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高校教学模式探讨
2014-08-15孙文博
孙文博
(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2)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之后,教育观念、教育价值、社会对人才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向前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教师在保持原有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试图变化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人才培养多元化,在知识与模式上与国际接轨。
1 中外高校课程设置对比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系与学习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的核心,下面我们以英国金融学专业为例简要介绍课程设置的区别:
英国大学的金融专业按细分不同通常设置在商学院、经济学院或数学学院。在参考专业排名时需要考虑会计与金融、经济、商学三个方向。金融专业细分可分为: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与投资、国际金融、银行与金融、金融与管理、会计与金融等方向。
细分1—:金融学:对金融各个细分领域的综合介绍。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会计与金融学方法导论;金融学精要;衍生证券;证券投资;国际宏观经济学与全球资本市场;金融学基础;金融计量经济学;高级实证金融学;公司金融;国际金融;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中的实物期权;关于企业并购的经济金融思考。
细分2—:公司金融:解决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金融工具与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和财富创造。以雷丁大学为例公司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证券与期权、期货;固定收益与股权投资;数量金融;财务分析;公司金融;公司治理;企业价值评估;企业并购;战略规划与预算;风险投资。
细分3—:银行与金融,针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范围较大,适合的就业面较广。以格拉斯哥大学为例银行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代银行与金融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国际公司金融;金融市场;证券和衍生品;国际银行与金融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金融管理;国际金融分析;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国际金融与货币;全球化贸易与经济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与经济发展;计量经济学;金融建模和市场预测;项目规划评估与补充;财政部门的稳定和发展;外来直接投资与发展;国际宏观经济学与政策;中国社会政治。
我国某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经济法。
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国外的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比较强,对于毕业后工作方向比较详细。而国内的课程设置却比较笼统,单一和僵化,没有专业性与针对性。
2 中外高校教学模式对比
(1)在中国,教师上课主要是以讲授为主,一次课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教师基本上是在“满堂灌”,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方式造成学生只会一味接受,缺少了思考时间,没有了自学能力以及思维发散。有的时候一天有三至四次这样的课程。学生完全没有了自己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国外,一次课程的时间大约是一个小时,学生称之为大课。这样的大课上,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讲授基础知识,讲解重点难点,将知识系统的进行串联,并给学生布置课后阅读的文献。在大课结束后,都会安排小班的讨论课,这样的讨论课都会结合大课的内容来进行,要么是针对教师留的阅读文献来讨论,与教师交换意见、观点,内容相当的丰富。要么是针对基础知识的延伸演练,模型分析或者计算,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中国,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一般是以课后练习题为主,或者随堂做一些论述题、简答题等作为平时作业,这样的作业大多数的问题都比较形式化,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或者教师的板书就是答案。这样的问题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没有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在国外,教师在上课之前将自己的讲义上传到学校的公众平台,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授课结束后会布置大量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完成。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更多时候会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一来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知识认识上的思维的交换。
(3)中国高校的考试制度比较落后,每到期末都会以一张试卷来结束课程并完成考核,这张试卷涵盖的内容是有限的,出题方式也是有限的。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有了平时不上课不学习,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突击方式,有的学生善于考试,往往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不善于考试,这样就不能掌握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在国外,教师考核方式比较灵活,有的课程没有期末考试,而是采取学期中多次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成绩的加总;有的课程采取的是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有的课程虽然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但是在试卷上有6-8个题目可以从中进行选择3-5题来作答。
3 启示与改进
(1)高校的教学理念需要转变。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本着社会需求、知识结构这样一个目标,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但是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社会需要来进行有效的调整。虽然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还是以银行为主,但是随着金融国际化的程度不断的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范围是在不断的扩大的,我们也要看到公司金融、微观金融、宏观金融的需要。
(2)“满堂灌”的模式多次被否定,这不得不值得我们的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有创造力,这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有益的。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多次提到的实践教学是要学习的,国内高校可以聘请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来进行实践讲授,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不光在学校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够了解行业的发展变化,掌握职业技能,有效的提高就业能力。
(3)多变的考核方式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灵活选择考核方式。比如《金融英语》课程可以采取听力、口试、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考核;《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课程可以采取模拟操作的考核方式。这样转变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方式方法也会更受学生的喜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1]王琦.中外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6):46-48.
[2]张一璇.中英高校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01):37-38+47.
[3]马夏冰.法国大学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