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管理学论纲:人才·关系·资源·和境
2014-08-15周远成
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大成管理学论纲:人才·关系·资源·和境
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大成管理学,从整体上研究人的生存发展规律,本质是人与人的一切活动关系和谐协调、动态均衡与持续生态发展等,诸如人类生存活动的公共关系、目的运动、生态平衡发展等基本规律。它是一种宏观战略管理学,其指导思想大成管理哲学属于战略管理哲学思想范畴,即生态哲学、和谐思想、平衡理论、大成智慧的总汇。从内涵本质、演变发展、构成要素来看,情理法度和人才、关系、资源、和境,涉及大成管理哲学、大成管理美学、大成管理伦理学、大成管理功效学等诸多学科,包括领导理念、基层组织、资源环境和管理过程、模式、任务、责任、实践体系等。
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人本;人才;资源
大成管理学,其宗旨是探讨人与人的关系及活动规律等问题,即所有人的生存时间合理支配、生存空间有效拓展、生存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活质量最大提升、生存环境条件优化等和谐关系、权力均衡发展等规律,进而探求人生最佳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境界的学问。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处在动态平衡的和谐运动之中。治管理学者必须有这样的视野,以人本、民本、人才为立足点,运用协调、和谐、关系等生态规律来把握真善美信的管理关系、管理伦理、管理美学,下看基层组织,中观资源环境,上看领导理念,外观世界发展大势。大成管理以人为内核本质,离不开物质、精神、信息、时空等维度,建构关系协调、民主公正、合理分配等机制与和谐制度,创造一种从生存诚信的和谐度到共同富裕的富庶度——持续、科学发展的生态和谐社会。
人本民本人才:大成管理学本质
一部管理学的全部问题,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人本、民本和人才生态发展等关系问题。在各种关系中,生存关系、男女关系、经济关系等至关重要。人们首先是生存权,包括民生、民利、民权等;其次是生育繁殖,传宗接代,延续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是更追求丰衣足食,民富国强,休养生息。然而,这些关系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无时无刻都处在运动变化的管理实践态势和动态平衡之中,这是因为人与宇宙万物,每时每刻都处在管理协调、合作、互动等活动关系的生态平衡领域。万事万物的有序、平衡、和谐、生态发展,人类社会的资源共享、关系谐和、力量均衡、财富创造、科学发展等等,都是集大成化管理活动和至高管理境界,这也是大成管理学的追求和境界目标。从哲学、美学、伦理学考察,管理,就是领导理念、基层组织、资源环境以及实践过程、模式和任务、责任等生存体系的“黄金律”格局的大集成。
一般说来,大成管理学,是指从整体上研究人的生存发展规律诸如人的一切活动关系和谐协调与持续生态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存活动的公共关系、目的运动、生态平衡发展等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种宏观战略管理学。其指导思想大成管理哲学属于战略管理哲学思想范畴,即生态哲学、和谐思想、平衡理论、大成智慧的总汇。大成管理哲学,就是人本最高境界的追求智慧、思辩和哲学思考,即追求人类真善美信境界,研究所有人生命个体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潜在需要,及其生存发展需要规律等境界学问。从关系学上看,大成管理就是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系统 (自然关系、社会关系等)的和谐协调与动态平衡,包括天、地、人、物、事、境、信息等一切生存关系和人际关系、管理关系、生产关系、生活关系、潜在关系以及资源分配的义利关系和谐协调 (如和谐境界)等规律的活动。从生态发展看,大成管理主要指在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谐和的情境中,一切顺应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如成人、成功、成才、成业发展),顺从自我意愿,日新其德,优化人性,张扬灵性,提升理性,完善德性,开发生存智慧,并创造丰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挖掘社会潜力,发展公共资源共享,平衡各方势力,从人力、时空、信息、效益和潜能等集大成优化的人类生存 (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协调发展活动[1]。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管理的主体,真正的管理不是管人的,更不是为了限制人、束缚人,而是发展人,管理人以外事、物和平衡各方势力或力量、协调各种关系与合作发展要素,建立动态平衡体系等。一切管理都是为了方便人,服务人,发展人,和谐人,更是为了提供个个成功、人人成才的优质服务平台。由于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本 (人力、人才、智力等)资源、境本(环境、条件等)资源和物本 (物力、财力等)资源或潜在精神财富 (如关系、经典文献、历史文献等)资源等开发利用,都是集大成化管理活动。故大成管理学的研究,就是从大成管理哲学思想出发,确立人本中心为主,事本为辅,物本为佐,境本为基 (使),以和谐境界与人才开发为核心,达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追求境界,人类社会的全部管理活动都必须成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发展,这应是大成管理智慧策略。
从人性角度考察,一方面人性恶论者认为,人的本性不诚实、懒惰、愚蠢、不负责任等等造成效率不高或各种损失与伤害等原因,需要管束和强制为主,类似的有“X理论”;一方面人性善论者认为,人是能动的、人的行为是受理智、动机、条件环境的制约,只有消解妨碍其积极创造性的因素就可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所以应用诱导、激励、鞭策、奖罚等方法发挥主动积极性,类似的有“Y理论”。若将人性善与人性恶结合起来,从协调与合作的基础上研究,管理最大的功能作用就是“成人之美”,即关系和谐协调,力量均衡发展,资源科学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提供促进人才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和美生态生存空间,而不是控制或限度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个体人,实质上就是一种服务,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协调,一种发展,一种人类生存规律的和谐境界追求[1]53-54。
“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管子:形势》);“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厚”(《说苑:说丛》);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晏子春秋:内篇》)。固本有三:即老子所说的:“去甚、去奢、去泰”(《老子:二十九章》),也就是说为政者必须有识人用人的远见,要识大体,要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不合情理法度的系列措施,不仅要理顺人才,即识人、用德、任才,而且发现了人才,就要“任人之长”、“任人之工”(《晏子春秋:内篇》),还要用其才德,让其担当责任,不要过分地浪费人才、扼杀人才,必须珍惜人才、珍惜时光,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发展时空范围,让人才能在一定的空间自由地生存发展。从“人本价值”到“民本利益”,围绕人才发展这一主线,挖掘传统文化经典 (历史文献、经籍文献、诸子百家)的精华和历史人物、事件、史料中的成材潜在的成果资源,探讨知识人才与智慧人才、实用人才与通识人才的成长之路,以及社会人才层次的生态结构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进而从文史互证、文史哲浸透和文、史、哲、管立体融汇的不同层面探究人类学术相通的知识与智慧源泉,尤其是智慧型人才而不是知识型人才的开发[1]153。
事实上,任何组织单位、企业公司或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如果关系紧张,协调不好,资源分配不公,就会出现内耗,尤其是人本 (人力、人才)力量的内耗,生命时间的惊人浪费,教训是惨重的,但谁也没有去重视、总结或引以为戒。
管理职能发展:大成管理学多学科性
人类的思索,永远是人的心灵追求境界;人为中心,永远是管理哲学的主题。所以,追求人的至真至善至美至信的生存境界,以及达成这种境界目标,全靠人在管理活动过程和实践关系协调来完成或实现。一般说来,无论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出发,都应有宏阔的视野,必须以人本、民本、人才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民族、民权、民生关系,上看领导理念,下看基层组织,中观(伦理)资源环境,外观人心走向和世界发展大势。大凡具体的东西,都有其局限性、边界性和时境性。事实上,任何一种理论其历史局限性和现实意义的缘由在此,大成管理理论也无法避免,不仅有其历史性,因为它有许多具体的成分,具体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过时而成为历史;又有它的现实性和空间性,在于它总会有一些抽象的东西和空间的变量,抽象的成分越多、空间变量越大,就越能适应现实需要并指导现实。大成管理学以人力、人才开发为本,其研究的范畴包括物质、精神与思想文化等潜在领域的资源及组织变化、内在关系、时空量度,具有如思想、文化、教育、信息、管理、和谐、人才等等融汇的多学科特性。如教育需要有序管理,管理离不开成功教育,教育就是和谐发展,和谐境界发展人才,思想文化是大成人才的本质内核,没有思想文化素养的人才或缺乏文化底蕴的单位都是浅薄的。管理其核心是教育,根本是人才,深化是文化,和谐是生存保障,机制协调就是治理,这几个方面有如时下的学习型社会、企业文化之类,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和谐大成体系。
(一)管理活动形成发展
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历史发展过程是源远流长的,至少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埃及著名的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赵州桥、故宫建筑群以及都江堰水利工程等。这些都表明,其宏伟的建设规模都是人类管理智慧和组织能力的结晶和见证。人类在数千年前就能有人决策、规划要干何事,有人组织人们、指挥人们去具体实施,以及采取某些控制措施来确保每件事情的落实和按计划顺利进行,完成如此规模浩大并有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技术工程。这些大规模生产实践活动关系就是“管理”的实证。
人类的管理实践表明,一方面,管理经历了“力”、“神权”到“君权”,发展为“民权”等权力转移过程;一方面,在实践中使管理关系的人从“自然性”过度到“社会性”,即“经济人”(组织人、理性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到“文化人”(生存智慧人)等发展,并与生产力要素密切联系。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人多力量大”,许多人在一起劳作就能实现一种预定的共同目标,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慢慢产生了各种社会群体组织。在组织内,为了协调每个人的行动,处理矛盾关系,解决分歧意见,创造生存利益,追求共同财富利益分享,使大家共同服从于组织目标,从而产生了协调、管理。实际上把人类活动分成了三部分:其一,是作业活动,即人们所从事的各种具体劳动;其二,是管理活动,即为实现具体劳动而进行的协调、领导、指挥、控制、决策等活动。其三,是管理关系等,如资源配置与共享活动关系,即共同创造财富后的分享过程和精神或物质劳动成果的有效共享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当管理活动从个人的修身安己、修己安人,到权力欲望因素的膨胀、扩张,即主要由少数统治者或生产资料占有者所从事的活动时,人们常常把“管理”归为治理、管辖、调控,再现“一人领头众人从”的行动格局。这实际上强调了管理中的权力因素,权力有力、财富和知识三大支柱 ([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21页)。从“牧民”演变到“统治”一词,有着十分浓厚权力、政治色彩。对此,孙中山曾作过很好的概括:“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2]。
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经济竞争、财富掠夺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资本家追求最大利润成为主要目标,商品经济与社会化的生产大规模发展,当企业、公司成为社会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时,人们研究管理逐渐从政治转向经济,尤其是向企业管理发展,从管理实践经验上升到管理理论。
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是一切管理理论检验的标准。从管理学理论形成发展看,主要有环境变化、文化因素 (思维方式)、行为动力、过程职能因素等影响,从应用管理学 (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理论管理学(以基本的人性假设出发构建的管理理论)→实验管理学 (以企业管理案例如MBA案例研究,即对管理环境进行假设式的试验,以求各种可能的管理结果)的发展。不同的时间环境,产生不同的管理理论或理论模式、体系、流派等。管理理论的特征离不开经验性的实证分析。从古典管理理论如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到马克斯·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的产生以至现代的管理理论丛林,都是如此。管理离不开人、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和结果等,管理理论的发展同生产力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密切相联的,并决定管理理论的变化与发展。
总的来说,管理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任何历史阶段、任何时空都不可缺少的最为普遍而特殊的实践活动,即带有普遍性的人类特殊实践活动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一切组织活动最基本的工作模式和方法手段一直是“管理”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集团公司或跨国企业;小至一个家庭、一个商店、一个集体或班组,甚至于生命个体,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协调。可以说,管理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一切活动、一切部门和一切组织之中。
(二)管理职能作用
人类社会的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人为主、事为辅、关系为链、过程为序的特殊实践活动。一切管理一般都会呈现三大线层:一是管理思想、文化信息、战略决策等理念层;二是管理人事、事务、组织载体等领导层;三是管理关系、资源、制度、环境等调控机制情境层。管理的要义就是以人为本,帮助人或做人做事合一的工作艺术,即一种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合情化、合理化、合法化、合度化、科学化的原理。这就要求在管理过程中,处理好变化中的人际关系、变化中的人事关系、变化中的环境和人道主义,通过管理实践过程从权变模式走向自我实现,参与领导方式和民主决策方法。人本人心、民本民权民利是人性管理的内核,即管理人的行为应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民生、民权、民利、民心的具体需求,调节人际关系,平衡协调各方势力,引导人的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娱乐等种种合理欲求需要,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或目的。人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的,而人的行为能力技巧却千差万别,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管理者的职责,就是创造条件使每个人的行为能力都充分挥发出来,克制或限定不合理的欲念,满足人的个体生存生活需要,为了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施展天赋才华,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各自的自我价值和人生追求[3]166。
1.管理职能内涵
管理作为一种帮助人成功的津梁艺术 (即“成人之美”的艺术),也是一种实现组织共同目标的过程,更是一门协调各种关系、平衡各方面势力的学问。从实践心理学看,管理活动就是感觉、知觉和视觉、心觉、物觉的综合效应,是从感性到理性、心态调谐、生动活泼的实践思维活动,并融汇天地人境之间,追寻人在万事万物万象之中定位、精神与万物融合的境界,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人事合一”等。从动态平衡学考察,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管理者通过科学决策、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有效控制等职能,优化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最佳的管理境界,是天、地、人、道、事、物、境、信息的无条件的互化或转换的生态管理实践过程。
从管理的职能作用考察,任何管理活动,都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善,一是恶,第三种是不可能的。第三种结果就是不管理,任其自由发展,要么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么向坏的途径延展。管理要素与管理后果密切相关,管理的作用、职能是随管理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理念、修养境界以及环境条件而变化的。管理者的思想倾向,决定了各种关系的价值倾向性和生存价值的后果。一般宽松、公正的管理话语平台,是赢得人心,顺乎自然,“道法自然”、“不言之教”的基础;从严、不公的管理话语平台,是违背人性,丧失民心,失去民力的不和谐存在,即管、卡、压的最后籍口。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潜力等要素外,做人做事等赢取人心的法则,时间、信息、技术也成为生产力的新要素。
管理的作用,关键在于协调关系、平衡实力、整合资源、创设情境、提升效率,如启动组织中的各种细胞,整合组织的所有资源,挖掘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潜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氛围,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从而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功能的总和,最大化实现“1+1>2”的效应[3]157-158。
从管理的内在发展看,用“力量”来统合众人,到“神权”、“君权”以至于“民权”治理政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建立共识,聚集众人的力量,以求安内攘外。发展至当代,决策、计划、组织、领导 (指挥)、控制等则构成了管理过程要素和基本职能。显然,这也是从科学层面来揭示管理职能的。
事实上,从不同的角度考察,管理的职能有不同的内涵、组合与关系。如从社会人文看,就是为了人们“富寿安康”,休养生息,民富国强;从工作关系看,就是协调平衡,和谐安定,生态环境;从个人关系看,就是修身安人,适应生活,自由发展。我们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永远处在关系和谐、协调发展、动态平衡运动变化中心,时时都离不开管理理念,处处都在进行管理活动,以追求人生过程中的真、善、美、信以及伦理秩序体系,包括人与自身利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等关系的动态平衡发展规律与境界。一句话,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大成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从微观的语言文字的编织结构、基层组织变化,到宏观的人生社会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与势力均衡、和谐协调发展等等,事实上,哪一宗活动不属于管理的范畴,又有哪一实践关系不属于管理的领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大成管理学和大成管理哲学所涉及的领域和研究内容。
管理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属于跨学科、跨时空、跨族群、跨文化、跨思想的应用、实践、综合性学科,只有通过关系沟通和对话、交流、梳理或重组等平台,才能重新理顺其中的诸要素关系。管理学与其他学科是相通的,其核心永远是人、人的活动、人的作为和人的主体性发展,本质是人格和德行操守,包含着如何为人 (做人、为民)、如何使民富寿、如何为政 (治国、领导管理)、如何立世 (治家、成就大事业),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核心关系问题。人的一生,事实上也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自我管理境界的修炼过程。人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关注或关爱,对人的关注或关爱,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对人的生存哲学的关注、对人的生活境界的关注。只有真诚的关注或关爱,才会达到和谐协调、生态平衡,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开放化、和谐化、境界化、大成化发展。
2.管理职能与属性
(1)管理职能:即管理过程中的要素或构成手段。关于管理的职能,至今众说纷纭。这里简要介绍西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提法:
法国的亨利·法约尔 (最早的或古典的提法):认为“管理的过程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计划 (Plan)、组织(Organize)、指 挥 (Command)、协 调 (Coordinate)和控制 (Control),这是最早系统提出管理职能的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00—1925)。亨利·法约尔是欧洲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关于管理职能、管理原则和管理技巧等方面的精辟见解构成了法约尔古典管理理论。并指出“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法约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履行的五个基本职能。后来许多学者都按法约尔的研究思路对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形成管理学中的管理过程学派或管理职能学派[4]。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当代管理学家们的研究思路至今还没有超出法约尔的范畴。
古利克和厄威克 (1937):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即POSDCRB。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这里人事职能的提出,既说明了重视并利用人才,认识了人的管理在管理行为中的地位作用,又注重了人才发展以及协调人们活动。
哈罗德·孔茨 (1955)和西里尔·奥唐奈里奇:计划、组织、人事、指挥 (领导)和控制。
罗宾斯 (常见的经典提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关于管理职能,不同学派有不同的提法,一般离不开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如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解,以达到组织的目标[5]。管理过程学派,有计划、组织、指挥、交流和控制。“职能结构的应用范围超过法约尔模式界定的区域时,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将造成巨大花费” (杜拉克,摘自1988年9月的《商务》中的“企业圣贤”)。“管理意味着预见未来”,法约尔强调预见性是管理的精髓。
管理职能总是同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环境相联系的。从不同管理理论可看出,管理职能和社会环境,二者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管理职能一般随着组织的不同而变化,当组织要素如管理主体和客体、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和管理职能也会发生变化。管理学家之所以会对管理职能有不同认识和划分,是因为一方面管理各职能的次序或界限彼此间并非十分严格,往往交叉表述或互相系联,不同的交叉或关联产生不一的职能划分。另一方面管理过程描述不是管理职能所做得到的,任何管理工作都要经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等整个进程。事实上,管理者并没有按严格的逻辑顺序或思维方式来执行,却同时实施所有职能。这些职能的划分只能描述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此描述与具体领域中管理的具体实践活动也许并非一致,尤其对特殊性质的管理问题来说,就更是这样了。在具体管理实践活动中,实施的具体职能或许多,也或许少,并非执行全部职能。
(2)管理属性:管理活动,是人来设制、实施并执行的,故也如同人一样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伦理关系属性等。现简要分析如下:
管理自然属性 (一般属性),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管理的自然性,要求人类社会活动无为而治,顺从自然规律,按自然要求为事行事办事成事,这是管理经验和方式方法的理论抽象特征来决定的。
管理社会属性 (特殊属性),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生产目的、管理方式不同,比如企业管理者要服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如国有企业等)。管理的社会性,决定于管理伦理,要求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管理实践活动体现三种走向:一是集权 (专制、家长制),二在分权 (民主、群策制),三为上级集权而下级分权 (毛泽东)的“集权+民主”管理办法。只有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坚持“集——分——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从不同层面上求得和谐协调,建立一个既民主又和谐、既自由又有纪、既封闭又开放的集体民主管理模式。毛泽东采取的是全面集权和“上集下分”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同时采取了弥补的措施来分权,即不定期“群众运动”,注意及时把民主权力还给老百姓和大多数,如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参与民主整党、企业管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民主管理模式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模式。
管理关系属性 (潜在属性),即各种社会生产、生活、工作等生存关系。管理离不开人,离不开事,离不开人事的种种牵扯和链接、关联、系连。管理是人、事、时、空、信息、资源等交互联动的特殊实践活动。这种人事、事事、事物、信息、时空、资源和创新等等关联的实践活动系统,是离不开人的操作运转和不断革新创造的,故既有显现的、也有潜在的,既有明的、也有暗的,既有人事的、也有事事的,各种各样的连接、各式各样的关联,形形色色的特殊关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的有主体人参与的关系网络和关系创新系统工程。
上述管理三重性有效启示我们: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事实,来迅速反思并提高我国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实践昭示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或国外的具体做法,必须深入研究、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实际,自己的资源境况,自己的理念素养,自己的文化传统,自己的行事习惯,自己的阶段情境条件,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准,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实用管理模式体系。管理的关系属性显示,管理是一个人事、事事、时空、信息、物资、财源、环境等相密切联系的关系链接和网络系统工程,处理好这一切的上下左右等千丝万缕的关系链接,就和谐、就圆满、就协调好了人类的一切管理实践活动关系。
(3)管理认识观: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属于管理的认识观范畴。任何集体活动都需要管理协调,思路清晰明了,分清主次是非成败。如果没有管理活动协调时,集体中每个成员即使目标一致,因没有整体的配合,也可能无法实现总体的目标。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我们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认清管理误区中“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等观点:
管理万能论 (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如管理实践中“负责制”的强化与实行现象,这种观点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甚至其所有成员的一切行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这是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集权专制的落后观点。实践中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管理关系、情景对话或生活、生存环境。
管理象征论 (Symbolic view of management):如把“民主”作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万能理念而又无实行民主的实践基础或具体措施条件,认为管理者对组织成败的影响非常有限,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力量。
管理内涵的演变发展
关于管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界定。这是由于其研究本体论、研究对象 (如过程、职能,即管理过程学派)或出发点 (认识论)不同,方法论不同,视域不同,着眼点不一,以及静态,或动态 (过程、职能等)各种环境变幻和各种文化关系来解读、界定等等缘故。由于任何理论体系都离不开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形成发展的逻辑过程,因而对管理的内涵解说也就如此千差万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1.中国古代管理的内涵
管理,中国古代称之为“治理”。治,是水旁,如治人、治事、治学、治政、治国等等,都带有柔性。老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道法自然”,儒家提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自己心正、意诚,管理好自己,进而内在修身,就是治身;外在齐家,就是治家,以至管理好国家、平定天下。也就是一个人生的追求轨迹的管理具体表现,即从个体活动深入到群体活动,从集体活动深入到社会活动,就需要关系和谐、协调、平衡而达到治理,用时下的语言表述——就是管理。“管”,是竹头,具有刚性,而在我国古称“钥匙”,如管键 (指钥匙与锁)、管钥 (钥匙)等,后来引申为管辖、控制,负责、供给等,体现了权力的归属和转移。“理”,本是治玉,后来引申为整理或处理。在中国,由“牧民”、“治理”到“统治”,到特殊的“专制”或集权活动,再到近代的“管”、“理”连用,表示在权力张扬、欲望扩张的范围内,对事物的强制性管束和处理过程[6,9]。
2.西方学者对管理的界定
在西方,20世纪中期“管理”二字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有的认为管理是一种技巧,有的认为管理是一种手段,有的认为管理是一种关系,有的认为管理是一种职能或过程,众说纷纭。由于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视域或角度不同,以及各种环境、各种文化习俗的不一,对管理内涵的认识也不一致,有从科学体系、实践操作、目标体系来定义的,也有从任务、责任、实践来定义的,还有从组织、过程或职能以及决策来定义的,如此等等,尽管千差万别,其目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社会的和谐协调、目标的达成以及生存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共享关系境界。孔茨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认为,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如经验 (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或管理职能学派等,这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各种环境、各种文化背景中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哈罗德·孔茨等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管理学原理》,1955)。这强调管理是一个过程,涉及到环境、效率、目标等管理要素,当然离不开人和群体发展的互动关系作用力。
彼得·杜拉克认为,管理是一种任务,并从任务分析管理的含义。管理是什么的问题应该是第二位的,“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工作中第一件永恒之事是使人的力量有效发挥以及人的弱点不影响到工作。”([美]斯图尔特·克雷纳著《管理大师50人》,柳松、秦文淳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75、79页。)“应该通过管理的任务来阐明管理”事实活动 (《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1973)。这把“任务”当作了“管理”实践关系的主体,强调管理者必具明确目标和承担责任。
赫伯特·西蒙认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部过程”(《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管理的各个层次,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或下层,都要进行决策。这强调管理过程或开始活动——决策,忽略了人这一活因素及其在整个管理过程的实践创造行动和共创劳动成果等享受关系。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从行为科学和人际关系学将管理理论总结成著名的“X理论-Y理论”(《企业的人事方面》,1960),即把传统的管理观点称作“X理论”,是传统的“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软硬兼施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Y理论”,他注重了人性,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事情。1964年,他综合了组织规则和人事规则,发展了“Z理论”。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管理学》)。这强调管理中的人与人关系及其借助他人的智慧、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活动过程以及共同实践的成功完成。但忽视了人以外的,诸如管理的时空、信息、事、财、物、境等其它要素的关系作用。
3.当代学者对管理的描述
从人的层面看,管理是“成人之美”,即帮助人们生存成功并不断有效提升生活质量的智慧和艺术;从事的层面讲,管理是促使人们成就事业并有效提高治事质量效率的规律和行动科学;从社会层面看,管理就是协调各种关系、平衡各方势力,创造一个平和、自由、平等、和谐的生存环境,让人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和成才创业;从潜在层面说,管理是借助并汲取众人的智慧、力量达成组织目标,进而沟通所有关系并有效衔接各种各样环境或联系点的方法手段。我国当代学者对管理定义的认识与描述并不完全一致,然而,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管理关系和全部 (所有)现有资源,有效地创新情境,调动一切积极、创造因素,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认识基本达成了我国管理学界的共识。它是从管理者、管理过程环节与组织目标实现等管理关系来界定的,这一界定侧重治事环节和职能范畴,汲取了西方学者对管理科学的合理认识,又内涵东方文化的人性管理要义。
从上述管理概念的描述看,至少有以下内涵:(1)管理的主体是“人”,即管理者;(2)管理的客体,即所有资源;(3)管理的实质,即协调和创新;(4)管理的手段或措施环节,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5)管理的载体,即组织或情境;(6)管理的目的,即有效地实现单位组织目标。
此外,所谓“有效”,这里不仅内涵“输入与输出关系”的效率、效益、效能,而且含有“实现预定目标”的效果、成效、结果等。
大成管理学体系构成要素
大成在德,中成在道,小成在术,无成智败[6,9]。大成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科一样,是一门集大成的综合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模糊性的大成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的生存发展的共生态规律、共效质量和成长环境的共适度,为人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它探讨的是人和人才发展规律和成长环境;大成管理哲学研究的是人才的生存发展境界,追求的是人的境界和服务,它着重探讨人和人才的开发境界和生存境界。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人才,和谐人才需要和谐社会的生存发展环境,和谐生存环境尤其要求领导管理者具有大德、大爱、大气、大责、远见,以及领导自信,诸如领导树立自信心,不与下属比短长,而是比决策能力、预测眼光、发展胸怀和德行操守等。这些都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生发展的,都离不开人、人的生存智慧、人的生存发展、人的生存境界和做人做事做学问境界,不过在层次境界和目标追求上各有千秋。和谐境界就是关系、情境的营造,也是人的成才乐土、创业环境、发展基地、生存境界的领域开拓;人才开发是资源开发、财富创造、文化传承、事业进步、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表明,大成管理学体系,涉及人才、关系、资源、和境等,内涵社会管理、生存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等,以及德法相融、情理法度、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生态机制等一系列方法论构成要素。
(一)大成管理学学科体系
从静态和动态来考察,大成管理学是一种体系,而不是一种模式。一般体系空间很大,可以不断充实、丰富和完善;模式只是一定时段形成的,其发展空间有限,同一定环境需要变化或更替的时限性、时效性相关联。以和谐境界和人才开发为主要对象的大成管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体现在人的发展、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关系、潜在动力等层面,它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文献学史、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学、管理美学和管理行为科学、管理技术、管理环境、公共管理、科学管理以及人事管理、管理智慧、人才开发利用等系统而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说,大成管理哲学、大成管理伦理学、大成管理美学构成了大成管理学体系的基本支柱。大成管理哲学是生存理念和行动的指导思想,大成管理伦理学、大成管理美学是实践科学切实追求目标。
大成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着静、动态的密切关联。管理学的分科,就是以什么为中心或主要分歧的问题,诸如人为中心,有人本管理等;事为中心、类为中心、体系为中心等,有科学管理等;过程、职能为中心,有管理过程学、管理职能学等。大成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科之间,诸如科学管理、社会管理、自然管理、企业管理、经验管理、人事管理等,在于研究出发点、对象和路向深、广度不同,有着多元、多层、多维的密切联系,都离不开人、地、时空和事、物、信息、关系等静态、动态、潜在关系因素,构筑了多维层面的边缘关系学科系统的立体管理学体系:
从理论、体系看:有大成管理学原理、大成管理思维学、大成管理哲学、大成管理美学、大成管理伦理学等支柱学科。还有大成管理社会学、大成管理行政学、大成管理心理学、大成管理经济学、大成管理法律学、大成管理政治学、大成管理环境学、大成管理信息学;大成管理文化学、大成管理比较学等。
从实践、范畴看:如经济管理学、企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为主,兼及家庭管理学、图书管理学、科研管理学等等。一般可分为以下层面:(1)大成管理人才学、大成管理教育学、大成管理资源学、大成管理关系学、大成管理时间学、大成管理空间学、大成管理合作学、大成管理行为学; (2)大成管理价值学、大成管理质量学、大成管理成本学; (3)大成管理决策学、大成管理领导学、大成管理计划学、大成管理制度学、大成管理过程 (职能)学、大成管理组织 (结构)学、大成管理控制学、大成管理评价学、大成管理方法学等。
从动力、功效看:如大成管理诊断学、大成管理功效学、大成管理动力学、大成管理智慧学、大成管理平衡学、大成管理生态学、大成管理民主学等[1,7]。
从思想、文献看:有大成管理文献学、大成管理史料学、大成管理思想史、大成管理思想资料长编等。
(二)大成管理学体系构成要素
大成管理学=社会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科学管理学+经验管理学+实践管理学+宗教管理学+管理哲学+管理美学+管理伦理学+人文管理学+体育管理学+卫生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心理管理学+生活管理学+领导管理学……,其理论体系,内涵大成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管理职能等。一般是由概念、关系、机制、过程、原则、职能、和谐机制等要素构成的,属于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畴。
1.概念系统:任何学科体系都是概念与概念关系或相互矛盾运动所形成的。大成管理学也是如此,大成管理“学” (基本概念)和大成管理“术” (一般概念)相互关系或相互矛盾运动就建构大成管理学概念系统。基本概念如大成管理哲学、大成管理美学、大成管理伦理学、大成管理生态学等;一般概念有大成管理制度、大成管理原则、大成管理过程、大成管理智慧、管理境界论和生存智慧、大成能力 (物质、精神属性的和谐体)、大成能力优化、大成能力优化学等;以及衍生概念或相关概念有生存发展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关系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潜在资源等。这三类概念及其关系运动就形成了大成管理学的概念体系。
2.关系系统:关系和谐的境界就是“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物我合一”、“人事合一”。从广义上看,诸如天 (时)、地 (利)、人 (和)、道(境),即人与自身的基础关系、人与人的微观关系、人与社会的中观关系、人与自然的宏观关系;从狭义上看,就是人际关系、人事关系、人与组织关系、人与物 (财富)关系,包括具体部门及具体的人、事关系等和谐协调,进入“知行合一”的社会人生实践境界。这些关系既是和谐协调的内在条件,也是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因素,人在物质和精神、潜在领域的生存关系或矛盾运动中,总会互相干扰、互相作用,甚至共同作用或相互影响和谐要素、和谐向度、和谐价值取向等各种关系内涵,形成并建立起大成管理主体与大成管理客体的矛盾运动关系等系列动态平衡因素。
3.机制系统:机制是各种管理关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或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种种链接,即管理实践中运行、制约、协调、发展对策等关联条件。一般有管理决策机制、目标实施机制、法律制度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人才体系机制、素质培养机制、科学领导机制、优化发展机制、资源合理分配机制等。最为根本的、本质的、基础的是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和谐统一,而它们又是以民主监督机制为前提,以人才智慧体系为核心,以资源合理分配为基础,以心理生态平衡为基石条件,以制度法律建设为保障的。
4.过程系统:任何管理活动过程,都离不开“决策、实施、监检、评价、创新和发展”等,一般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要素或职能手段构成。大成管理学从人本视域来考察在管理活动关系——人的“成人、成功、成才、成业”等持续、健康、自由、和谐成长发展规律,探求人才成长之路、构建社会和谐环境,进而追求人的个体真善美信到营造自然、社会的真善美信时空;尤其是和谐生存环境与人才生态开发,二者为和谐社会科学、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1,8]。
总而言之,大成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基础应用科学。它有其自身的内涵机制、模式思维法则、关系系统和理论体系。大成管理“学”中有“术”,“术”中有“学”,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其特点是“学”与“术”的统一,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统一。沟通各种管理关系,使大成管理子系统与人类社会大系统相统一,实现“学”“术”的有机结合。大成管理学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人的生存发展及规律境界,诸如人的发展与资源合理分配相适应等生存发展规律需要问题,以及二者之间构建的各种关系协调规律等;其本质是和谐境界社会的营造、人力人才开发利用及其诸因素关系等。从人与自身关系和谐出发,承认“合理利己主义”的存在,进而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在资源科学配置、利益合理分配的基础上加以系统整合、综合运用,建构公正、平等、合理、和谐的人类生存平衡机制或动力机制体系,这样,管理体现了人的价值、权力集分理念和民主思想、分工合作原则,使所有人在管理实践关系中都成为决策主体,必然激发全体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意识,进而自觉地把集体目标、组织目标变成自己的个人奋斗目标,并在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体验事业成就感。(未完,待续)
[1]周远成.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毛泽东学习思想与文史哲管会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55-145,407-436.
[2]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M].长沙:岳麓书社,2001:69.
[3]周远成.现代校对管理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166,157-158.
[4]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管理法则全书 (上)[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1998:110.
[5]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 (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
[6]周远成.大成管理哲学与《老子》今说——文史哲管会通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5,12,3-123.
[7]周远成.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路[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4):46.
[8]周远成.和谐原理:大成管理学的内涵与体系构建 [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 (2):93-95.
[9]周远成.身边学问 人生境界:大成管理哲学——文史哲管会通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 (10):12;周远成.大成管理哲学修治津梁:为人·为事·为学与领导境界[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1):97-105.
Outline of Dacheng Management Science:Talent,Relationship,Resources and Harmony
ZHOU Yuan-cheng
(Dept.,of Economics and Law,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Dacheng management science studies the survival development law of the people on the whole and its nature is about the whole activities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eople,harmony coordination dynamic balance and continued development.It also studies the basic law of the public relations,purpose movement and ecological balance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survival activities.It is a macrostrategic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belonging to the scop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philosophy,that is,the concourse of ecological wisdom,harmony management,balance theory and Dacheng wisdom.Judg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nature,evolution development and element of constitution,it is about the law and reasonable program,talent,relations,resources and harmony.It is involved Dacheng management philosophy,Dacheng management aesthetics,Dacheng management ethics,Dacheng management ergonomy and many other disciplines,including leadership theory,grass-roots organizations,the proces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patterns,tasks,responsibilities and practical system.
Dacheng management science;Dacheng management philosophy;humanism;talent;resources
C93-0
A
1673-0313(2014)01-0101-10
2013-11-2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成果立项项目“大成管理哲学与《老子》今说”(12CGB002);湖南省“十二五”区域经济学重点建设学科阶段性成果。
周远成 (1956—),男,湖南衡山人,教授,从事大成管理哲学、管理思想、高等教育管理和编校管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