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例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8-15陈晓丹周淑彦晋云花
陈晓丹,周淑彦,晋云花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 成都610072)
文献报道1995 ~1999 年中国自杀率为23/10万人,自杀死亡人数为28.7 万人[1],最近几年的自杀率目前尚无权威数据。自杀占我国全部死亡原因的3.6%,为第五位死亡原因,是15 ~34 岁人群首位死亡原因[2]。目前综合性医院自杀发生率相对较高,综合性医院受过精神专科训练的医护人员少,更容易忽略患者的潜在自杀倾向或行为。有文献报道在综合性医院自杀行为的平均比率为每10 万人中5 ~15 例[3]。本文收集分析我院耳鼻咽喉科1992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收治37 例实施自杀行为的住院患者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研究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7 例住院患者中男25 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2.08 ∶1;年龄17 ~73 岁,平均年龄39.2 岁;文化程度:文盲4 例,小学8 例,中学19例,中专3 例,大专2 例,大学1 例。
1.2 方法 收集37 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资料,分析自杀行为因素和住院期间意外死亡原因,研究护理对策。
2 结果
37 例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24 例(占64.9%),全部为刎颈伤收入院,其中1 例再次跳楼自杀;被拘押人员9 例(占24.3%),均为吞服刀片、玻璃块及金属指甲刀等收入院;产后抑郁症2 例(占5.4%),1 例服酸性洗厕剂,1 例刎颈伤;癌症患者2 例(占5.4%),1 例喉癌住院期间割腕,1 例下咽癌跳楼。37 例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34 例治愈后出院。刎颈伤住院稳定期跳楼死亡1 例,下咽癌跳楼死亡1 例,产后抑郁症服酸性洗厕剂死于消化道穿孔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衰竭1 例。护理对策如下:①刎颈伤:患者大部分伴有气道损伤及伤后失血性和伤口局部感染等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幻听、幻视、妄想、睡眠障碍、焦虑、情绪低落及少部分躁狂等精神分裂症症状。并且这部分患者入院前多数已明确诊断精神分裂症,大部分患者刎颈自杀前有停用精神病药物史。入院手术前主要针对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和破伤风针治疗及抗失血性休克建立静脉通道治疗,积极完成手术准备。手术后重点加强气道管理和床旁监护,防止患者拔出气管导管、输液器及再次自杀等行为。同时严格监护精神疾病药物定时服药。但是1 例刎颈伤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稳定期间,在家属看护下,欺骗脱离监护人跳楼身亡。②9 例被拘押人员均为吞服刀片、玻璃块及金属指甲刀等以食道异物收入院,该部分患者往往有逃避法律责任意识和行为,护理疾病同时需要协调执法监护人员的管理。全部患者治愈出院。③1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服酸性洗厕剂入院,伴有极度情绪低落和对抗治疗,护理工作中除抢救措施外还针对性固定护理人员值守,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抢救无效死于消化道穿孔伴重度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多器官衰竭。④1 例喉癌住院期间入厕所割腕,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处理腕部伤口,加强监护和心理护理交流疏导,治愈出院。⑤1 例下咽癌患者执行二级护理常规,在无明显情绪低落表现情况下,突然跳楼死亡。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入住耳鼻咽喉科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以刎颈伤为主。此类患者精神疾病史较易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加强监护往往能阻止患者的自杀行为。但是本组资料显示在抗精神疾病治疗中,患者病情稳定后仍有1 例欺骗脱离监护人跳楼自杀死亡。非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实施自杀,导致非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期内实施自杀死亡防范困难。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易发生自杀,多选择跳楼、割腕等方式,自杀时机往往选择在护理人员值班疲乏时、亲属休息后或病房医护人员少时。被拘押人员往往为了逃避其法律责任,有意吞服异物假意自杀行为,多以食道异物收入耳鼻咽喉科,护理疾病同时需要协调执法监护人员的管理。但是也有部分被拘押人员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实施自杀,该类患者需加强护理和监控。
经过仔细考察、慎重推敲,首先确定发生该类事件的高危人群,包括各种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慢性难治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治疗、经济负担较重)、产后抑郁、刎颈伤患者。当上述高危人群的患者入院后,科室对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由管床医师告知患者家属目前需要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征得同意后,医师下医嘱,由科室专门的护士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估。评估未见异常者,给予心理宣教,发放《综合医院心理健康手册》,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创造支持性的住院环境,预防出现心理障碍疾病;评估异常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发放《综合医院心理健康手册》,请心理科会诊,心理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情况,签订《心理状况沟通书》或《心理危机沟通书》(如患者家属拒绝进行心理评估,病程记录需记录清楚并家属签字)。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效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问题还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使该措施得到贯彻和执行,必须要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对患者自杀问题的警惕性以及应急能力。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患沟通、心理咨询等心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警惕性;同时推荐一名护理人员参加心理咨询方面培训,针对本科室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
住院患者自杀问题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会延续很长时间。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尽早发现,协同家属共同关注,以减少自杀的几率和伤害的程度。①对肿瘤患者进行自杀危险性的评估是预防自杀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②加强安全管理,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自杀征兆。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陪伴制度、重点交接班制度。做好药品管理工作,遵医嘱按时按量发放,看服到口[3]。③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寻求家庭支持。④建立综合性医院精神专科培训制度和培训医护人,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确保医疗安全[4]。强化安全护理的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文献报道对118 家新英格兰综合性医院(拥有90 ~830 张床位)进行调查,在73 家反馈回的调查表中,92%的医院报告拥有一个为护理自杀患者提供指导的对策,从而使综合性医院患者自杀率大大减少。
总之,及早识别患者的自杀行为,判断自杀原因,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加强护理防范是减少意外死亡事件的重要手段。
[1]Phillips MR,Li X,Zhang Y. 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 ~1999[J].Lancet,2002,359(9309):835-840.
[2]费立鹏.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77-279.
[3]李尚兰.抑郁症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74.
[4]陈健.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的心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B):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