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知识的获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2014-08-15汪静波
汪静波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8)
一、导言
Anderson指出,语言习得是一种心理和智力的过程,与人类大脑获取、处理、保存和运用知识的方式密切相关,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其他知识的掌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Anderson把知识分为了二种基本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学习任何新的东西时,人的大脑都要经历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发展阶段:陈述性阶段(“认知”阶段),知识编辑阶段(“联络”阶段)和产生过程的调整阶段(“自动无意识”阶段)。
语言表达自动化和输出流利性是学习者实际具备语言交际能力即成功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具体表现,通过语言实践将“学得”的知识自发自动化,即外在的明宣知识内化为程序知识,学习者就可以做到语言意义流利,语言形式准确。
我们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程序性知识的获取理论自觉地运用到英语学习实践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有助于培养较好的思维习惯,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本课题组开展了相关实验。
二、实验开展
1.第一阶段
我们的方法是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形式有笔试与口试两类。第一次的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别不大。初次测试后,课题组教师带领实验组熟悉了认知心理学中关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相关理论,并要求实验组学生制定出可评估的学习计划(如每日朗读一篇课文或背诵课文数段,目的是能达到复述其内容或写出摘要的程度,并且以日记的方式记下执行情况。课题组成员每周都对其负责的实验内容进行监督与检测,并通过访谈、问卷、与测试等方式向实验对象收集反馈数据并做好记录。每一个月末小组人员一起进行交流、分析并及时修改策略。17个教学周后,学校举行期末考试,课题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英语成绩进行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从学生的自评报告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学习动机与愉悦感也要高于对照组。
2.第二阶段
2013年2月底新学期开始,根据上学期研究计划,对照组和实验组在第一次上课时做了写作能力的随堂测试,实验组班级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明显少于对照组班级。在新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本课题组的教师对实验组班级强化了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三个阶段(认知、联结和自动化)的介绍,并采用了写《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学习记录》的措施让学生意识到语言知识从陈述性到程序性的过程,并且将这一学习技能运用到英语学习当中。2013年6月底的期末考试,课题组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英语考试中的写作成绩进行对比。
3.结果
通过对比成绩,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与训练,实验组能够下意识地运用知识转化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学习实践,并且实际操作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对照组对其的把握依旧以背诵记忆的模式为主,虽然在陈述性知识浅层加工这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实际操作的能力很难向前进步,其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很难实现。通过问卷与访谈,课题组也发现由于实验组的学生能自觉地将从这二学期大学英语学习中掌握到的知识转化理念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中,自我满意度和自我成绩评估也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更有利于其自身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评析
通过此次课题活动不难得出:学生是程序性知识获取的实施者、检测者和评估者。要想达到此课题的目的,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此理论的原理,并且引导他们从自身的学习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自觉运用。所以,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与此同时,用教学实践来证明教育理论还为以后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与技术经验。此外,作为小组成员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该如何将知识转化理论运用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的同时,也不断地学习掌握了科学教学理念,优化了课程设计,强化了教学环节中的阶段性联系,从而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我们在此课题的开展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与不足,例如:实践资源的有限性影响了实践的深度与质量;对实验对象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精细;需要继续多样化考核形式来评估实验结果;在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方面需要更加科学与准确。
四、结语
我们指导学生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转化的理念运用到语言学习的方法是可操作的。用符合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是符合教育科学的、有利学生成长的。
外语学习成功的标志,不是精通语言规则并能正确无误地使用它们,而是最终使这些规则变得没有必要。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学习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不需要去考虑为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语言规则的问题,同时外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在以后的科研项目中,本课题组会尽量克服困难与问题,精心准备,以更科学的方式运用到实验检测当中。目前的独立院校的学生进校时对学习方法的认知较之传统本科院校学生要差一些,这也影响了进校后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如能在学习中更自觉地运用知识转化原理,将更能提高学习效果。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张思武.论心理语言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心理机理假设的意义[J].外国语文, 2009,(3).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