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2014-08-15刘佳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刘佳(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盘锦 124010)
当前,在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下,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我国现已步入到油气储运工程应用技术深入改革与积极创新阶段,目的在于提高油气储运工程技术水平,从而在市场上更快更好的运行和发展。然而,随着油气储运工程技术的应用,相关技术问题也逐渐突出。因此,在分析研究油气储运工程应用技术的同时,还需对其各类技术问题加以全面考虑。
一、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的技术
1.自动化技术
加强控制油气管输流量,不仅可以保证管输较高的效率,而且还大大的节约了燃料油。当原油粘度不断降低时,油气储运管输流量将有所提升,这个时候应通过流量控制系统防止加热炉过高的加热温度,以促进原油粘度的增强,进而减少油气储运管输流量;当原油粘度得到增加后,油气储运管输流量就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个时候应适当的提高加热炉的加热温度,以减小原油粘度,进而增加油气储运管输流量。遵循上述所述的油气储运管输控制原理和方法,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自动化技术及时有效的优化输油参数,保证油气储运管输水平;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能够促进输油参数流程的规范化,根据实际已得到优化的输油参数,计算机在流量控制原理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调节加热炉的加热温度,从而控制好流量。
2.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最显著的优势之处是再次汽化过程中释放速率缓慢并有利于控制,性能好、安全系数高。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是,此技术无法实现低成本释放与存储技术,并且也实现不了天然气水合物迅速有效连续制成技术。
3.高压水射流技术
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够增强其质量与容量,油库储罐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储罐底部常常出现结垢情况,导致油品质量与容量进一步降低,针对此情况,应及时的清理油罐,使其洁净。此项技术还可以保证传热效率,在实际加热粘油罐时,热传器、锅炉等传热中使用的设备存在明显的结垢,进一步加剧了传热设备的消耗,大大削弱了传热效率,这个时候采用高压水射流技术能及时的清理设备的结垢层,保证能源的良好利用,增强传热效率,在对各换热器设备、管道小型储油设备、油罐车小型储油设备进行清洗过程中,使用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较为理想。
二、油气储运工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1.天然气水合物应用研究等缺乏技术支撑
今后中,很可能致力于研发天然气水合物方面的能源,但天然气水合物应用研究与理论方法研究在国内开展的甚少。相较于规范标准的天然气体积,天然气水合物的体积已经在其体积的1/170-1/150,从理论角度上分析,可将天然气纳入水合物的形式中,开展大范围的运输、储备,并对城市天然气供应进行调峰。当前,国内已有不少科研单位认识到了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应用研究与理论方法研究的重要性,并也积极的投入到了该项工作中,但实践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未来中该工作依旧是焦点。
2.用于海底管道设计、施工与检修的技术较低端
国内关于海底管道设计、施工与检修方面的技术还处于低端状态下,只达到了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海底管道设计施工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当前时期,用于国内海底管道维护的技术与手段无论是水平还是效率均不高,一旦出现管事故现象时,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抢修。对于海上油气的开发与勘探工作,我国现已投入了较大的力度,实际构建并落实了大量的海底管道。针对一些复杂地质条件与海底地貌,应全面发挥创新精神,开展先进高效的海底管道施工建设与设计活动;并且,还要深入改革和创新海底管道的检测、维护、抢修技术,从而推动海上油气正常有序开发。
3.缺乏成熟的大规模复杂天然气输气管网技术与输送经验
当前,我国线路勘察中使用的遥感技术与卫星定位技术及大规模复杂天然气输气管网输送经验成熟度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关于该方面的设计经验不足,大规模复杂天然气输气管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效率低下,因此应促进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水平。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环境保护软件、动态模拟软件、调度优化软件在油气储运工程中没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并且开发这些软件时速度停滞不前,其系统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上述种种现象的存在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大规模复杂天然气输气管网输送经验,加强改进与完善,从而将管网技术的优势作用淋漓尽致展现。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油气能源方面需求量不断提升,对于油气储运工程,需要大量的效率好、安全性高、成本合理的先进技术,这已经成为了我国该领域的重点。我国应将现代储运技术贯彻落实到实处,加大研发技术力度,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并树立自主创新的意识,提高实践水平,从而推动油气储运工程建设的及时性、有效性。
[1]承毅.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J].石油规划设计,2010(3).
[2]齐凯.自动化技术在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9期.
[3]宋承毅.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石油规划设计,2010(3).
[4]刘桂萍,陈相伟.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风,2010(13).
[5]李腾于我国油气储运方式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