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维修服务应创建产销修相结合模式
2014-08-15管理固
■ 管理固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冷水江市高性能大中型农业机械快速增长,但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滞后,难以支撑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农机维修服务建设迫在眉睫,重点应创建产、销、修相结合模式。
1 维修服务现状分析
冷水江市属工业城市,至2013年,农机总动力22万kW,拥有拖拉机300台、联合收割机55台、插秧机88台、农业运输机械1250台、其它机械共8000余台。现有农机维修网点8个,全部属三级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120名,持有农机维修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50名,持证率不足50%。维修经营模式主要有:个体经营、合作社经营、农机大户自行维修、经销商售后维修、生产企业直接维修5种模式。2013年全年维修农机具580台,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网点占50%。维修网点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较低,设备陈旧,共有车床3台、钻床3台、电焊机12台、电钻15台、汽泵10台、切割机10台、钳工台8台、扒胎机6台、充电机10台。8个网点中有2个与汽车、机电等行业合并经营。
(1)服务意识不强,售后服务无保障。机具在作业出现问题时,制造企业在配件供应、维修技术人员派遣不能及时,维修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农民的用机积极性。如冷水江同兴乡白杨村农机户李某拥有插秧机等农机具多台套,因一次机具出现故障,配件购买困难,多次联系厂家却被多次推脱回避,严重打击了其积极性,导致其最后处理了机具不干了。另一方面生产厂家存在核心技术保密的问题,由于生产企业对技术的保密保护,不愿提供技术解释和开展维修培训,导致机手误工时农事误季节。
(2)维修网点规模小,行业效益低。一方面,目前8家维修网点规模小,多为家庭修坊式,门铺式维修,维修设备简陋,无法保证维修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耕地面积少,农机动力总量不大,农机维修市场需求少,农业维修经营者主要靠维修农业运输机械维持,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低。而经营农机维修网点资金投入大,特别是洋马、久保田、约瀚迪尔等高性能农机进入冷水江市后,对农机维修服务检修设备、维修技术等提出了新要求。
(3)网点分布不均,维修成本偏高。农机维修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区、毛易、三尖镇等地,其余10余个乡镇都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影响农业生产时间;有些新产品,本地无法修理,只有急电生产企业派人来维修,而生产企业常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2 维修监管成效与问题
(1)许可审批和技术标准落实基本履职。近年来,冷水江市农机主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和要求发放《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严把准入关,严格技能鉴定。印发《便民服务手册》并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宣传《农机维修经营许可审批程序》,严格把握许可审批期限,对已经取得《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经营业者,及时督促其年检年审或核发新证,对无牌无证的经营者及维修从业人员无证上岗者,催促其申领《维修技术合格证》。由于农机主管部门专职监管岗位只有1~2名工作人员,往往存在对维修网点摸底不及时不全面、数据统计不准确、监管服务不到位等现象。
(2)维修服务质量监管的基本作法。一是结合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开展便民服务咨询活动,指导农民购机,提高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二是加强农机销售市场监督管理,每年3·15期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农机联合打假活动,规范农机市场秩序,有效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维修网点检查,规范管理,依法注销已停业和不再从事维修业务的网点,严格检查农机零配件的相关信息。四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和相关会议宣传农机法规,提高农机从业者的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3)经费不足维修服务监管乏力。冷水江作为工作城市,农业所占比重逐年减少,政府对农机及农机维修服务建设扶持政策偏弱,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机维修监督管理经费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工作经费无法保证,无检测设备,管理队伍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机维修服务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维修服务发展方向与措施
(1)创建产、销、修相结合模式。逐步推进规模农机制造企业与维修网点的定点协作维修机制。制造商与当地维修点店合作,就定点维修及三包售后服务达成代理协议,制造商负责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并提供配件;定点维修店承担制造商所指定机型的维修服务,并按制造商制定的维修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与质量验收。定点维修店要向二级以上综合维修点发展,向农机4S店方向发展,重点承接大中型高性能农机具的维修服务,形成产、销、修一体化结合。
(2)建立农机维修连锁服务。单兵作战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中有所发展,实行横向合作。连锁经营的优势:可以充分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和技术力量,规范农机维修市场;可以第一时间获得新的技术,使新技术得到更快的应用,遇到问题可以更快解决,更快分享经验,从而更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可以扩大维修企业的知名度,形成品牌,赢得市场份额。
(3)出台农机维修服务扶持发展政策。对农机维修企业在税收上减免,在经济上扶持;鼓励建设高标准、服务能力强、管理规范的维修厂店,设置农机维修设备购置奖励,提供设备贷款优惠政策,助推其扩大规模。每年评选“星级维修网点”,对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好评率较高的维修企业,进行奖励。
(4)加强维修技能培训。农机部门要主动作为,定期或不定期开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农机手加强农机维修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