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隐球菌性腹膜炎1 例

2014-08-15熊克宫陈丽芳柯坤宇孔金峰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真菌性氟康唑腹膜炎

熊克宫,陈丽芳,柯坤宇,孔金峰

(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福州 350000)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性真菌,它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体内侵入性诊疗技术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真菌感染逐步升高[1]。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2]的情况也屡见报道,但新型隐球菌性腹膜炎的报道较少,笔者遇到1 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 岁,因“反复乏力、腹胀、食少及双下肢水肿6 年,伴发热3 d”于2014 年3 月20 日收入福州市传染病医院。2008 年2 月,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持续性腹胀,腹围逐渐增大,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就诊于福州市第一医院。查肝功能异常,HBsAg 阳性。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硬化、脾肿大和腹水,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采用抗感染、利尿及支持等治疗(具体不详),此后患者病情仍时有发作。2012 年3月,患者开始服用恩替卡韦,病情稍有好转。入院前3 d,患者再次出现乏力、腹胀、食少及双下肢水肿,伴发热(T 37.2~39.6 ℃)和畏冷,无寒战、咳嗽和咳痰,无腹痛、腹泻,就诊于本院并入院。患者既往无服用损肝药物史、烟酒嗜好和冶游史。体检:T 37.6 ℃,P 97 次·min-1,R 19 次·min-1,BP 93/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面色晦暗。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可见肝掌,前胸可见10 余枚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稍隆,腹围69 cm,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和反跳痛,肝脏右肋下未扪及,脾脏可在左肋缘下6 cm 处扪及,质硬、边缘钝、表面尚光滑、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6.1×109L-1,中性粒细胞比率(GR%)84.8%,血红蛋白(Hb)81.0 g·L-1,血小板(PLT)69.0×109L-1。腹水检查示黄色,WBC 16 000×106L-1,多形核白细胞(PMN)比率75%,单核细胞比率(MONO%)25%。凝血检查示凝血酶原活动度(PTA)59%,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1。肝功能示白蛋白(ALB)25g·L-1,总胆红素(TBIL)64.8 μmol·L-1,直接胆红素(DBIL)23.5 μmol·L-1,谷丙转氨酶(ALT)32U·L-1,谷草转氨酶(AST)30 U·L-1,胆碱酯酶(CHE)1 910 U·L-1,HBsAg 阳性,HBV DNA<500 U·mL-1。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肝硬化,伴侧支循环建立,巨脾,腹水(9.0 cm)。入院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静止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入院后,采用恩替卡韦、人血白蛋白、呋塞米、螺内酯及头孢曲松等治疗。入院第3 天,血常规检查 示WBC 4.0×109L-1,GR% 80.3%,Hb 80.0 g·L-1,PLT 74.0×109L-1。腹水检查示WBC 6 300×106L-1,PMN 比率68%,MONO% 32%。HIV 抗体及梅毒抗体均阴性。入院第7 天,患者仍有低热、腹围无明显减小,腹部仍有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示WBC 2.4×109L-1,GR% 78.7%,Hb 79.0g·L-1,PLT 78.0×109L-1。腹水检查示WBC 3 330×106L-1,PMN 比率24%,MONO % 76%。腹水培养示新型隐球菌。行药敏试验,对两性霉素B、氧胞嘧啶、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临床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腹膜炎。加用氟康唑注射液0.4 g 静脉滴注,1 次·d-1。入院第10 天,加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3 d 后,体温恢复正常,腹围减小,腹部压痛和反跳痛逐渐减轻。入院第11、13 天,2 次腹水培养结果均显示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氧胞嘧啶、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敏感。入院第17 天,加用氟康唑注射液治疗10 d 后,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缓解,腹水消退,连续使用氟康唑注射液2 周后停药。对患者随访1 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真菌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是念珠菌属,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近年来,不常见的真菌和非治病真菌被频繁报道为真菌性腹膜炎的致病菌[3-4]。它通常是由于真菌通过病理或人工的通道进入腹膜腔而引起,消化道穿孔、胃肠道外科手术或腹膜透析等均可引起此病。本例未发现上述通道,且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腹膜炎。

新型隐球菌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鸽粪和桉树中,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利用其多糖荚膜、黑色素生成、表达漆酶及37 ℃时具有生长能力等毒力因子,破坏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侵犯到肺外各脏器,尤其侵袭脑组织可引起致死性的脑膜炎[5]。新型隐球菌是一种重要的致病性真菌,它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如HIV 感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和接受高剂量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本例患者无上述诱因,提示新型隐球菌亦可是终末期肝硬化腹腔感染的病原体。

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腹膜炎相似,包括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及腹水细胞数升高等,而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腹水革兰染色分离出真菌和(或)培养出真菌[6]。本例患者有发热症状,腹部有压痛和反跳痛,腹水中WBC>500×106L-1,血常规示GR%升高,且3 次腹水培养出新型隐球菌,故诊断明确。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能否早期获得正确的诊断,有赖于医师对此病的警惕性。如果腹水细胞计数持续升高,并且是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占多数,或者不能用细菌性腹膜炎解释的临床表现(如合并肠梗阻),均应考虑真菌性腹膜炎的可能,应作真菌检查,以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对确诊真菌感染患者都应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7],真菌性腹膜炎对一般抗生素无效。本例患者经头孢曲松抗感染后,腹水细胞数逐渐减少,但仍有低热,腹围无明显减小,腹部仍有压痛和反跳痛,且腹水细胞数以多核细胞为主转为以单核细胞为主。经加用氟康唑片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缓解,腹水消退,故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腹膜炎的同时,考虑可能合并细菌感染。此病例提示,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腹腔感染,经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要考虑为真菌性腹膜炎的可能,及时确诊以及早期抗真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4-1855.

[2]郭长青,黄宏春,李继昌,等.肝硬化自发性腹水感染患者肠通透性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530-531.

[3]Baer R A,Killen J P,Cho Y,et al.Non-candidal fungal peritonitis in Far North Queensland:a case series [J].Perit Dial Int,2013,33(5):559-564.

[4]Bal C K,Bhatia V,Khillan V,et al.Spontaneous cryptococcal peritonitis with fungemia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cirrhosis:report of two cases[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4,18(8):536-539.

[5]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4.

[6]Susever S,Yeenolu Y.Evalu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molecular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J].Mikrobiyol Bul,2011,45(2):325-335.

[7]Wang L L,Zhuge X,Xiao G H,et al.Hepatic safety of caspofungin during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s in elderly patients[J].Chin Med J,2012,125(12):2240.

猜你喜欢

真菌性氟康唑腹膜炎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低功率激光治疗外耳道真菌病106例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伏立康唑与氟康唑治疗肝移植患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