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2014-08-15刘萌包丽艾丽昆
刘萌,包丽,艾丽昆
(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 黑龙江 161000)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培养。因此,齐齐哈尔大学一直重视《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建设。目前,齐齐哈尔大学《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已经建成一门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模块整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新颖、教材建设多元结合的课程。
1 课程改革背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据了解,在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交通、通信和轻工等各行业的产品零件中,有70%以上是采用模具加工而成,而塑料模约占模具的40~60%。
企业对模具专业的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同时也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的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技工学校大都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模具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然而,许多模具专业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却达不到企业最基本的要求。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目前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分为两类:①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优点是学生对模具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多,缺点是学生不了解模具设计的整个过程,缺乏对模具设计的整体认识,学完之后还是不会设计模具;②采用项目教学法,这是近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通过做项目,了解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有成就感,缺点是,项目覆盖的知识范围有限,换了产品,学生就不会设计模具了。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模具技能人才,有必要对《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3 教学改革
作为模具设计的两大技能之一(另一个是冲压模具设计),多年来,许多学校都在探索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改革,根据这些年来的实践和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模具设计的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应对专业就业岗位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岗位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而确定要设置的课程。其次,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革,在理论知识上,在“够用”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突出技能培养。
目前,设计塑料模具涉及的课程分为三类:①模具设计理论:塑料模具设计;②模具设计绘图软件:AUTOCAD、PRO/E、UG等;③相关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模具制造工艺学。
这些课程内容和设计塑料模具密切相关,但在教学上往往各教各的,没有针对性,致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课程与课程相互脱节。要想让学生获得相应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应突出实用性,以学生获得专业技术能力为出发点。同时,还应考虑个人发展潜力及技术岗位的变迁。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特点,如塑料模具设计应以应用最广泛的注射模和挤压模为主,兼顾压缩模、压注模、中空吹塑模;机械制图可采用典型的模具零件来作为测绘零件;金属材料和热处理可偏重于介绍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将几门联系紧密的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如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整合成一门课程;有的课程我们只用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没有开设该门课程,知识上存在缺陷,如很多学校没有开设液压传动和工程力学,而在模具设计中要用到这些课程的知识,可以考虑将机械基础和液压传动、工程力学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第三,根据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重新编写教材,使之更加贴近教学。考虑到将来就业的适应性,在内容上注意要突出模具专业而兼顾其他专业,同时要注意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课堂,使教学与实际接轨。
(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方面,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模型、挂图、网络平台),言之有物的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塑料模具设计》课堂教学,自制的动画模型声、形、色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空间思维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少采用课堂作图,多应用学生课外作图集中讲解的方式,结合课外必做和选做习题,同样达到了训练和知识巩固的效果。
实践环节上,将传统的讲授法和现行的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按照企业塑料模具设计方法和程序组织教学,选择各种类型的、常见的塑料零件,涉及的塑料模具应能包含典型的结构型式,将要讲授的关键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的项目中。塑料模具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完本课程后可以设计出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我们采用项目法,使学生了解塑料模具的整个设计过程(作为知识的纵轴线),考虑到项目法的局限性,同时采用讲授法作为补充(作为知识的横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