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探究

2014-08-15郭学庆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院系体系政治

郭学庆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25006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这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习相结合的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立足专业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故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在以往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构建针对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提出针对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

一、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探索

国内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形成了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与运行机制。如从教育过程角度建立的“TRSPCL”模式,即“测试——尊重——帮助——理解——信任——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要素进行测试,尊重并承认学生的差异,科学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试的结果,帮助大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认识和理解,充分信任大学生并给予其广泛的发展空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加以引导,以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从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角度提出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即整合 “学校、家庭、社会、媒体”四个空间于一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等,学校发挥教育主旋律的作用,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联系学生家庭取得家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媒体的宣传和教育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2]。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条件下,这些模式亟须进一步深化和细致探讨,在摸清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构建面向专业、深入细致、接受性更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或教育教学体系,成为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本文从专业大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专业大学生是指共同学习某一个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不在探讨范围内)。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实行专业教学,按专业分班、分系、设院等,专业大学生主要实行“三集中”管理模式,集中学习、集中生活、集中实习等。在“三集中”模式下,专业大学生会形成专业化思维模式、相似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多的共同兴趣和关注点,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体现出专业化的特征,所以,以专业大学生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是“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体现。

(一)具有专业化思维模式

高等教育是“使人成其为才”的教育,即注重专业教育教学,从专业学科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培养过程中贯穿着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与锻炼,究其本质而言,专业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化思维模式。为此,某一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过程、思考过程具有相似专业化思维模式,而该思维模式不仅影响到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影响到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程、通用能力的学习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和考虑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模式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特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如理工类专业学生,具有更为严密的数理逻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注重用数据、事实论证。

(二)具有专业化行为方式

在专业教育的背景下,专业大学生不仅接受类似的专业课程、学位课程、方向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而且拥有类似的专业实习、社会就业和业余生活环境,耳濡目染、相互影响之下,也形成了该专业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纯粹的理论学习与研究,而是与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也只有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方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作用,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专业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紧密结合。

(三)具有类似的关注点

专业学习中,大学生会对专业相关的焦点领域、先进科技、焦点人物等形成共同的关注点和兴趣。教育教学规律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与时俱进的创新进程中,应结合专业相关的焦点领域,适当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

诸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和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如何更有针对性等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如冯惠民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等”[3]。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也涉及到多元化主体与要素,孤立的概念、方法或是内容创新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成为了必然。尤其是针对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易接受性。所以,在长期从事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构建包括学习、生活、实践、评价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趋势。

(一)学习体系

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学习体系建设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建立与专业大学生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随着时代正在不断更新,但该类课程还是以面向所有大学生为主,缺乏针对性。从该层面上分析,应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优化相关内容,转变授课方式。二是建立深入大学生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在大学生专业教育中,一方面,结合哲学原理、思想政治中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专业教学,启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传授相关知识与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本专业中先进人物事迹、学风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

(二)生活体系

专业大学生基本处于集中生活的状态,长时间集中住宿、集中餐饮、集中行动等,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而大学生生活具有自由性和自主性,因此,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生活体系建设应贴近大学生生活,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一是生活服务指导体系,为专业大学生遇到的困惑、难题等提供服务与指导,其中将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为学生服务、思想疏通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之中。二是宣传教育体系,在集中生活区进行各种宣传,包括墙报、报纸、杂志、标语、网络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学生活动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赋予学生活动高雅的情趣,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活动的引导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实践体系

大学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海洋,更是能力培养、社会交往的殿堂,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体系,一方面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学习、知识灌输,而且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如志愿活动实践、社会工作实践等,在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强调大学生专业学习、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基本能力培养中,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但要强调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还要强调实践能力体现出的个体素质、个人修养等。尤其是大学生专业实习中,是知识向能力转变、理论向技能转化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知识、能力和修养的过程,不仅要进行能力的强化,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从而保证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依然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评价体系

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验、评价、引导和纠正的内容系统,评价体系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更应体现在专业大学生的德育评价、专业学习体系、生活体系、专业实践中,不仅要在评价中纳入思想政治方面的表现,还应加大权重,使之成为专业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重要准则之一。

三、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运行

在上文构建学习体系、生活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实现该体系的良性运转,必须建立科学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本文结合前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成果,研究认为,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建立“学校统筹、院系主导、全面参与、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实现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功能的发挥。

(一)学校统筹,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方向的正确性

构建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非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废除,而是在原有教育体系基础上系统深入、传承发展的结果,因此,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是各个专业孤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学校层面上进行统筹安排。统筹安排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保证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保证教育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统筹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实施面向专业大学生的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传递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为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素材等;而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在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优化、改进,实现对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内容,反馈于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针对性。学校统筹安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应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形成党支部、团委、学工部、研工部、教务处、各培养单位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与管理。

(二)院系主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的专业性

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基础性、通用性,面向全体大学生。专业大学生集中在相应的培养单位,即高校之中的各个院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体现其专业性和特殊性,这必然要求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应该以学生集中培养的院系为主导。在院系的主导下,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建立在学院的教学、管理等各个培养过程之中,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密切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理论知识的高度融合,从而真正建立面向专业、针对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院系内部应在院系党委的领导下,形成团支部书记、辅导员、教师等共同参与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全面参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功能的系统性

实现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不仅要建立高校内部机构、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而且要形成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全面参与,实现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系统功能。组织机构方面,纵向上,建立学校层面的统筹安排机构、院系层面的组织实施机构;横向上,形成思想政治学习体系、生活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系统安排,实现组织机构的全覆盖。主体要素方面,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整合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整合教师与学生,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参与性,而且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目标。

(四)分工负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运行的高效性

构建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要强调统筹安排、全面参与,又要强调院系主导、分工负责。随着高等院校的日益发展,高校所涉及各项事务工作日渐繁琐、复杂,为提高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运行的效率,必须要在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的分工负责制,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落实到学校各个部门、院系内部各个部门和个体的职责中,并分清任务内容、划清职责权限,形成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以学院为例,高等学校院系党委作为领导,全面统筹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排,规划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将工作安排至院系中的各个部门,明确具体任务和职责权限,并规定考核标准;院系内部的教研室等教研部门和学生管理机构,负责专业教学、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安排,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大学生评优、评先以及研究生推免工作中,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院系中的共青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等,负责大学生课外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党团活动中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为全体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

总之,适应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以专业化、系统化为改革创新目标,面向专业大学生,构建包括学习体系、生活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学校统筹、院系主导、全面参与、分工负责”良性运行机制,必将推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1]孙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

[2]杨鑫铨.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05,(2).

[3]冯惠民.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3).

猜你喜欢

院系体系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