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参与式管理方式下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以潍坊学院“书院制”改革为背景

2014-08-15齐晶吕怀昱金希勇

潍坊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书院制书院专业化

齐晶,吕怀昱,金希勇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书院制即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我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特点并借鉴国外住宿学院制的基础上,参照两者的适合点,赋予“书院”以新内涵,进而应用于国内大学学生管理的一种育人模式。这种育人模式将书院与传统学院在学生培养与管理方面的职能分开,书院以社区为中心,承担全面育人的功能,与学院的教学功能互为补充,其目的是“通过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高校教育文化资源,弥补学科专业教育的不足,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影响,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1]因此,书院可以定位为学生社区自我服务和自主发展的组织。

当前,高校的管理模式从“重管理、轻服务”向“重民主、重参与”方向转变。“三自教育”和“参与式管理”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应“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国内著名学者金国熊、范庆瑜对“三自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领导下,学生将自身作为管理、教育、服务的对象,按照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自立、自为、自律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活动。”[2]

参与式管理是基于学生“三自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民主管理制度。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十一条中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中也提及参与式管理问题,认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重视学生的需要,把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之一……参与院校的管理工作。”[3]

参与式管理是高校“以生为本”管理目标的价值体现,旨在营造民主参与的管理氛围,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开展第二课堂,进行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培养个人能力,实行全员参与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更适用于书院制下的学生社区,将学生自我发展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形成高校独特的管理文化。在这种管理方式和社区建设的背景下,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书院制背景下参与式管理方式对学生组织专业化发展的推动

教育工作一般分为“教书”和“育人”两大方面。从理论上讲,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但是在实际上,除了教师之外,学校的其他干部职工多忙于事务性工作,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不多,学校“育人”的力度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生组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担任的多是辅助教师的工作,无论是学生会还是校园其他学生组织,多成为行政管理的执行部门,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更难谈专业化。

书院制的建立将学校“教书”与“育人”的职能分工明确化,书院负责全面育人,它通过通识课、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手段,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全面拓展、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价值体系的建构等。将育人职责统归书院,不但需要转变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而且为参与式管理方式提供了新的活跃土壤。由于书院生活中学生群体的复杂化、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新的学生组织也相继成立,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中发〔2004〕16号文件提出了改革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对辅导员的专业性提出要求。书院制的改革恰恰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辅导员是书院的重要力量,他们借书院建设从学院的行政事务中独立出来,在书院环境中专心解决“育人”问题。书院要想很好地发展,也离不开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辅导员队伍。这支辅导员队伍已经远远超过学院辅导员只辅助行政工作的概念,它需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专业的胜任力。书院将零散的学生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就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分为七大部分,由常任导师担任,分别为:学生活动常任导师、经济资助常任导师、贫困资助常任导师、思想教育常任导师、心理辅导常任导师、就业辅导常任导师和综合事务常任导师。这种专业化的分工要求常任导师在某领域知识及能力过硬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职称评定方面也有其特殊通道。这种做法使得辅导员工作具有目标性和专业性,常任导师能专心负责其领域内的学生事务,有能力者成为专家型人才,辅导员岗位在书院体制中成为一种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促进了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发展。而书院制对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组织的专业发展。

2.校园网络等共享资源的丰富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开启了资源共享的新时代。书院的发展正是以校园网络全覆盖为背景的,高校的育人手段只有与网络配套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现在高校大学生每人一部手机,甚至人手一台电脑,网络参与度极高。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更多地依赖网络,这就为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沟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学生参与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各种自发性组织应运而生。他们的活动由网络延伸到校园,强化了书院的朋辈教育,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而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多以某种比较牢固的共同性因子为动机,或者某种需求、某种兴趣、某种价值观。总而言之,以专业化的共同因子为依托,学生组织才得以延续和发展。而反过来,在校园网络的传播之下,这种共同因子为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书院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生社区的发展。学生是书院的主体,书院是学生的家。在书院里,学生不仅可以生活学习,还可以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书院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这就意味着书院的设施及平台完全与学生需求配套,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如体能训练室、数字阅览室、期刊室、咖啡厅、活动中心等设施的完善及心理拓展训练、职业规划辅导、人生阅历课程、公民素质与礼仪培训等活动项目的设置。专业化的共享资源催生了专业的学生组织,他们以自我参与的方式活跃在各个平台。

3.“以生为本”的管理思维

在传统的学院管理模式下,负责行政工作的教师常担任多种日常事务,精力分散,难以专职处理学生工作,所以对学生整体性的“管理”多于身心投入的“服务”,这种做法的弊端就是,普通学生如果不主动去找,往往很难见辅导员一面,更不用谈思想政治教育。如此一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多压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上,而课堂上所学的仅是知识,授课老师除了课间与同学交流之外,课后难以实现言传身教。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正在于实践。这种矛盾在书院制下得到了解决。书院制以育人为全部工作,辅导员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把以往的“管理”转变为“服务”,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恰合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书院发挥学生组织的有效作用,通过不同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服务型”书院制下,专业化的教师对学生组织的作用不仅仅是批准某项活动经费,提供某个活动场地,而是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并支持实施。如心灵协会组织的活动有专门的心理学辅导员提供帮助;有文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可以给文学社策划的读书会提供意见。在这种“以生为本”、师生互助的氛围之下,学生组织既可以保持独立性,免受行政事务的干扰,又可以得到专业的引导,往高层次发展。

二、书院制背景下学生组织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随着书院通识教育和社区建设的发展,学生需求的扩大及学生团体的多样性使得学生组织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但是书院制背景下,学生组织的活动纷繁复杂,往往为了书院的文化生活的丰富而牺牲过多学习时间,有的甚至肩负起部分行政性辅助功能,造成学生组织职能错位、自身建设缺位,工作难以有所创新,在内容方面也与现实需求发生脱节。学生的广泛参与是书院建设的首要前提,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是带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想有效提高书院的工作效能,学生组织需要走民主、专业的发展道路。

1.学生组织“委员会”制度的引入

委员会制是政府制度之一。该政体下的委员会“是以集体领导的形式来行使其最高领导权。各委职责相同,进行集体议事。”[4]著名管理学家周三多对“委员会”的管理形式曾提出如下看法:“作为集体工作的一种形式,行政组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有的为解决某个专项问题而临时成立,而另一些则在组织中长期存在;有些只涉及某个专门职能,而另一些则是综合性质的;有些是执行性的,而另一些属于决策机构;有些存在于组织的较高层次,而另一些则大量活跃于组织的中间层或较低管理层。”[5]从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内容用于书院制下的学生组织的建构:一是工作内容方面,书院制下的学生组织具有常规性的工作职责,也有根据现实需要或某项特殊任务而临时划入的职责;二是工作职能方面,学生组织既有综合性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组织之间的关系维护和职能协调;也有专门性职能部门,专业负责某一领域内的事务,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三是组织层级方面,学生组织的层级管理具有集中性与民主性相结合的特点,较高层级具有决策力,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思想,统一行动;较低层级具有活跃性,在集中的基础上民主参与,共同管理。由此可见,学生组织具有委员会管理方式的一般特征,在参与式管理的一般方式下,可以将“委员会”的模式引入书院制下的学生组织,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功能,而且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升他们的参与意识。

潍坊学院明志书院为了强化学生组织的专业化职能,在学生社区成立了宿舍管理委员会、社团管理委员会等职能部门,把学生组织的各方资源汇聚在一起,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和交流,提升了学生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和效能,明确了学生组织的职能划分,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模式,从而优化了内外部管理环境。

2.“红旗”责任区、心灵导航区等专门化学生群体职责划分的产生

参与式管理方式要求书院的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学生社区的自我管理中去,将过去的“教育管理”转变为“引导服务”。这种管理理念的转变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社区管理的主人,但是在书院这个大家庭之下,仅仅依靠这些团体和机构来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及服务是难以实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学生群体作为锚地,以宿舍为单元,直接在该锚地内设立专门性的体制健全的服务区,以服务促管理。

将学生群体按照职责划分开来,能有效保证学生在社区事务上的参与度。比如可以在社区内部设立党团先锋员、安全稳定员、心灵导航员、文明宣传员、贴心帮扶员,让其明确在思想政治、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文明规范、校园公益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并负责相关区域的专门性事务。同时,该群体根据责任区的划分,联系需要重点关注的宿舍,进行长期跟踪,做好特殊学生及特殊宿舍的转化工作。此外,优秀团员和党员作为社区团建、党建的重要力量,在学生群体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他们模范作用的发挥可以对书院的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将“红旗”责任区工作的开展作为书院党团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树立责任区标杆,使学生社区成为学生自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结语

书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潍坊学院从2013级开始实施住宿书院制,全校设立弘德、明志两大书院,是山东省首个实施住宿书院制的高校。书院的成立意味着管理思维的转变,是学生组织改革的重要契机。明志书院位于潍坊学院分校区,学生人数少,在学生组织的改制上相对便于操作。与“实用型”的定位相统一,明志书院的改制已初见成效,这对于整个书院建设甚至是管理模式的转型都是意义重大的。

书院制有效地缓解了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界限不明的问题,使得书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专业化。这种背景下,学生组织也逐渐从行政和教学的辅助性事务中脱离出来,有精力关注学生自己的事务,成为高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参与式管理是一种“全员教育”的管理方式,它强调“以生为本”,关注“朋辈教育”,强调“群众基础”。书院制的实行有利于参与式管理方式的发挥,让学生成为书院的主人,成为“引导服务者”。如此一来,学生组织势必需要有自己更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更细致的管理成员,在把握“民主性”的同时实现集中统一管理,这便给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现实要求。

书院具有文化育人的功能。文化活动平台是书院走向内涵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部分。书院致力于创办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活动平台,优化各种文化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参与中加强文化交流,参与文化生活,并通过文化活动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服务。所以,书院不仅为学生组织提供广阔的发挥空间,而且借学生组织之力,传播积极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形成充满生机活力、学生普遍参与的大学生活社区。

学生组织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能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它们的生死存亡。因此,学生组织在处理好当前常规性事务的前提下更需要有长远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需注重内部学生干部的培养。学生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对学生组织的延续性意义重大,它可以把人才置于恰当的可用之地,并在统一的体系运作中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主、全面的发展。

[1]和飞.现代大学书院制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1,(2).

[2]金国雄,范庆瑜.高校学生“三自”管理模式探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含其中[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4]李慧.对现代管理理论“委员会制”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2).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弘.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书院制书院专业化
朵云书院黄岩店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白鹿洞书院记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