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士胜任力的“板块式”课堂教学设计1)

2014-08-15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肾衰竭胜任病人

李 莹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和医院从专业技能、理论基础、职业道德、社会适应性等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发展”。护士胜任力的界定为:领导与决策能力、自我发展与持续学习提升能力、护理评估能力、护理计划能力、对病患护理问题作出判断并计划和实施可行性护理活动的能力、分析判断与评判性思维能力、参与及关怀社区能力、表现出自信的能力[1]。合理地进行课堂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下面以“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为例,就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力为中心,对“板块式”课堂设计进行探讨。

1 课堂设计

1.1 分析教材,结合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1.1.1 分析教材 教材选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刘杰、吕云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第5章第4节“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总学时为3学时。

1.1.2 分析学生情况 授课对象为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第2学年第2学期的护理专业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人体结构与机理、病理学、病原学及药理学等)和通用技术模块课程(基础护理、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等),同步学习专业模块课程(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等)。学生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基本上能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及正确运用学习方法,但是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思维较局限,自学能力、应变能力一般;实践实训中不够自信,需要鼓励。

1.1.3 确定教学目标

1.1.3.1 知识目标 了解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因,理解其发病机制;列举慢性肾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基本装置;简述透析前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护理;学会慢性肾衰竭病人饮食护理。

1.1.3.2 能力目标 能辨别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能正确评估慢性肾衰竭病人;列出主要护理问题;概括慢性肾衰竭病人腹水的主要原因及其护理措施;能通过知识宣教帮助慢性肾衰竭病人延缓肾功能的衰竭。

1.1.3.3 情感目标 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体现对病人的关心、同情,养成工作中细致、严谨、耐心的习惯。

1.1.3.4 重点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分期及其特点;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血液透析主要的并发症。

1.1.3.5 难点 理解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血液透析的原理及过程;根据病人主要临床表现评估其病情,发现其主要的护理问题;在病情评估及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应用沟通技巧。

1.2 确定教学媒体,精选教学素材 在2012年山东省级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中,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一所护校的副校长格兰茨先生介绍了德国学者研究的专业学习记忆程度:听觉20%,视觉30%,视听结合50%,自己动手90%,“耳闻,易忘记;目睹,能回忆;动手练习,才弄懂”。我国的学者也提出,高校多媒体教学视觉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听到”知识的同时更多地“看到”知识,视觉内容的丰富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知识,这种丰富性需要通过教学课件合理而巧妙地组接来得到体现[2]。因此,在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突出视听结合,将案例分析、常用技能操作与器械设备、护理文书等与工作环境直接相关的素材进行整合,使得学生有更加清晰而直观的印象,借助这些媒体素材有效地引导学生,训练其科学思维,突出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师、学生、媒体和谐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1.3 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学板块 就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言,其课程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即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工作过程,在课程设计中以引导学生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办”为思路,确定教学四板块[3]。

1.4 选择教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学生灌输知识,不如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提升学生在今后的自我发展与持续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以“能力本位为中心”,教师根据创设的案例情境提出任务引导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地使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情境教学法。

2 实施与评价

2.1 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向学生介绍小组学习的规则、小组各成员的角色及任务,学生随机分组后确定各自的角色。教师根据学生基础选择情境案例,由浅入深地设置任务,以任务的完成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学习。将教室座位重新安排,小组成员以马蹄形或圆形围坐进行讨论,保证各成员之间的“平等性”。

2.2 教学过程(见表1)

2.3 评价与反馈 重视形成性评价,课后各组填写反馈表、行为评价表、小组活动检查表等,对小组活动、个人表现进行评价、反思总结,即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使得学生从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决策、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小组分工、沟通、合作等多方面对自己和同学进行审视,为不断提升专业胜任力打好基础。

3 反思

4个板块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学生对知识脉络的理解很清晰,结合多媒体展示工作环境中的众多要素,利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学习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利于提高护士胜任力,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学生需要提前随机分组、角色分配、了解小组学习的规则,课后及时进行相互评价、小组反馈;教师如何合理进行问题的设置、在小组讨论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应变与解决等。这种灵活的课程设计也更加突显在培养学生专业胜任力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需要重新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1]张鸣.护理专业能力的内涵、研究范式与发展途径[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39-641.

[2]薛世昌.高校多媒体教学视觉内容运用的适度性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0,3:68-71.

[3]陈列.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24-326.

猜你喜欢

肾衰竭胜任病人
谁是病人
张建伟辨治慢性肾衰竭临证经验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