力等感性的东西,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隐性课程素养。

一、科学合理的隐性课程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意义

隐性课程是一个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所学习到得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非正式、非官方的、具有“潜在性”的课程。步入成年的高校学生,既有对理性知识的渴求,也有成长中感性的需求。高校课程应该是一种理性内容和感性内容的组合,需要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美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要作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完美结合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的心理分析

高校学生有较为成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他们需要的是老师在教学中简洁明了、富有风趣的传授专业知识。高校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许多与教师相关的为人处事、接物待人等方面的隐形的东西,所以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表达方式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高校学生追求独立却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学习还带有极大的随意性、自我性。学生对各门课的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的评判,包括教授的语言、形态、貌相、性格、学识等方面隐性的东西,这也是学生是否能够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看得上,就认真听课,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看不上,就有可能学习兴趣不高,甚至逃课。

2.学生对教师的期望问题

高校学生对教师的感性期望大于理性期望,对教学中的感性和形式的需求大于对专业知识的需求。高校教师和学生距离最近,对学生学习问题最清楚,需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影响,把教学中感性和形式的内容处理好、利用好,让隐性课程高效地助力于专业教学。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单方面无法解决的,只有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隐性课程,通过教师素养的提高,用具体实在的措施和实际行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教师在隐性课程素养方面问题分析

1.教师表达问题

在教学中,若教师只顾及个人授课逻辑和表达的连贯而忽略了与学生互动,不考虑学生反应,就会形成教与学的“错位”,学生感到不被重视,甚至使学生感到沮丧,感到被伤害而减少学习热情。

2.教学细节问题

教师应自省、反思教师自身和教学过程中忽略的细节问题,注意提高教学技术、注意个人形象、精心思考和设计授课逻辑、临场发挥风趣幽默等等。

3.教学中的感性和形式问题

在校学生对教师讲课的表现有疑问,主要是对教学中感性的部分有看法,具体就是教师形象、语音语调、风趣幽默程度、知识广博程度等等有看法。这些方面虽然和学习的专业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确实会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年龄偏低,偏重专业知识,容易出现教学机械化、知识板块化、课堂缺乏人性化等问题。高校教师大多未经历长期、系统的师范学习和师资培训,教学的经验和感悟明显不足,不能系统科学合理的利用隐性课程影响学生。

总体来看,对隐性课程而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主辅地位问题。高校教学中,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主体地位,隐性课程的实施是为了保证主体课程的传授效率和综合效果。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隐性课程内容应该是辅助地位。隐性课程的辅助性质,决定了隐性课程内容要实用;教师发挥要合理,要合乎道德法规。二是教学气质问题。隐性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有乐观、外向、风趣甚至开放、热情的气质特征。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职业敏感,要保证理性知识的传授效果,“做学生需要的事情、做学生尊重的老师”。

三、高校教师隐性课程素养提高的措施

教学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就应该体现在高校教师对隐性课程的把握和利用方面。高校教师隐性课程素养的提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充分研究学生的感性需求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理性需求和感性需求。理性需求是指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感性需求则是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由教师所体现出来的种种态度、行为、品质等主观性内容。教师要把握和满足学生的感性需求,需要在教学中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做学生需要的事情;二是做学生敬佩的事情。教师应当在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需要什么样的讲授方式,在全面掌握材料、深度挖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宽度、言谈举止、体态形貌等方面的内容有所准备,从容教授。可以说,教师专业知识过硬仅仅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而真正能够掌握满足学生理性需求和感性需求的教学知识,才是优秀教师的“真功夫”。

(二)努力实现有效的教学表达

传播科学的研究表明,有效的表达需要有完整的表达内容和完整的表达逻辑。表达内容包含三个因素:讲者、内容、听众,几个要素缺一不可;有效表达的过程是“讲述—反馈”,两个环节也是缺一不可。有效的教学表达还需要表达形式的辅助,表达形式就是对表达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进行人性化加工,用学生需要的语言、喜好的气氛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去加工教学表达的内容,去处理教学表达的逻辑。教师要充分组织自己的语言形式,用理性的语言解释知识,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证明知识,用严肃活泼的语言总结知识,用轻松风趣的语言灌输知识。

(三)追求丰富的教学情商

心理学上的情商是指一个人的气质、性格、脾气、社交能力、合作意识、诚信程度、心理健康等等内容。它指向的是一个人对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适应能力,它能够帮助人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工作生活中负责任、抗挫折、做贡献,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教学情境中,师生的情商表现会客观存在于教学的过程当中,并且学生会因为教师的情商表现影响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中介,应该用极具个人色彩的讲授风格去解释知识,去为学生解答疑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表现出符合学生喜好和尊敬的情商。教学情商的发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成了师生之间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促成学生有效学习良性循环。

在显性课程中辅以隐性课程,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高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群体情感特征和个体情感需求,用真实的情感与学生对话,用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秦建斌.情商在教学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8).

[3]牛秋霞.论语文教师教学表达力[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感性情商专业知识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二则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