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2014-08-15孙良定
孙良定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河北 张家口075025)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90岁,主因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退行性骨关节病”于2012-7-10日在我院间断治疗。经过抗炎、改善微循环、降血压、纠正低蛋白、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好转。10月16日患者双下肢、前胸、后背出现水疱,痒,水疱大小不等,米粒、花生大小。考虑 “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不见好转。水疱出现渗液、糜烂、疼痛,瘙痒加重,既往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8℃,P 78次/min,R 22次/min,BP 136/80mmHg。神清,言语不利,双肺呼吸音弱,心率78次/min,律齐,心音弱,双下肢无水肿。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前胸、后背散在米粒、花生大小松弛性水疱,有大量糜烂面,渗出明显,部分水疱尼氏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5.88×109/L,N 76.9%,L 9.6%,E 11.9%,RBC 3.32×1012/L,HGB 107g·L-1。心电图: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因治疗不见好转,建议患者到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会诊。取躯干尼氏征 (+)的水疱做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内可见少量红细胞,真皮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2012-10-23日诊断: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甲基泼尼松龙40mg静滴,1次/d;人血白蛋白10g静滴,隔日1次;呋喃西林液、氯锌油外敷;氯化钾片口服。治疗10d后,患者糜烂面渗出减少,部分结痂,无新发水疱。停人血白蛋白。20d后糜烂面进一步干燥,无渗液,大部分结痂,无新发水疱。激素逐渐减量,皮损逐渐愈合,2个月后停药。随访无复发。
2 讨 论
大疱性类天疱疮 (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水疱为特点,预后较好,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以泛发的瘙痒性大疱疹为特点。BP基本损害为张力性的厚壁大疱,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疱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1cm左右,也可达数公分如鸽蛋般。疱壁较厚,不易破溃,挤压水疱并不向周围扩展(尼氏征阴性)。水疱内容物大多清亮,少数为血性,继发感染则疱液呈脓性。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屈侧,早期皮损可仅表现为浮肿性的红斑而没有水疱,可误诊为多形红斑或药疹。约半数患者有口腔黏膜的损害,但较之天疱疮的口腔损害要轻得多。患者自觉瘙痒,全身健康状况在疾病早期一般不受影响。然而,BP的表现极为多样,开始容易被误诊,尤其在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患者可以完全没有大疱。
组织病理检查:取新鲜的水疱作检查,可见表皮下疱,在疱内及疱下方的真皮内有淋巴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细胞浸润。
诊断要点:皮肤损害以张力性水疱与水疱不易破裂为特征,口腔则较少受累,皮肤黏膜水疱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上皮与结缔组织之间有裂隙或水疱,多为上皮下疱,无棘层松解,结缔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可见基底膜区有一连续线状的荧光带,主要是IgG的沉积。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测出抗基底膜抗体,有70%~80%的患者血清中抗体效价高,对诊断有意义。
鉴别诊断:主要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BA)相鉴别。这两个病的共同之处是老年发病,张力性大疱;病理上为表皮下疱;DIF为BMZ带状IgG和/或C3沉积所致荧光。鉴别要点:①BP好发于四肢屈侧,而EBA好发于易受摩擦、外伤的肢端及肘、膝等关节伸侧;②BP的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而EBA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③以 “盐裂皮肤”作DIF,BP荧光染色在盐裂皮肤的表皮侧,而EBA的荧光在盐裂皮肤的真皮侧[1-2]。
本例属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高龄;皮损多,占体表面积的50%;伴多种慢性疾病;对激素耐受性差、易产生副作用;部分水疱尼氏征 (+),可能是表皮与真皮分离的结果,而不是真正的棘层细胞松解。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治疗中,采用人血白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人血白蛋白可增强免疫力,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越早应用越好。
[1]高莹,杨天福.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9):171.
[2]丁蓓,陆萍,姚瑞凡.大疱性类天庖疮一例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09,15(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