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东《向南而立》诗文集评论(笔谈)
2014-08-15向南而立艺术风貌片论
《向南而立》艺术风貌片论
全华凌,罗玉成
《向南而立》是李镇东①李镇东(1982—),男,湖南衡南人,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职于中共衡阳市委宣传部,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六期作家班学员,著有《稻芒上的蛙鸣》、《晴空向南》、《幸福魔方》、《向南而立》等文学、新闻作品集5部。于2012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一共五卷:“三月三的太阳”、“母亲的夏天”、“许愿灯照亮风筝”、“在云上”和“不眠的雷锋”。梁瑞郴先生评《向南而立》是“一曲四季牧歌”,而“在夏之恋中”,“诗人的情感既“绵长”又“细腻”,并认为这种情感是从“故乡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有如夏夜的徐徐清风,令人陶醉”①。我认为梁先生此说堪为的评。顺着梁先生的导读,前后吟读《向南而立》不知有过几遍,每次读完,都为镇东同志宏阔的的视野、宽广的胸怀、真挚的情感和惊人的诗歌艺术创造力所深深震撼。
一、组诗的精巧结构
在《向南而立》中,最令人喜爱的是诗集的第二卷《母亲的夏天》。本卷一共有15首诗,看得出诗人虽无心剪裁,却自然成章。尽管诗人未标明本卷诗为组诗,而实际上体现了诗人驾驭组诗的高明艺术。镇东擅长创作组诗,在《镇东诗选·向南而立》中共出现六个组诗,依次是《庙前印象》、《真容寺前》、《西双版纳动物说》、《下龙湾出海》、《苦难兴邦》和《玉树的孩子》,这六个组诗都有明确的主题。以其中三组诗来说,《庙前印象》(组诗)由《石马》、《古巷》和《印象》三首诗组成,分别写石马坚硬而傲然挺立的精神、古巷古韵和石象浑然天成、点石成金高超艺术,这组诗表达了诗人对庙前文物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和浑然天成的高超艺术惊叹的主题。《西双版纳动物说》(组诗)包括《虎说》、《熊说》和《狼说》三首诗,写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三种野兽虎、熊、狼在人类食物的压迫和铁鞭的毒打下都变成了温顺的狗,表达了诗人对动物野性的沦落、兽性异化的悲叹。《真容寺前》(组诗)包括《北台山的雪》、《木葫芦》、《百零八级石阶》和《野菊花》四首诗。这四首诗依次写令人惊叹的盛夏北台山顶峰的雪景;真容寺前观看枣木葫芦的人生感悟;跋涉台阶的人生奋斗经验的体悟:人生不能停留,需勇往直前,才不会错过沿路美丽的风景;天王殿前恣意怒放的野菊花,这组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游真容寺的所观与所感。
《母亲的夏季》是用组诗的创作思维来建构的。从诗人的出生、读书、成才,写到恋爱、结婚和儿子的出生,三代人的亲情血脉贯通,气息相连,诗篇的组接前后呼应,如行云流水,无滞无碍,整个诗卷章法天然。这卷诗是有一个明确主题的,主题就是对亲情、母爱和生命的深情讴歌与礼赞。组内15首诗的组接,气脉贯通,前后呼应,也许诗人并无心剪辑,却天机独运,自然成章。《母亲的夏季》这组诗以主题为焦点,按着“事件”的进程结构诗篇,系统反映了祖孙三代亲情的流淌、老少两代母爱的接力、一门希望灯灯相传的真挚感人的生命画卷。
诗歌这种对生活、对情感随性记录的文体,原本是可以不刻意剪辑的,但诗卷不同,诗卷多如组诗,应有明确的主题,故诗卷可以对其中单首诗进行选择。由主题确定单首诗的组合,古已有之,如《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就是一组比较完整勾勒了周人发祥、建国和创业历史的诗歌。《诗经》非出于一人之手,非成于一时之间,至今还有孔子“删诗之说”,《大雅》的成型必然经过剪辑、选择得来的。又如屈原的抒情组诗《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忆往昔》、《橘颂》、《悲回风》九篇,表达了“思君念国,罔极度”的明确主题。朱熹认为这组诗是屈原有意为之,意思是这组诗是根据一个主题,经过“辑诗组诗”得来的。再如艾青最有影响的两组诗:“北方组诗”和“太阳组诗”,分别以“忧郁的苦难之歌”和“深沉的爱恋之曲”主题来确定组内单篇诗歌组接的。
尽管古代并无组诗一词,如《九歌》、《九章》、《秋兴八首》之类,这些不朽的诗篇在形式上更像一卷诗、一部诗,而实际上就是一组诗,因为诗人或编者把它们按同一主题汇编在一起,也就成了组诗。镇东学源中文专业,情协雅俗,学涉古今,屈原、李白、滕王阁等人文意象多次出现在他的诗篇中,古代优秀诗人的创作技法对他的浸润与启迪决然难免。故镇东用组诗的创作思维,按同一个主题建构的《母亲的夏季》自然也是一卷名实相符的组诗了。
二、真挚而直白的抒情
诗歌是用来抒情的,古今中外诗歌历来都强调抒情,抒发真情。钟嵘总结读诗的心得:“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②所谓“直寻”,按张少康的观点,即为“直接写物抒情”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切好诗都贵在抒情直切。第45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智利]加-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的诗歌《柔情》的获奖理由就是“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镇东《向南而立》一个突出的特质就是以情感人,“直寻”得好。在《向南而立》的四季牧歌中,流淌着诗人的真性情,有春天的泪与笑,夏天的缅怀与礼赞,秋天的热烈与深思。
《清明》是一首写在春天的诗,却是一首绽现诗人忧伤与痛苦的诗。诗人写道:
只一丝缅怀
天空便忧伤起来
只一颗眼泪
细雨便飘渺起来
在种子思念泥土的季节
生命的轮回总也逃不出大地
即便人类文明无尽进化
总在农令时节里迎来送往
在亲人思念故人的季节
感情的牵挂总也逃不出内心
即便人间天上永远分离
总在祭奠时节里翻江倒海
……
你,就是鹤顶红酒
一辈子一醉
你,就是定时炸弹
瞬间炸开云雾和痛楚
让清风明月找到回家的路
这里节选了诗歌的四节,第一节里诗人用“缅怀”点题,点明了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悼念故去亲人的主题,接着用“忧伤”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在这一节里,诗人用“忧伤的天空”、“飘渺的细雨”两个意象既写出清明烟雨迷蒙的特有天气,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祭奠先人的悲痛心情。在第二节里诗人在悲伤中深沉的思索着一个沉重的话题:死亡,这个人类文明束手无策的问题。第三节里诗人悲从中来,悲痛的情感犹如汹涌的春水“翻江倒海”。第五节也是诗歌最后一节,在这一节诗里诗人连用两个很独特意象“鹤顶红酒”、“定时炸弹”来表达他对“死亡”的思考和清明这个特殊节日对活着的人的情感的震荡。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对故去的亲人的无尽思念、无限的悲痛和对人类文明的有限而人类生命终止的无法改变的深沉哀思。感情十分真挚、浓烈、凄然感人。
在《向南而立》中,有两首写清明的诗,一首如上所引,另一首诗题为《清明,回家》:
清明,是一个回家的日子
城市的太阳
多年来都无法晒干
那颗从乡土里长出来的心
一到春天总挡不住
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感情
……
经常相见的那些年
没能给母亲多添一丝笑容
如今往事多成了不可偿还的债务
清明,回家
一沓纸钱无法填满对母亲的愧疚
一把香和几个响头
远不及母亲给儿子的整个春天
……
这两首诗在情感的抒发上各有千秋,前一首《清明》悲情浓烈,如滔滔山洪,汹涌奔腾,而《清明,回家》则感情深沉得多,虽哀思依旧,更多的是深沉回忆,回忆母亲生前对自己的念叨,回忆“对着门前那条路的张望”,回忆母亲那憔悴的面庞上的一丝笑容……无尽的回忆,无尽的哀思,无尽的悲痛。诗歌最后以“这个清明是春天里最疼的一块伤∕嵌在母亲的坟头和儿子的心头”结尾。希望抱上孙子和希望儿子考上大学一样都是母亲生前最大的愿望,母亲在儿子大学的中途撒手而去,再也看不到伴着春天降临的胖大孙子,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在母亲的坟前哀哀诉说,无尽的悲痛弥漫湿漉漉的山野。
诗人趟过春天的哀思,走进了夏天的礼赞,《母亲的夏季》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无私、伟大母爱的由衷颂赞。
《母亲是一条河》
母亲是一条河
一条通江达海宽阔无比的河
一条四季奔流永不歇息的河
儿子就是永远遨游在河里的鱼
江流就是那源源不竭的母爱
……
每当读到此处,一种电流就会瞬间弥漫读者的全身,让你深深地、深深地沉浸在对母爱的回味和追思之中,诗人以一个儿子的深切体悟写尽了普天下母亲的无私与伟大,写尽了普天下失去母亲的儿子的深深的感念。诗中的比喻是那样质朴,又是那样的贴切,母亲是“河”,“母爱”是水,儿子则是那河水中游玩嬉戏的小鱼。一个博喻,五个短句生动而深刻地写出了母亲与儿子血脉相连、生命相依的亲情逻辑。
又如《谁的童年没有哭泣声》:
突然想起童年的哭泣声
那是最稚真岁月的典藏
哭泣时成长的呼吸
健康的体魄从泥土中拔苗
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营养
伴着我们挣脱襁褓
……
没有母亲的天空
再晴朗的天空也有些缺氧
呼吸反倒没有哭泣声利索
没有母亲的念叨
再生动的成功也有些苦涩
奖状也失去了应有的血色
……
诗人由常见的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儿童哭泣声切入,从对童年的回忆打开了感情的闸门,童年的生活随着回忆的思绪一幕幕次第展现,诗人童年印象中两件难忘的东西是:“哭泣声”和高低不平的“卵石”,诗人的童年因为母亲的呵护而幸福,也因为高低不平的卵石而苦涩。然而哭泣声是诗人童年最珍贵的“典藏”,诗人深沉地吟唱道:“哭泣是成长的呼吸,……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营养”。诗人在这里再一次用峭拔而质朴的语言写到了母亲的无私,怀着深沉的感恩之情写到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沐浴着母爱健康成长,诗人步入了青年,跨上了领奖台,此时又想起了母亲。诗人写道:“没有母亲的天空,再晴朗的天空也有些缺氧,呼吸反倒没有哭泣声利索。没有母亲的念叨,再生动的成功也有些苦涩,奖状也失去了应有的血色。”此时,诗人已不是在吟唱,而是在哭泣,在呼喊。儿子的成功是母亲的期盼,然儿子走向了成功,却再也找不到母亲的容颜,再也看不到母亲的笑脸。诗人不以红色描写奖状,而是以“血色”来形容奖状,可见诗人当时的心情之悲痛。走向了领奖台,理应高兴,然而诗人却感到“苦涩”、感到窒息,想大哭一场,领奖那喜庆的天空骤然间变成凄风苦雨,这种看似反常的情感经历恰恰正是诗人饮水思源、不忘母恩的强烈而真挚的体现。
再如《儿子说,母亲真伟大》
母亲之前的廿六小时
已被翻烂的羊水
送到疼痛的病床
凌晨的钟声敲响了
阵痛有节奏地
表达出儿子要看到母亲
强烈愿望和心情
……
儿子以三千五百克的体重
撞开了子宫和产房的大门
冲出了母亲的身体
母亲用尽了二十多年
积聚的呐喊和隐忍
换来了一个新生命的啼哭
在这首诗里,诗人真实地记录了儿子出生的全过程,这些诗句,既表达了初为人父的由衷喜悦,更有对妻子分娩痛苦的怜惜与疼爱。诗人用“母亲用尽了二十多年/积聚的呐喊和隐忍/换来了一个新生命的啼哭”的诗句深情讴歌了一个年轻的母亲在诞下一个新生命时的艰难、痛苦、幸福与伟大。
可以说,对母爱的深情讴歌与礼赞贯穿了整个《母亲的夏季》。诗人抒写对母亲的深情没有“补假”和曲写,而一以贯之的只有“直寻”,即直白而真挚的抒情。尽管诗人是直白的抒情,却是发自肺腑的真情,还带着些许山野的气息,这种真情有如幽幽山泉甘甜人心,又如夏夜的“徐徐清风,令人陶醉”。
三、意境圆融的山水田园图景
诗有意境格自高。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③王氏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以王国维的理论来看,镇东《向南而立》中具有有我之境的篇什确实不少,如春之恋曲《春醒》:
一场细雨惊醒午夜
水泡从池塘里顶出春天
风 长满天空
暖 已满大地
……
花儿开始飞向鸟儿
芬芳布满行人的眼
那些草 那些树
伸个懒腰爬出泥土
便站在春天的脉搏上
应该说《春醒》中这两节诗是颇有意境的,描写的是一场春夜细雨漫天飞洒,落在水塘里,溅起一阵阵水泡。东南风漫天而来,大地充满了暖意。花儿开放了,鸟儿飞舞鸣叫,花儿的芬芳满路,在风中布满行人的眼睛,那些草,那些树挣脱冬天的束缚,开始爬出泥土,在春天的花园里探头探脑。整首诗由三幅画面组成,共同组成一幅春醒图。入选的这两节诗分别描绘了春夜喜雨图和花鸟闹春图。
春之恋曲中《桃花盛》也是很有意境的。《桃花盛》:
盛开桃花的泥土
盛开烂漫的南国
盛满山水的田园
盛满经纬无法丈量的静谧
桃花盛,春天的世外
红嫩的花姿豁然开朗
山葱郁的爱着大地
水清澈地缠绵着山
深得土壤疼痛的根
被山水滋润无法暗淡花红
……
这首《桃花盛》描画的是一幅桃红水清,物影相映的灿烂春光图。春醒了,南国的桃花烂漫,南国的田园灿烂。南国清清的水缠绕着南国的桃花山,南国的桃花山倒映在清清的水中,南国清清的水倒映着浪漫的桃花山。
在秋之恋曲中,以《我有一只船》和《小镇是条河》最富意境。如《我有一只船》:
我有一方水域
冬暖夏凉 春华秋实
柳岸舞弄着柔顺的发丝
小岛纵容着表情、休憩和梦
那些游动的影姿
拨弄我们的梦梢
我有一方水域
我有一只船
蓝天是乌蓬大地是甲板
我这样看着你
在我面前 在我心里
载着你 载着青绿的亵渎
静静地摇曳
这里节选了诗歌的前两节,描画了一幅风光旖旎的南国水乡图。诗里的南国水乡暖风细细,杨柳依依,碧水环绕小岛,乌篷船满载着青春和梦想悠悠地在水面上滑进。这哪里是画,这是梦,旖旎的水乡梦。
又如《小镇是一条河》:
小镇有山有水
树木葱茏 江流不息
居住着劳作的人们和碧透的生活
居住着小镇——
一条使小镇永葆青春的小河
一条哺育着女人和诗歌的小河
……
这里节选了第一节,诗句描画了一个江南水乡小镇图,这里有山有水、树木葱茏、江流不息、人们安居乐业;这里的女人快乐,这里诗意盎然。
除了山水田园诗意境圆融外,《向南而立》不少抒情诗中写景也颇有意境,
如《母亲是一条河》(卷二)的第一节:“母亲是一条河,一条通江达海宽阔无比的河,一条四季奔流永不歇息的河。儿子就是永远遨游在河里的鱼,江流就是那源源不竭的母爱。”这首脱胎于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抒情诗颇富意境,以母亲似河,儿子如鱼表现母子鱼水相依的生命图景,河始终是那样奔流不息,是那样通江达海,鱼对母亲河是如许依恋,在母亲河里自由自在尽情地遨游。又如《许愿灯照亮风筝》(卷三)中《夏夜》这首短诗的开头:“天空是一只巨碗,夜晚是一碗黑啤,被明月冰得清凉剔透”,新颖的比喻、贴切的意象把夏夜的迷蒙、幽深与清凉之境充分表现了出来,也把诗人的醉意和来自冰凉现实的理性表现了出来,让读者如置其中,如睹其境。再如《黑月》(卷三):一轮圆月掩盖星空/让天幕成为黑色的背景/……/月无时无刻不在天穹/明时是地球的眼睛/在一起追赶星星。这首诗把月亮在广袤的天穹随着明暗的变换和星星躲猫咪的有趣情景呈现了出来。
镇东《向南而立》中有意境的诗篇不少,由于诗人对生活抱着炽热的感情,主体色彩鲜明,大多具有有我之境的。当然,镇东的诗歌更多的是追求理趣。如《春之源》、《做一块石头》和《在云上》等等。意境与理趣曾经是唐宋诗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追求意境要求骨气端翔、兴象玲珑、光英朗练;讲求理趣,则要求理趣浑然,情志超远。
诗歌、文章需要诗意,这样才能借我们慧眼去深刻领略生活与生命的美好,但同样需要烟火味,沾染生活的气息,而二者的结合才能使诗文有穿透力。镇东的诗歌是普遍具有这样的魅力的。
(作者系南华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注释:
① 梁瑞郴《向南而立》(序言):《四季牧歌与济世情怀》,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② 张少康主编《中国历代文论精选》:钟嵘《诗品》选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③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中华书局,195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