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监理工作的探讨

2014-08-15范厚勇安阳市万金渠管理处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4期
关键词:工程验收原材料工程质量

□ 范厚勇(安阳市万金渠管理处)

0 引言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未来10年将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给水利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加,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的增多,监理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在农田水利、渠系配套、小型河道治理等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监理过程中,存在着人员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够按照监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规范和监理规范执行等现象,监理单位的三控制、两管理的任务往往不能够顺利完成,监理效果低下。监理是代表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控制的专业人员,是参建各单位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工程项目预控目标能否顺利实施,监理工作的效率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提高现场监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十分必要。

1 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的制定粗糙

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写应认真对待。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的灵魂,是现场监理人员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纲领性文件,应当由项目监理部针对工程设计、施工承包合同、施工现场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工程有关的规程、施工规范编制完成,是需要高素质的监理人员完成的。实际上,这些很重要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不少中小型水利工程在编写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时,对监理规划和细则的认识程度不够,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套用现成资料,闭门造车。结果编写的监理规划和细则与现场施工组织不相符,没有针对性,没有深度,导致监理规划和细则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场监理工作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工程进度不能按时完成和工程质量不能保证。

1.2 原材料入场检验制度执行不规范

监理批准的合格材料才能在工地上使用。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运来材料后不进行报验直接使用,致使监理无法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不听从监理的意见。这是监理往往不能在工地上树立自己权威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没有进行设计配合比选择和调整

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实验费用,往往只做一个施工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很少对实验配合比进行调整。有些监理工程师在拿到实验配合比单后,也不检查配合比检测结果是否适用,就批准使用。如某工程,C25混凝土2万m3,工期6个月,每月混凝土浇筑强度3000多m3,经过不到2个月的施工,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都在C30以上,并且很稳定。如果监理工程师能建议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设计调整的话,使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满足C25即可,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水泥的用量,节约工程成本。

1.4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较多

1.4.1 填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过程中出现失误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的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的部分监理人员对图纸和施工规范了解的不透彻,在工艺控制过程中,不能正确掌握施工中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在填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如《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评定表》中表1.4软基和岸坡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中的检查项目的第2项取样试验,质量标准要求是符合设计要求,往往在检验记录里填上符合设计要求,而没有填实际检测的数值。正确的填法应该是质量标准为设计要求的数值,如容重≥1.55 g/cm3,检验记录中应该填写实际做出来的数值,如1.60 g/cm3、1.56 g/cm3、1.55 g/cm3、1.54 g/cm3等。如表1.5-5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评定表中的评定日期,往往填写为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而实际就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4 d进行评定,因为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14 d,只有在14 d后才能对混凝土浇筑工序进行评定。还有的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中设计中没有要求的,往往在检验记录中也填上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没有要求的,就没有必要进行填写,不至于画蛇添足。

1.4.2 施工过程控制在质量标准上存在不清楚的情况

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中的质量标准、要求主要是来自于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另外有些标准需要设计、施工、监理、业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现状共同确定。

1.4.3 对单元工程评定不及时

有的单元工程在分部工程验收时,才进行评定,对单元工程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1.4.4 监理程序执行不严

施工工艺控制也是现场监理比较头痛的事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单位现场不能按照施工工艺的要求完成,这就需要监理人员认真执行监理程序,一旦放松监理程序,监理将失去权威,工程质量将无法保证。

1.5 工程验收

工程验收这里主要说的是法人验收,就是分部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也是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验收的目的:一是工程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二是工程质量是否存在缺陷,三是促使工程资料的归档。如果工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存在质量缺陷就需要处理,资料不完整,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后,才能进行验收。

但在实际验收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工程不具备验收条件,工程没有按照设计和合同完成,工程质量缺限没有进行修复,验收资料不完善,建设单位往往要求尽快验收,验收流于一种形式;二是工程完工好长时间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对验收不积极主动,等上级督促后,才进行验收。有时工程验收的时间超过了工程施工的时间。

2 做好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方法和对策

监理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监理程序的执行程度。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希望监理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监理的整体水平。

2.1 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的制定

针对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现场监理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找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对影响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的重要因素作为控制的重点,也要在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中体现出来。所以需要项目监理人员对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认真编写,并报监理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

2.2 原材料入场检验

监理必须坚持原材料的报验工作,没有报验的原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合格并对施工单位实行控制。

2.2.1 查看材料检验报告是检查原材料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看其原材料的生产批次、出厂合格证、化验证明及其采购数量是否和实际相符,其次要看复检报告。在看资料的过程中需要监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不能只要施工单位出示检测单位的检测报告就认为原材料合格,还要看检测单位对原材料的检测项目是否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如水泥需要检测的项目有抗压强度、初终凝时间、细度和稳定性,这几项是必检项目,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就认定此水泥不合格,委托项目不全,不能保证原材料合格。但是,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委托项目,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不能说明水泥质量合格。如工程对水泥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也必须检测。如灌浆对水泥的细度和初凝时间有特殊的要求,检测结果就必须达到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指标。再如抗冲耐磨混凝土,对砂、石子的强度和耐久性就有要求,必须进行检测。这些检测指标全部合格后,原材料才称合格,并经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

2.2.2 次要材料的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次要材料,数量不是很大,但对工程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如防渗渠道的伸缩缝材料闭孔泡沫板,如果质量不合格,对渠道防渗质量是致命的。再如,防渗混凝土添加的引气剂,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如果引气剂质量不合格,混凝土将很难达到设计防渗抗冻标准。所以在工程施工中,对次要原材料也要进行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2.3 设计配合比选择和调整

施工配合比的选择,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如果选择的好,不仅有利于工程质量,同时也便于施工和降低成本。在实际工程中,有些监理工程师也不看实验配合比检测结果,就批准使用。如根据混凝土使用部位的不同:断面大的部位就应选择粒径大的多级配粗骨料,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质量,而且降低工程成本;断面小就选择粒径小些的一级配粗骨料,便于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如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太高,选择中细砂就可以满足混凝土的设计要求,这样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如渠道护坡混凝土,由于断面比较薄,混凝土从入仓到平仓和振捣的时间比较长,前期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又不高,就可以考虑采用矿碴硅酸盐水泥,延长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也保证了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便于施工控制,工程质量也有保证,还降低工程成本。

2.4 施工过程控制

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认真领会设计意图,要求施工单位认真落实“三检制”,在评定单元工程质量前,一定要检查施工单位的三检表,在混凝土浇筑前,一定要有开仓证,这样才能使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使施工现场人员真正掌握质量标准、要求,使质量检查人员在质量检查过程中有据可依。

2.5 工程验收

在工程验收时,需要监理人员给建设单位当好参谋,讲明验收的利害关系,使建设单位认识到工程验收的重要性,使工程尽快验收,投入使用。验收的目的一是工程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二是工程质量是否存在缺陷,三是促使工程资料的归档。如果工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存在质量缺陷就需要处理,资料不完整,需要进行必要的完善后,才能进行验收。

猜你喜欢

工程验收原材料工程质量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观点
知识无穷尽
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工程验收要点分析
三峡枢纽工程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