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济转型背景下唐山市就业工作之策略

2014-08-15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失业劳动力毕业生

王 辉

(唐山市就业服务局,河北唐山 063004)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政府部门应通过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对有创业愿望和有创业能力的人员实现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唐山市就业基本现状

2012年以来,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还很多,经济形势依然极为复杂,就业工作仍然承受“经济增速放缓”和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形成的双重巨大压力。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从总量上分析。我市就业形势总体基本稳定,就业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程加快。201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49.01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0.02 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 万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低于省达控制目标0.5 个百分点。

(二)从行业结构上分析。行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逐步提高。201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40.17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5.30 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79.86 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5.01 万人。201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49.01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24.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1 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84.5 万人,增加14.7 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0.22 万人,增加6.07 万人。

(三)从所有制结构就业情况看,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保稳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减少,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011年37.40 万人,2012年38.04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城镇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011年3 万人,2012年2.62 万人,比上年减少了12.7%。其它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011年46.93 万人,2012年54.97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1%。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11年14.85 万人,2012年16.88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3.7%。个体劳动者2011年25.09 万人,2012年28.16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2.2%。

(四)从城乡结构就业情况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幅较大,表明我市在就业总量保持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已经有所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城镇从业人员2011年147.12 万人,2012年156.01 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乡村从业人员2011年293.05 万人,2012年293 万人,基本持平。

(五)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对劳动力需求总量减少。从目前情况看,受产业结构调整和治理大气污染影响,企业吸纳新增就业乏力,大部分企业,短期内没有新招工计划。二是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我市来看,农村劳动力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总量型过剩矛盾开始向结构型短缺矛盾转变,“体力型”劳动力向“素质型”劳动力转变,“城乡就业分置”向“城乡就业一体化”转变。从市场供求状况来看,存在“求职难”和“招工难”的两难矛盾。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13年,我市各类高校毕业生问题达6 万余人,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就业需求总量减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更少,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供大于求。同时,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从调查来看,80%以上的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毕业生技能不适合岗位需要,60%的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必须经过培训才能适合工作岗位。

唐山市劳动力供给情况总体上呈现供大于求,据市人资源市场统计,2013年上半年求职5 万人次左右,提供岗位10 万个左右。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要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已增长到近5 万人,受传统观念和教育导向影响,“重身份,轻技能”思想十分严重,城镇劳动力不愿到就业容量巨大的社区服务领域就业,就业矛盾日趋凸显。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民创业观念滞后。唐山市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劳动者就业观念、就业愿望和职业技能与实际有一定差距,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方面,唐山作为重工业城市,在陶瓷、纺织等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另一方面,一些新兴产业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出现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长期存在,缺乏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的精神。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主动寻求创业信息,难以适应灵活就业的方式,只想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缺乏创新意识。

(二)全民创业环境尚需优化。部分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门槛高、手续繁、流程不明确、补贴标准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者享受政策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实际效果。创业优惠政策连续性差,在制定优惠政策方面,劳动保障部门权限较小,缺少决策能力,需要协调财政、银行等部门。没有真正做到放水养鱼,重招商引资企业,忽视本土企业发展的现象还没引起足够重视。

(三)全民创业科技含量不高。政府对科技创业的推动不足,科技创业政策缺乏实效性,群众对科技创业的重要性和优势还没有足够认识,没有主动研究科技创业。从已经创业的人员来看,大多从事服务业,在调查中,近80%的下岗职工仍然选择服务、商业行业进行创业就业,项目推介难和下岗失业人员难寻项目的问题并存。

三、措施方法

(一)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创业项目开发力度,拓宽创业项目课程。开展多形式、多种类的创业培训和交流活动,制定与完善相关政策,以创业指导带动整体创业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孵化、跟踪扶持“一条龙”创业服务体系,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创业,扶持一批创业带头人。发挥好职能作用,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加快执行新的促就业政策。探索建立资金使用管理“以奖代补”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小额贷款发放过程中密切与承办银行合作,简化和完善小额贷款担保程序,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在个人诚信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通过社区平台对贷款人的诚信度调查了解,有效解决部分有创业能力,但需要资金又找不到担保人的创业者的实际问题,实现信誉贷款。

(三)推进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壮大促进就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已被工业化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助器”。据相关资料记载,目前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中小企业只有3 个,而发达国家则达到40 多个,在中小企业工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总数的65%—81%,由此可见,目前迫切需要更多的失业人员投身创业。随着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促进发展、保持经济活力、增加财政收入、培养企业家队伍、加强技术创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拉动民间投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需要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在资金上,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最高200 万元的贷款,政府给以贴息。

(四)搞好培训与创业项目相结合,提高创业成功率。对于有创业能力和愿望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组织到创业成功者现场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在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帮助解决有项目不会做的问题,真正做到扶一把,送一程。将创业项目按投资小、风险小、易操作的小型项目和高科技、高技能的大中型项目进行分类,推荐给不同的创业者,使其对接。通过创业专栏、大型活动如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向群众公开宣传,结合小额担保贷款对实现成功对接的项目实行资金扶持,优先发放贷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四、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业主动性。全民创业的核心问题还是思想问题,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取得新突破,才能以全新理念促进创业。在全民创业没有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之前,政府引导仍然处于重要位置。要有效利用各种媒体,营造浓厚创业氛围;选树典型,感染和带动群众创业;弘扬新时代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文化;引导群众增强学习意识,自觉学习和掌握创业信息,丰富思维,改进观念,发掘创业内动力,实现自主创业。

(二)加大对科技创业的投入和研究。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投入的方式鼓励科技创业,增加对非职务科研的投入,研究发放科技贷款,为非职务科技研究人员提供科研条件,提高科研积极性,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科技创业的成功率。

(三)鼓励灵活就业创业。当前,企业经营趋向灵活多样以及劳动者的就业需求促进了就业方式的多样化,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季节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成为新的模式。灵活就业对于面临失业压力,低技能、年龄偏大的人员来说,是最有效的就业方式。

(四)进一步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全民创业发展的关键在创业环境,重点在优惠政策。要重点加强对职能部门和行业服务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全民创业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群众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增强创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掀起我市创业的热潮。

猜你喜欢

失业劳动力毕业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最“叛逆”的毕业生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