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环京、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河北高等教育

2014-08-15李小亭高新文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河北河北省办学

李小亭,高新文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071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平稳发展,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辐射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众多二线城市,有力的推动了当地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以北京和天津为双核的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地处环北京、天津两直辖市的区位优势,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一、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进入21 世纪以来,河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普通高校已达113 所,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第5 位。从现有教育资源来看,河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但放在国家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还不是教育强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省内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11 工程”大学不在省域内,骨干大学数量较多导致教育资源分散,没有全国知名大学。第二,学科建设能力不足,全国28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河北只有1个;677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河北只有5个,无论数量还是覆盖面,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科研创新水平有待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主要体现为科研创新后劲不足,承担科研项目虽多,但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较少等等。

鉴于此,《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成2 至3 所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近年来,河北省建设全国知名大学的工作思路日益清晰和明确,先后确定11 所重点骨干大学进行建设扶持,遴选24个强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有效提升了全省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全国知名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择优建设全国知名大学”,为振兴河北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2012年,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研究室先后组织专家到省内高校和兄弟省份,对如何建设全国知名大学进行专题调研。今年,河北省委开展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这对高等院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各省、市、自治区都在加速高等教育转型,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从河北周边省市来看,北京和天津已经形成人才聚集的中心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这种优势还在持续增强。河南省借助中原经济区振兴计划,将重点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郑州大学经合并重组之后,办学实力显著提高,今年在全国大学排名中已经高居第36 位;河南大学排名也跃升到第66 位。而在各类排行榜中,河北省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进入前60 位,这给河北省教育系统敲响了警钟: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设教育强省。目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为河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北京、天津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对河北而言既是劣势也是优势:虽短期内会有人才“虹吸”效应,对河北发展高等教育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河北可以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可以在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协同创新等方面大有作为。

二、环京、津区位优势为河北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凡是经济发达的省份,高等教育发展都较为迅速。同时,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也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科技创新力,极大促进了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广东等省市的高等教育,并在良性环境中使得这些省份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环渤海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而北京、天津与河北八省市组成的京津冀都市圈被称为第三增长极的核心引擎。环渤海地区要发展,离不开北京和天津的的发展;同样,京、津地区也离不开河北的发展,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乃是大势所趋。同样,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也必将在经济一体化中保持相对平衡的态势。

河北省在2010年制定了《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明确了环京、津地区“两极、四带、多点”发展格局,构建了符合省情的现代产业体系。随着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高等教育的作用也将日益显现,突出表现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诚然,河北省高等教育相比京、津地区有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力上。

北京、天津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文化教育事业发达。京、津两地共有985 工程院校12 所,211 工程院校31 所,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更是不胜枚举,高等教育水平和层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河北省濒临京、津,具有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可以充分借用京、津的高等教育成果及经验。因此,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河北高等教育就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河北高等教育的主要对策

2013年,河北省召开八届五次全会,主题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要谋求大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认真剖析当前形势,正视存在的问题,寻找存在的差距。河北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校应该尽快解放思想,主动与京、津高校实现对接,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办学定位要明确。高校应该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各司其职,各正其名,不要求大、求全,不搞成综合性大学不罢休。各类型高校要立足自身,保持特色,发挥优势,主动与京、津高校实现合作。譬如,河北大学应当以入选“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为契机,主动寻求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合作的契合点,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尽早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际知名”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可以“农业研究”为纽带,在“太行山的开发研究”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让太行山道路更富有生命力。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承德石油高等专科等本专科院校都可以在京、津高校中找到契合点来做强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类型高校要找准办学目标,号准发展脉搏,才能真正借助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发展和壮大自身。

2.深入挖掘京、津地区教学资源,为我所用。京、津地区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国家图书馆、博物馆馆藏丰富,仪器设备先进,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沿等等,通过开展合作、使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可以进行网上学术交流,共享优秀课程,最大限度地利用京、津优质的教学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

3.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聘请京、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院士来校任课,开设讲座,多层次、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另外,可以借助京、津教育优势,启动联合办学,创建独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院校,经国务院批准,与保定合作建立了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该学院的教学和管理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负责,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为河北省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应当逐渐完善联合办学体制机制,整合京、津优质资源共同办学,增强办学效益。

4.加强合作,推进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区域合作在于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目前,京、津、冀、蒙、晋等华北五省市已就高等教育展开合作,在高等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共享、师生互派互访、大学生竞赛、高校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河北省应该主动与周边省市,尤其是与京、津等两市建立和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继续深化在人才共同培养、研究生相互访学、高校干部交流、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以加快河北省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从微观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等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新经济形式对特殊人才、高新技术的需求来开展和进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前,河北省高校专业结构趋同,新兴专业匮乏,基础学科较多,交叉学科偏少,培养的人才和市场需求脱钩。反观京、津高校,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无不围绕市场所关注的热点开设专业,增设新兴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鉴于此,河北一方面要主动适应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建设一批新兴学科专业。另一方面,充分借助京、津两市专业、学科优势,引进优秀师资来河北省创建新兴学科专业,以期提升省内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层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但必须处理好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的关系;要积极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主动去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同时,人才引进要符合学科专业建设实际,确保引进人才能够融入团队建设,突出团队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就人才引进而言,可以借助京、津人才优势,制定一系列的鼓励和优惠政策,采取双聘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省内建功立业。引进的同时还要善于走出去,与京、津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定期派教师研修,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3.加强科研合作,增强联合攻关能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盯京、津科技前沿,积极融入京、津科研开发体系。首先,以“百家央企进河北”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企业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其次,利用自身传统优势,与京、津高校联合申报国家级课题,提升联合攻关能力。再次,联合举办高标准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主动融入京、津学术体系。

4.积极做好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高校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平台。目前,经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94 家,涵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0 所高校,其中北京、天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近20 家,河北省仅有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两家。河北省可以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主导产业,以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北京、天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经验,依托京、津地区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集聚京、津高校资源,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京津冀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进园攻关,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进园入孵。这将对调动省内高校科研的积极性、提高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产生重要的作用。

当前,河北省高等教育迎来一个大发展的良好时期。新形势下,发展河北高等教育要重点打好三个攻坚战,实施好三大工程,即:坚持重点突破,实施知名大学和重点学科创建工程;坚持质量优先,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坚持服务大局,实施创新服务平台再造工程。同时,濒临京、津的区位优势为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河北应紧紧把握机遇,多措并举,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不断推向新层次新高度。

猜你喜欢

河北河北省办学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