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基层平台建设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

2014-08-15本刊通讯员

四川劳动保障 2014年1期
关键词: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要求和新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负有促进就业、保障民生主体责任的政府,不仅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要在服务能力建设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好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高质量公共服务。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以下简称基层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有街道(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的统称,是提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和工作落实的主要载体,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代表政府向城乡居民提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机构性质公益性、工作范围基层性、主要功能服务性、业务内容专业性等显著特点。

回顾:基层平台的初建、巩固和发展

德阳市基层平台始建于2003年,经过10年建设和发展,从最初的街道劳动保障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到现在的街道(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机构不断健全、人员不断充实、经费不断增加、制度不断完善、场地不断改善、工作不断推进。其间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2003年—2006年,重机构建设。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从2003年3月开始,全市首先在街道(乡镇)统一建立了劳动保障所,机构性质为街道(乡镇)领导的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业务上接受县(市、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确定所需编制由县(市、区)政府在现有编制中调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由县(市、区)财政安排;在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聘请专门人员,并提供工作经费。当时,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的职责主要是负责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的初审、受理各项补贴申请、组织再就业培训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辖区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提供相关服务。这期间,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大部分社区都成立了相应服务机构。

发展阶段:2006年—2008年,重业务下延。这期间,全市重点加强了基层平台的业务经办能力建设,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政策法规咨询,就业失业登记,证件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审核、申报、公示,就业困难对象认定初审、就业援助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对象资格初核、贷款回收,失业人员统计管理、用工信息发布,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信息服务等业务逐步延伸到街道(乡镇),全市统一开发的就业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链接到县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这一时期,县(市、区)开始在重点行政村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主要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动态监测管理,劳务、培训信息收集发布,组织职业培训等工作。基层平台逐步延伸到行政村,并开始在基层平台推行劳动保障协理员持证上岗制。

巩固阶段:2008年—2012年,该市将街道(乡镇)和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纳入了灾后重建规划,2009年,全市再次投入218.6万元对市内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就业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并将网络延伸到各县(市、区)、街道、重点乡镇和社区,基本实现了政策咨询、招聘求职、信息发布、岗位申报、培训申报、失业保险数据网上查询等功能。同时,全市在已开展的公共就业和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础上,新增了社会保险经办、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劳动保障监察等服务功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业务经办,以及劳动关系协调等业务开始延伸到社区服务站;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础业务经办,以及劳动者权益维护开始延伸到村服务站。这一时期,全市金保工程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成功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市、县、乡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的金保专网,“多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稳运行,通过“网、号、卡”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全程信息化。今年初,全市开始使用全省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管理新系统,网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已基本形成了市本级、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网运行的信息网络。

现状:服务机构实现大部分覆盖

目前,德阳市除了罗江县的1 个乡镇、9 个社区、87 个村没有设置服务机构以外,其余的乡镇、社区、行政村均建立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另外,工作队伍也初步形成,截至2012年底,全市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共有2335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614人,兼职人员1694人;街道服务站25人,论道平均每个街道服务中心3人;乡镇282人,平均每个乡镇服务中心2人;社区441人,平均每个社区服务站1人;行政村1587人,平均每个村级服务站1人。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23.2%。

为保障工作人员经费,全市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并在预算中安排了一定的工作经费。对社区和村级机构,采取财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基本解决了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兼职工作人员所需经费。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重建项目546 个。在设备配置方面,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服务中心配有计算机2-3 台、打印机1-2 台、电话机1-2 部、电子信息发布设备(平板电视、LED 屏、触摸屏)1 台。有119 个服务中心接入了金保专网,有239 个服务站接入了金保专网,有241 个村服务站接入了金保专网。

近年来,全市不断充实基层平台职责和工作内容,统一基层平台的主要业务流程。大多数基层平台按要求建立了业务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调查统计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按章办事。基层平台在就业创业服务、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解、农村劳动力管理和转移就业等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发展:加快机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虽然德阳市基层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与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和问题。例如,机构设置不完善,多数行政村至今未设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由于工作人员专职少、兼职多、变动频繁、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造成工作效率低;部分县(市、区)没有明确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工作职责,服务项目不清,无统一的经办流程;经费保障力度不足;信息化建设的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和群众的服务需求等。针对诸多问题和难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应对之策:

完善机构。目前,全市仍有1 个乡镇、9 个社区、89 个行政村至今未设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已设立服务机构的街道(乡镇),也由于机构改革等多种原因,绝大多数没有单独设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仅有牌子,其编制、人员、工作均纳入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造成街道(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对此,还需要着力解决好乡镇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立和编制问题,已经建立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建立长效、规范的服务机制,要重点加强村级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

加强队伍。首先,街道(乡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人员配置,要以服务对象为主要参数,并综合考虑辖区面积、工作任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定岗定责。其次,要按标准配备好工作人员,各街道(乡镇)服务中心原则上按2 至4 名的标准核定事业编制。工作任务繁重,核定编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可采取聘请劳动保障协理员的方式进行人员补充。社区服务站原则上配置2-3 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村服务站配备至少1 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再者,要拓宽人员配置渠道,要通过政策扶持,把高校毕业生吸纳充实到社区、行政村服务站;要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不断优化人员结构。最后,要加强业务培训,要通过分级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统一职责。虽然已经将公共服务功能向基层平台作了延伸,但总体还相对单一。要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的工作职责、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尽可能将业务量大、发生频率高等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事项,延伸到基层平台办理,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充实服务内容。

保障经费。各县(市、区)要将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社区、行政村服务站的人员经费尽量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以稳定工作队伍。服务站工作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按照社区(村)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由财政安排从专项资金中给予经费保障,确保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需要。同时,要探索建立基层平台公共就业服务经费奖补机制,制定基层平台绩效管理办法,对基层平台实行考核奖励和补助。

信息化建设。在实施“金保工程”二期建设中,要按照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市、县(市、区)、街道(乡镇)、行政村(社区)四级联网运行,充分发挥金保工程信息系统作用。重点建设社区和村级基层平台,落实设备、连通网络、录入数据、发挥作用,在基层实现求职用工、就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监察等信息查询和在安全认证体系下的各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业务经办。同时,要建立完善公共招聘网站群,努力实现网站群内相互切换,招聘信息及时上传、适时共享,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一点登陆,全市查询。

落实场所。与全省的建设标准比,市内基层平台的场地建设仍有较大差距,要依据规范化建设标准,逐个将服务场所落实到位。要加大基层平台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对村级服务站的经费投入,使每个基层平台的计算机、网络设备、自助刷卡查询设备、信息发布等设备达到基本的配置要求。

猜你喜欢

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青海:首个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站成立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社会保障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社会保障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