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模式下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2014-08-15朱瑞华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河南省能源消费

朱瑞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经管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

一、引言

1.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低碳经济概念受到重视,是从其在英国《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明确提出开始的。该《白皮书》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将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1]低碳经济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或是一种发展模式,还没有明确共识。

我国学者潘家华等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等认为,低碳经济应包含四个核心要素:资源禀赋、低碳技术、发展阶段和消费模式。[2]其中,资源禀赋是指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投入要素,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和技术资源等;技术进步是低碳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能源效率、低碳技术发展水平、管理效率以及能源结构等;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技术进步程度(知识和技术积累)和资本存量水平,从而影响到地区碳排放差异和实现低碳转型的难度;全社会各种消费活动是一切能源消耗的驱动力,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不同地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较大差异。

2.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GDP从1980年的229.1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32155.86亿元,增长了137倍。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资源的高投入为基础的,许多关键性的资源、能源已经或者即将不能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要求。同时,河南省工业化路径选择上面临着现有资源环境的约束,不仅是资源供给不足的约束,更重要的是环境承载力的约束。

(1)河南省能源消费具有高碳特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能源消费具有总量增长快、对外能源依存度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特点。根据《河南省2011统计年鉴》数据,河南省能源消耗从1980年的3389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21438吨标准煤,增长了6.33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平均高于86%,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所占比重都不超过5%,增长缓慢。煤炭占绝对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产生高的碳排放和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低水平煤炭开采技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但我省和国内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这一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易改变。2000年以来,河南省从能源输出地区变为能源输入地区,对外能源依存度迅速增加。近年来,河南省不断调整、完善能源战略,着力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单位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由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下、工艺装备技术落后、工业生产高耗能及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和全国平均水平及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强度高。这些因素必然加重河南经济的高碳特征。

(2)河南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具有依赖性。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梁广华[3]和郑和平对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说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梁广华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的81%可以由GDP增长得到解释,GDP的增长会引起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是以高耗能为代价的。

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我省第二、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第二产业的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5-7]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能源消费的大幅增加,而第三产业的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目前河南产业结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以技术基础薄弱的种植业为主,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是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传统的附加值低、高耗能、高污染工业所占比重大,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三是第三产业落后,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只有2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1%,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缓慢,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8]王中亚对河南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做了实证分析,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1%,能源消费将增加0.658%,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增加,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9]

二、低碳经济对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低碳经济具有“低碳排放”、“高碳生产力”和“阶段性”特征,其核心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低碳高速发展。低碳经济对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可以根据低碳经济的三个核心要素(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及技术进步)进行分析。

1.资源禀赋

河南省资源禀赋的重要特征是主要资源和环境状况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显著制约力量。土地资源方面,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量土地利用率低,不能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要求;水资源严重缺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矿产资源方面,河南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但除了铝土矿外,其他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其中煤炭是河南能源的主要来源,2010年来自煤炭的能源产量所占比重达到92.7%,石油、天然气等低碳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极其脆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和技术实力,河南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调整能源结构极其困难。河南工业结构中高耗能产业占较大比重,严重依赖能源消耗的工业结构,不仅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资源供给也难以为继。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而河南省通过植树造林发展碳汇的空间有限,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对缺乏。

2.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起点和背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低碳转型和人文发展的双重目标,势必增加实现低碳转型的难度。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存量处于积累阶段,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为了弥补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本的不足。研究发现,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倒U形的关系,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这一曲线的上升阶段。[2]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盲目寄希望于改变、调整产业结构,[11]产业结构的变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必然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还不具备高技术水平发展竞争性的服务业,同时也缺乏现代服务业所服务的产业对象;另一方面资本密集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需要高耗能产业来保障。因此受发展阶段的制约,产业有其特定的比例结构,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但调整的空间十分有限。[11]

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低碳经济的决定因素之一,碳生产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河南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占比接近70%,达到14726.94亿吨标准煤,其中采矿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9.5%,制造业占比64%。在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加工、石化等高耗能产业消耗的能源占制造业总能耗的73%,主要耗能工业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国际水平,[2]反映出工业技术相对落后,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同时,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2010年全省社会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仅为0.95%,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因而,如何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课题。

三、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分析

工业生产必然消耗自然资源,也必然造成环境现状的改变,但无论是资源的消费或是环境的改变都是有限度的。因此,无论是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或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省必须迅速进行大规模工业转型,发展低碳经济。

1.调整工业结构,提高低碳产业比重

金培认为,中国工业发展应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路线,但是资源禀赋却和这样的技术路线不相适应,西方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的是中国不很丰富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而不是中国比较丰富的资源(如煤炭)。因此,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必须调整工业结构。

(1)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一方面政府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其他竞争性前沿技术开发的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原创性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产业化的能力。第二,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挥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第三,扩大产业开放,积极开展对外合作。瞄准当今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和制高点,扩大产业开放力度,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第四,集中力量搞好高新区建设,重点是提高高新区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科技企业孵化能力、传统企业和区域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管理创新等方面。传统产业改造,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成要素特征。第二,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充分发展我省要素组合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围绕重点产业链、产业群和产业带,重点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企业采用联合、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在产业链细分行业和环节做到精致或极致的企业,成为具有专业化竞争力的知名企业。第三,发挥好品牌建设的提升作用。努力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我省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第四,以产业集群和民营经济为载体,抓住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能够扩大低技能人群就业的创新型低技术劳动密集产业。第五,延伸壮大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在汽车、信息产业和石化、煤化工等新兴支柱产业成长和原材料深加工等方面,改变甘做产业下游和多为外省市配套的状况。

(3)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受工业产业链短、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目前河南省服务业比重低,发展速度慢。河南省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链条短的现状,弱化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等因素,必然催生对生产性服务的新需求,同时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工业的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为:(一)现代物流业。推进现代化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网络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培育规模大、业态先进的重点物流企业,推动物流和工业企业联动发展;(二)金融业。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三)新兴服务业。支持科技研发、技术交易、信息咨询、会展、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业。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长期以来,河南省资源型企业比重大,落后产能多,高居全国第一位。任何国家都需要一些相对高耗能和高排放的产业保障,因此低碳经济并不完全排斥这些产业,重要的是要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替代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工业化阶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方式,河南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落后产能多,能源效率提升空间大。在工业领域,首先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产品的综合能耗水平;其次,加强资源的合理循环和梯级使用,例如做好余压余热、工业废渣等再利用。在建筑业领域,建筑节能的潜力也很大。

3.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河南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虽然可再生能源成本比较高,但相当一部分已经商业化,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农村的小沼气等,这些已经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可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但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新能源产业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接入点仍然落在了能耗高、环境影响大、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环节,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现阶段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主要表现在价格和规模优势上,国内容量小,产业过度依赖外需。

发展河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分析市场规律,在结合省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规划和有效政策:(1)合理利用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政府对新能源产业开发进行补贴非常必要:在研发阶段需要补贴,因为风险大,成本高,企业和消费者不会主动去做;在示范阶段,由于需要通过这个阶段了解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效果,因此同样需要补贴;在商业化阶段,需要财政税收优惠和价格方面的补贴,这样才能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熟起来。(2)以重点项目为引导,促进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发展。实施光伏、风能以及沼气等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以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新区为重点,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1]DTI(DepartmentofTradeandIndustry).EnergyWhite Paper:OurEnergyFuture-CreateaLowCarbonEconomy[M].London:TSO,2003.

[2]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88-101.

[3]梁广华.中原经济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1):43-44.

[4]郑和平.河南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23-25.

[5]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8):30-32.

[6]路正南.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2):53-55.

[7]郭志军,李飞,覃巍.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影响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97-101.

[8]胡宝臣.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1-45.

[9]王中亚.河南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6):42-44.

[10]栗洪伟.河南工业化进程及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J].管理工程师,2011(3):6-9.

[11]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中国市场,2010(11):61-65.

[12]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13]潘家华.低碳技术:需要厘清几个认识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0):20-23.

猜你喜欢

河南省能源消费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40年消费流变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