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提高我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建议

2014-08-15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能耗能源资源

龚 蕊

(民盟石家庄市委,河北 石家庄050022)

近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随着国家控制能源消耗力度的加大,全省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状况日趋严重,环境污染程度不断恶化,原有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求,对于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省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虽然我省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加大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能源消耗总量大。目前我省能源消费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0%,且使用效率低,环境承载压力大。受资源禀赋限制,我省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面临客观困难。随着国家实行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及全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二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2010年,全省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8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3 倍。三是结构节能压力大。我省重化工产业特征仍十分突出,2010年我省三产比重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仅为9.8%,钢铁、石化等6 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0%左右,高耗能行业仍在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结构节能任重道远。四是节能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自愿节能协议等节能新机制还没有广泛推行,有的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节能服务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服务能力不能满足节能发展的需求。五是节能降耗难度加大。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对投资少、见效快的措施已经发挥作用,受技术和投入的双重制约,进一步拓展节能空间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呈现“边际递减”态势。六是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各类污染物大量投向环境并且排放量增长迅速,生态环境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二、提高我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意见建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1.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着力点。由于我省产业体系主要建立在资源型工业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赖“两拼一靠”(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的粗放发展,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要求,还是从我省经济增长需求来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减少第二产业尤其是钢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能耗高、产出低、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向低能耗、高技术产业转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把优化环境经济政策作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我省一次性能源构成单一,主要为煤炭和石油,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过低。因此,我们要把环境经济政策作为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来尽快消除能源结构性矛盾,通过大力实施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重大工程,把培育新能源产业作为我省优化能源结构的突破口,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抓好保定、邢台等国家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力促张家口、承德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行,促进秦唐沧沿海及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尽快制定节能环保产业优惠政策和补偿机制,重点推进高效电机、智能控制节电装置等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发展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环保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制造利用技术;加快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长效机制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产品推广服务体系,积极推广能源合同管理新模式,力争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我省后续支柱产业,逐步形成污染小、安全可靠、经济效益高、结构合理的新能源结构体系。

3.把完善宏观环境政策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过去基础薄弱、政府管控缺位等因素,我省再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因此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规划,推进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有关环境政策法规建设。目前我省已制定包含污染防治、资源管理、生态保护以及循环发展等省本级地方性法规10 余部,但从这些地方性环境法规的构成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立法理念未把生态利益摆在首位、地方特色不鲜明、与国家法律法规不协调及内部存在一定冲突和矛盾等问题。对此,我省应当在先进的立法理念指导下,突出环首都经济圈的地域环境特色和核心环境资源要素,建立健全相关环境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地方环境法规体系,为生态河北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4.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选择。大量事实证明,低碳经济是降低生态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然选择。我省经济增长中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目前提供的碳排放量呈平缓的逐年递增的趋势,“十一五”期间我省碳排放量年均增速为2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百分点。因此,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近年来,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建议我省在把保定和石家庄作为“低碳城市”的基础上,总结出可行模式,进一步在全省推广。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试点区”,探寻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在条件具备和时机成熟后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寻求具有河北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5.把加强资源环境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资源与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实现经济高质量快速增长,没有资源环境创新和突破,我省经济发展就要走弯路。目前我省还缺乏资源环境创新人才队伍,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资源环境创新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高。因此,我省应加强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把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列入到省科技发展规划中来,加大基础性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整合省内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培养核心技术,加快提升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水平。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大对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评对全省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这对于提升我省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高质量持续增长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能耗能源资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资源回收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