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能源动力厂水处理系统微生物控制措施的研究
2014-08-15李文涛莱钢能源动力厂山东莱芜271126
李文涛(莱钢能源动力厂 山东莱芜 271126)
一、生产用水的微生物状况调查
1.水源情况
型钢化水车间制水系统的生产用水多为地表水,胶体硅含量低、COD低、水温常年受外界气温变化,地表水各种杂质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夏季外界气温增高,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夏季多次出现过滤器产生褐色或黑色的微生物,之后在超滤中也相继产生同样的微生物,由于微生物的存在,床层阻力增加,以至于不能正常运行。过滤器出水质量下降,制水周期缩短,个别过滤器周期制水量由3000吨以上,降到800吨。为解决这一问题车间采用加大过滤器、超滤、反渗透清洗频次和体外搓洗树脂,再生时加大用酸、碱量等措施来保证正常的生产用水。
2.分析孳生微生物生长的可能原因
红褐色和黑色黏泥是微生物的繁殖生成的活性生物膜粘垢,各种菌类的聚合体。首先,粘垢主要出现在黑暗的部位,其次,因为近年来的新研究认为生物膜是腐蚀、结垢和污垢出现的前因,生物膜具有规律的结构,其表层为厌氧菌,在覆盖层的屏蔽下,可免受杀菌素的危害,而膜内的需氧菌,可选择吸收水体中的各类离子而生长。中性或偏酸性水易被吸收也符合这一条件。在长时间的适宜温度和环境中,生成微生物的原生物质,原生物质附在各类管路及设备且能够自身不断生长,另外此原生物质粒径小于过滤器的空隙,使微生物进入超滤中继续自身繁殖再生长,形成菌类聚合体。
3.计划采取的措施
在生产用水系统中,为了有效的控制微生物,应从微生物源头、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微生物生存繁殖所需环境条件三个大方面来考虑。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微生物在生产用水中的种类和数量,控制水质主要是控制悬浮物和微生物的养料。原水和补充水中悬浮物包含大量的微生物,它是微生物的直接载体,必须严格控制原水和补充水中的悬浮物浓度。GB50050-95《工业生产用水处理设计规范》(简称《设计规范》)中要求生产用水中的悬浮物应控制在≤20mg/l(对于一般换热器)或10mg/l(对于板式、翅片管式和螺旋板式换热器)。油类是微生物的养料,应尽可能地防止油类进入生产系统中。《设计规范》中要求,生产用水的油含量应小于5mg/l(一般企业)或小于10mg/l(炼油企业)。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环境条件是至关重要的。适宜的水温、pH值和阳光是微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定期对生产用水系统进行清洗,可以有效去除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通过对管道、设备表面上的粘泥、腐蚀产物和各种微生物的清洗,一方面可以将部分微生物从生产用水系统中直接清除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剥离作用,破坏了微生物的保护层,使得微生物直接暴露于外面,为杀生剂发挥良好的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是微生物控制用的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杀生剂的主要作用是灭菌灭藻和抑制微生物生长,它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常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分裂、孢子发育并产生呼吸收到抑制、细胞膨胀、细胞质体瓦解和细胞壁破坏等不正常现象,而达到抑制和杀生的目的。
4.控制方法的筛选
(1)紫外线
紫外线损伤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抑制DNA的复制,引起突变或致死。以波长为265nm~266nm的杀菌力最强。通常应用于表面杀菌或空气杀菌。检查紫外线杀菌的方法:将布有200个~250个细菌的营养琼脂平板暴露紫外灯下2m in,然后,盖好皿盖倒置温箱培养,同时做对比,若显示处理皿的菌数减少99%,则可以应用。
(2)酸碱度(pH )
环境pH可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和有还物质的毒性。介质的pH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甚至影响微生物的形态。
各种微生物有其最适的pH值和一定的pH范围。强酸强碱对一般微生物有致死作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回改变环境的pH范围,所以培养基中需要加缓冲剂,对于要求pH 6.5~pH 7.5的微生物,常用缓冲剂为磷酸盐;要求对碱性时,一般用硼酸盐或甘氨酸为好;若要求pH>9,则可用中碳酸盐;微酸性,用柠檬酸盐;pH<4.5,可用柠檬酸盐、乙酸盐。
尽管不同微生物对环境pH值,有不同的要求,但各种微生物细胞内的pH值都十分接近于中性。与最适的温度一样,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宜pH与、与其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最适宜pH常不一致,在生产中,按需要改变pH值,可提高生产效率。
(4)异噻唑啉酮
异噻唑啉酮是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杀生剂,高效广谱,能和许多药剂复配。纯异噻唑啉酮的毒性等级为中或高毒,但应其杀生力强,投药量很低,而降解后成为乙酸,所以实际上毒性很低。
结论
莱钢能源动力厂水处理系统水中COD、浊度等含量还是比较高的,COD与微生物和还原性有关,浊度也与微生物有关。实验采用多种杀生剂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通过数据的比较,得到比较经济有效的方法。经过实验我们发现采用投加异噻唑啉酮的效果最好,而紫外线杀菌的时间要求比较长,在实际的流动水操作过程中,还有比较大的困难。综合个方面的考虑,实验表明投加浓度为0.6%异噻唑啉酮的效果较好,而且对后续设备危害比较小。
[1].张艳霞,于廷云,黄野.石油炼厂循环冷却水中杀生剂的性能评价.环境工程,2004,第6期.
[2].王劲松,胡勇有.循环冷却水微生物的控制.广州环境科学,2002,第3期.
[3].何永江.几种杀菌剂在微生物控制方面的应用.工业水处理,2004,第2期.
[4].胡雍,张洪林,钱新华.炼油循环系统微生物问题分析及对策.油水节能,2005,第3期.
[5].RICHRDW.LUTEY.工艺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控制.水处理信息报导,2002,第3期.
[6].楚洁.循环冷却水系统杀生剂的现状与发展.泰安师专学报,2002,第6期.
[7].张静,黄种买.一种新型环境友好杀生剂.工业水处理,2004,第11期.
[8].郭良生,余兴增,黄霓赏.循环冷却水中杀生剂的选择与应用.福建化工,2002,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