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公共课引入软式垒球的意义与优势
2014-08-15周仁莲
成 平,陈 莉,周仁莲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700)
1.前言
软式垒球运动是以质地柔软的球棒击打放置在一个倒置“T”形支架球座上的软球,进而完成跑垒、得分的一项安全性运动。软式垒球保留了棒垒球的运动魅力,体现了团队协同和个人表现的良好结合。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项目,探讨其在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公共课中开展的意义及优势。
2.软式垒球引入高校体育公共课的意义
软式垒球运动是一项集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反应、协调、跑、跳、投、打于一体的阳关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动脑筋,训练他们的运动反应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比其他运动健身效果更全面,运动环境更安全,且运动强度适当,是一项能够全面锻炼青少年身体的运动项目。
2.1 极高的趣味性。软式垒球是一项娱乐性价值非常高的运动项目,它让青少年在游戏的同时中达到强健体魄的健身目的。
2.2 提高身体素质。软式垒球参与者在比赛中需扮演击球手、跑垒员、内场防守队员和外防守队员等众多角色。击球时,手臂在做出击打动作的同时不但要有速度,而且动作还要协调用力;跑垒时,对速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出现人球争垒的局面时,只有抢先进垒才能够获得安全;当防守队员时,要提前判断方向并快速跑到落球点接稳来球;当外场手时,向内场传球的手臂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场完整的软式垒球比赛还考验运动员的耐力,每队分别攻防一轮才为一局,整场比赛一共要进行5局。所以说,软式垒球不但能够锻炼骨骼和肌肉等全身素质,同时还能够改善人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1]
2.3 锻炼意志品质。在软式垒球运动中,参与者要在极短的时间里判断来球方向并跑动接球,独自根据对手在垒上的情况进行分析后传球,参与过程中极大地培养了青少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观察、分析、决策、实施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能够提高他们坚韧、刚强、果敢的意志品质。
2.4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软式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只有队友间的沟通、配合以及相互信任,队伍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后才能够积极应对场上发生的各种突然情况,较好的完成比赛。这样就培养了参与队员的协商、合作、执行力、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
2.5 提升社交能力。正因为软式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就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对社交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2.6 培养道德素养。软式垒球比赛规则中明确要求入场与退场时双方队员要互相致敬才可离场,击球员击球前要先摘帽后对裁判员致敬,一系列的行为要求在无形中培养了参与队员的良好道德素养。
2.7 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3.软式垒球引入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公共课的优势
3.1 软式垒球项目本身所特有的项目优势
3.1.1 安全性能较高。软式垒球运动是一项在竞赛中攻守双方队员几乎没有直接身体接触的项目,这大大降低了运动损伤率。不管是球棒、球,还是球座这些器材,都是选用橡胶与泡沫材料所制成,不仅具有良好安全性能,而且质地非常柔软。
3.1.2 场地不受限制。在学校开展软式垒球运动不需要修建专门的场地,已有的排球场、篮球场或田径场就可以直接利用,正规的足球场内能够同时进行两场比赛。由于软式垒球的安全性,在活动中不必驱离周围的人群,场地不封闭也可进行,所以哪怕只有一块开阔平整的地面也可将软式垒球运动开展起来。
3.1.3 娱乐性强。软式垒球根据实际人数,可制定“三垒包制”、“两垒包制”等玩法,利用球、球棒等教具与球门、呼啦圈等校内体育设施和器材结合,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4 简单易学。软式垒球规则简单,入门容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3.1.5 器材便宜。软式垒球的一套标准的品牌器材(包含1个拄、2个棒、8个球)需要二、三百元,如果柱和棒学校提供,学生仅仅自己准备球,费用非常低。远远低于硬式棒垒球的价格,资金投入小,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3.2 在重庆师范大学开展,学校所具有的优势:
3.2.1 垒球基地。重庆师范大学由中国垒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共同命名全国首批的15个“中国软式垒球实验基地”之一,基地下有6所实验中、小学校。特有的项目资源优势,良好的生存环境土壤为软式垒球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3.2.2 体育教育专业。软式垒球运动的技术和规则并不十分复杂,体育教师或教练很快就能掌握软式垒球这一项目。重庆师范大学有体育学院,体育学院的学生和教师为普及和发展对软式垒球的推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他们可以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时尚休闲的健身运动中。
3.2.3 师范院校。体育爱好要从小养成,中小学是最关键的时期。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毕业学生更多都将走向中小学教育教学岗位,鼓励学生对软式垒球运动的参与,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棒垒球运动,将会起到强大的辐射效应,培养软式垒球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将软式垒球运动项目引入本市高校体育教学是可行的。可利用在重庆师范大学开展软式垒球的影响力能够带动大众及竞技垒棒球运动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大、中、小的良性循环体系,若广泛开展软式垒球运动,高校体育教学将注入新鲜血液,必将加快重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期为改革与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1]王曼,王一丁.软式垒球运动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2,(26).
[2]王曼,王一丁,等.软式垒球进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的SWOT分析[J].科技信息,2012,(26).
[3]刘永焕.T球运动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O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