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治理项目设计浅谈

2014-12-08史延玺肖召伟虞城县水务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14期
关键词:蓄水池需水量项目区

□史延玺 □肖召伟(虞城县水务局)

0 引言

卢氏县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区位于横涧乡横涧河流域,按卢氏县水土保持区划,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土石山区。涉及七寸村、董家村、陈家塄村、寺上村、横涧村、耿家村等6个行政村。总人口0.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69万人,劳力0.65万个,耕地620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6.67hm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3.33hm2,正常年份农作物播种面积800hm2(包括复种)。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经济作物主要为烟叶、蔬菜及核桃、柿子等林果。据统计2012年底,该项目区农业总产值16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1 灌溉保证率及复种指数

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取75%,项目区需水量以小麦、玉米为主进行分析计算。项目区复种指数2.40,其中小麦种植比例0.80,玉米 0.80,其他 0.20。

1.2 需水量计算

1.2.1 农业灌溉用水量

1.2.1.1 灌溉定额选定

根据河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41T385-2009《用水定额》农业灌溉分区,项目区为二级区的豫西区,在75%灌溉保证率时,作物净灌溉定额如下:M小麦净=1800m3/hm2,M玉米=1425m3/hm2,M 其他 =2400m3/hm2。

1.2.1.2 灌溉方式

项目区的灌溉水源是以塘坝蓄水为主;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建设拦渣坝、塘坝共5座,设置500m3蓄水池4座,300m3蓄水池5座。本次水量分析以喷灌为主,喷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约0.85。

1.2.1.3 灌溉需水量计算

经计算,项目区农作物灌溉需水量121.41万m3。计算过程详见表1。

表1 项目区农作物灌溉需水量表

1.2.2 项目区内人、畜需水量

项目区现有人口为0.72万人,大牲畜40头。根据计算,项目区内人、畜需水量为0.4178万m3。具体见表2。

表2 项目区人、畜用水量计算结果表

1.3 供需平衡分析评价

计算结果得知,项目区在75%灌溉保证率时,农业灌溉用水量灌区年需水总量为121.41万m3,人、畜用水总量为0.4178万m3,总需水量为121.83万m3。项目区年总补给量为351.02万m3。能够达到供需平衡。

2 主要项目设计

2.1 水利措施

2.1.1 水源工程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项目区地表水来水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实施要求。项目区内原来没有修建蓄水工程,为了项目的实施,此次设计修建塘坝、渠首坝、挡渣坝共5座作为水源工程。工程所在河道没有其它水利设施,不妨碍周边的用水活动,涉水建筑物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洪水。

2.1.2 机电井工程

项目区规划耿家村一带,利用比较丰富的地下水打井灌溉,共需新打机电井8眼,井深30m。在董家村修复老井16眼,购置250QJ80-60/3潜水泵24台,架设380V输电线路6150m,电线杆20根,新建井房8座,维修井房16座,每座9m2。可发展机电井微喷带灌溉80hm2。

2.1.3 渠道工程

沿七寸渠首坝往下游修建渠道554m,设计为混凝土40cm×50cm,渠邦10cm,渠底15cm;维修加固渡槽100m。为保证河边渠道安全,需修挡墙121m。

2.1.4 地埋管工程

从渠首坝下游渡槽处埋设输水管道1.00MPaΦ250UPVC管线950m至七寸街300m3蓄水池,再由蓄水池埋设两路主管线向下游供水。一是东灌区主管线:从部队前至寺上村沿河川地右侧坡脚布置,设计全长5478m,采用1.00MPaΦ200UPVC管材;从寺上塬上至董家坡上,埋设1.00MPaΦ200UPVC管线1500m。其间在董家村、寺上村等地设有500m3蓄水池两座,建9m2管理房两座。二是西灌区主管线:从桥子村至陈家塄沿河川地左侧坡脚埋设管道900m。采用1.00MPaΦ200UPVC管材;从陈家塄至乡政府后埋设1.00MPaΦ200UPVC管材2100m。设有500m3两座蓄水(减压)调节池。300m3五座蓄水(减压)调节池,建9m2管理房7座。

2.1.5 移动喷灌

对项目区内无法实现自压灌溉的缓坡地、山谷地,利用附近的蓄水池或河水作为灌溉水源,购置移动喷灌机40台,扩大灌溉面积,配套安排Φ75微喷软管13500m供村民使用。

2.2 农业措施

2.2.1 改良土壤

深翻改良土地266.67hm2。项目区土地土层深厚,土壤条件良好,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坡度均匀平缓,因地制宜布设格田。土地平整分机械完全平整和格田局部平整两种,对地块小,高低落差大的部分耕地动用机械进行完全平整。对地块大而单个格田内存在一定起伏变化的耕地,田块长度要有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和合理地组织田间生产,有利于组织灌水和平整土地。一般保持在80~200m左右。田块的宽度,一般也以50~100m为宜。田块内部要平整,田面高差应在5cm以内。田块内土方平整量采用散点法计算。经过土地平整,达到(GB/T50363-2006)《节水灌溉技术规范》的要求。

2.2.2 整修机耕路

铺设砂石机耕路2km。田间干道设计行车道宽5m,采用混凝土路面,厚度20cm,基础采用三七灰土垫层压实,路基高30 cm,结合灌溉设施,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方便机械作业。

2.3 林业措施

栽植核桃树20000株。选通风结构林网。因为通风结构林带防护距离最大,通常由2行以上乔木组成,有效防护距离在28h(28h表示林带高度的28倍)的范围内。林带为穴状整地,规格为0.45m×0.45m×0.45m。整地应在适宜植树季节前进行。苗木需求量测算:项目区估算苗木2万株,全部为核桃。

3 效益分析

3.1 建成533.33hm2高产稳产田

本项目实施后,形成地埋管灌溉区、渠道灌溉区、移动喷灌区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灌溉体系,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80hm2,新增灌溉面积453.33hm2,项目区土壤肥力明显增强,有机质含量提高0.10%,使533.33hm2中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稳产田。

3.2 提高科技兴农水平

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使农民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得到提高,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33.33hm2,农产品优质率达96%,项目区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群众科学种田意识增强,为农业的增产增效注入了活力。

3.3 促进农业增效

项目实施后,年可新增优质农业产品生产能力187.5万kg,其中:优质粮食145万kg、蔬菜37万kg、其它2.50万kg,新增种植业产值482.50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448.50万元,人均增收650元。

3.4 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

通过栽植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区内农业生态环境将明显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在抵御旱灾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使项目区将成为“田平整、林成网,路平坦,渠相通”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区。

猜你喜欢

蓄水池需水量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南京城市中心区生态需水量探析
Pico便携式浇花器
Aqueducts
西藏地区作物需水量研究现状综述
贵州番茄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PP模块化蓄水池在海岛施工的应用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成都市生态需水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