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大学文化建设

2014-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历史精神

陈 瑛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一、重振大学精神建设大学文化

大学作为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是继承、传播和创造高深文化的机构,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教育的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高等教育的本质不仅是对受教育者授业、解惑,学到多少专业技艺,而是传道,就是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使受教育者得到社会化改造、个性化塑造和文明化创造,从而实现健全的人格、完善的人性。文化的张扬就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大学通过文化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让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大学文化。

一般地说,大学文化作为高深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精英部分,应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前沿,他对社会文化具有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作用,大学文化所强调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在全部社会文化建设中引领、示范、辐射各种文化前进的方向与步伐。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根本原因不是他的学科精英,而是他祭起了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大旗,他引领了中国新文化的诞生,他孕育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旗手。因此,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不是学校大楼、办学规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等具象事物,而是大学文化,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今天,我国存在着不少这样的大学:有大楼无大师、有专业无文化;向政府邀宠、向名人献媚;不追求真理、只追求效益。这一切说明大学文化的回归已刻不容缓。

一个国家的强盛程度、社会文明水准,首要的不是GDP,而是支撑起民族脊梁的国家精神,中国要走上真正的强国之路,大学教育是关键,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不是培养专业技艺,而是文化的传承、创新,国家精神的塑造,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对于大学教育便成为关键。

然而,今天我国不少大学中存在着大学文化的异化,大学精神的滑落。我们看到 “中国大学评价”一类的指标,不管是国家评估体系还是民间评价指标,总是土地资金的占有、重大科研项目、招生分数等,于是这些指标成为大学追逐的目标,使得贵族化豪华建设者有,弄虚作假获取名誉者有,降低标准追求名人效应者有,放弃真理屈从权力者有,一些大学沉浸在“乡愿意识”与“犬儒意识”之中,于是大学与创造、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逐渐背离,与培育大学精神为根本的目标相去甚远。大学沦为一种工具,而不是探求真理、创造新文化的阵地,这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如何建设大学文化、重振大学精神,是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二、档案信息资源是大学文化积累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要积累和继承大学的历史文化,继承的前提是了解,必须对大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的了解。他们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相互依赖、促进,凝聚起全体师生为真理而战,凝集成文化堡垒引领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永不退色的鲜明特色。因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大学文化,并由文化形成的代代相传的大学精神。

任何历史的传承都需要载体,没有载体,历史将沦为传说,同样文化的传承如果没有载体,文化必将断层。高校档案作为记录、保存学校历史活动的物质形态的工具,比如说案卷、文件、影像资料、数字档案、网站等,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学文化载体,成为大学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不同学校、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群体的政治、文化、科学活动,随着历史的大浪淘沙,均有一定的渐远渐去的淡化,而档案准确反映和客观记载了这些历史文化内容,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学校历史文化、继承先辈精英精神传统的重要途径。

充分重视大学文化,积极进行大学文化建设,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在新一轮的快速成长中蓬勃健康发展使大学重新确立引领社会潮流的地位,需要从精神、制度、环境等各个层面加强。但大学最欠缺的也是最应引起关注的,还是大学精神的贫乏。一所真正的大学,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不是一所培训机构,而是有着价值追求与精神内涵的心的家园。以守护精神为基本品格,是所有大学在发展中都应坚守的原则,是大学的标志和精髓。这个精神是积极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等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并首先身体力行地在大学的学术思想、学科建设、大学管理、大学发展规划中坚持这些原则。

大学的精神文化本身不具有可保存的物质形态,要了解某一时期的高校精神文化,唯有从仅存的档案中寻求。必须通过当初形成的档案反映。某些条件下,高校档案甚至成为高校文化的唯一记载。

即使是大学物质文化,如校园环境文化,我们可以从具有悠久历史的校园建筑的外观上感受历史的风格,但是要对建筑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创意有深刻的了解,则必须借助于档案的记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需要档案作为载体使历史的创造活动广泛传播和永久流传,高校档案作为大学文化的载体是积累和传承大学文化的主要渠道。一所大学的环境就是反映其办学水准、体现其办学思路的名片。作为大学文化最直观的表现,与追求真理、适应社会的大学理念和自由、民主的大学制度相对应,应该是规划合理、功能齐全、并且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环境。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校本传统文化,形成新时期的大学文化特色和大学精神,就需要对储存文化信息的高校档案进行加工开发,整合文化历史信息,并以某种信息加工成果的形式出现,使大学文化的历史线索更加明了,文化精髓更加突出,新文化的构建没有割断历史。

三、档案信息资源是大学优秀文化选择和传播的重要依据

一般地说,大学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折射,同样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有学者诚恳指出,当前大学文化中就出现一股庸俗化的趋势,“即大学趋向非规范、非道德、非健康、非自律,甚至偏离大学组织本质属性的不良现象”,虽然不是大学文化的主流,但也有“蔚然成风”之势,并将之概括为“官本位倾向、市侩作风、学术行为不良、犬儒现象”等四个方面[1]。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有些本属于优秀的大学文化也会出现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需要及时加以扬弃。根据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对高校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发扬和提高过程,并有选择和传播的任务。

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对历史文化的继承,需要面对地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现实,还需要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大学文化建设活动中,高校档案的优势在于,它以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反映过去的大学文化活动。需要通过档案,对学校的历史有一个详细的解读,否则就会造成各校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大学文化历史的中断,大学精神传统的丢失。

近年来,由于大学文化的曲扭,大学精神的丧失,一些高校发生干部违纪和违法案件。其中有些案件涉案人数之多,金额之大,影响之恶劣,可谓触目惊心。以致有人认为“高校已成腐败高发多发区”[2]。加强高校廉政已经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对腐败问题的立案查处,无一不需要基建档案、设备档案、财会档案、审计档案作为凭证。所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事实上,大学中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档案的利用。因此,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文化建设的步伐。

五、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大学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源泉,大学文化及其展示的文化魅力不是单一的,是所有优秀传统的积淀、凝练和发扬,综合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应体现在对大学内涵的认识和把握上,体现在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治学态度和学科水平上,体现在学生群体的求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上。

在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上,可以说,档案是文化创新的基础。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可以从档案中吸取历史文化的精髓,作用于社会意识形态,形成新的文化价值判断,也表现为人类可以在借鉴已有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大学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关键是自身特色;自身特色离开对档案这一“校本”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无从谈起。立足于大学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立足于学校发展的未来,提炼出大学精神,才能形成文化创新,而这种创新要立足于两个维度。一是本校的历史文化要充分地挖掘整理,尤其是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名望的大师,有特色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轶闻趣事、历史典故等。这种独立的大学人格,今天只有从档案信息中挖掘了,所以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是大学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要从大学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不同层面的统一整体中把握。其中基础层面是物质文化,包括各种校园物质产品和自然条件;中间层面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核心层面是精神文化,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作为对档案信息的加工和重新整合,使得档案信息以新的姿态出现或者产生新的信息产品形式。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中,特别是具有一定办学历史的高校所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源中,蕴涵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对这些档案稍加整理和编辑,便可以挖掘出新的文化内容,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因而,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性材料。

六、建设大学档案文化需要“文化自觉”

我国当前出现了一些大学文化衰弱现象,这种大学文化的衰弱和失范是大学在大变革时代面临的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阵痛,它对大学精神的彰显、对大学功能的实现,对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均会产生深刻的负面作用。因此,当前必须加强对大学文化的研究,提高大学建设的“文化自觉”,有效控制大学文化的衰弱和失范,使大学返璞归真,宁静致远,化危为机,促进大学发展。在新时期,如何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西合璧的文化选择、传承、创新之路,建设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大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进一步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学文化包括高校档案文化,“档案文化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围绕档案及在进行档案工作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行为方式和物化成果”[4]。大学档案文化既是档案文化在高校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档案文化的大学文化是不健全的,脱离大学文化的高校档案也是不存在的。高校档案文化的特点在于它本身就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全面记录和反映大学文化的历史和现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大学档案文化而言,是通过现代化手段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并对档案信息实行开放、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的是一种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文化自觉”。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都建有丰富的档案,能不能实行开放、共享,根本在于“文化自觉”,在于把档案工作提升到档案文化视点的高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档案文化使大学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富。

[1]眭依凡.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2]孙载夫. 高校已成腐败高发多发区[J]. 瞭望新闻周刊,2005,(41).

[3]蔡汉军. 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建设途径[J]. 黑龙江高教,2005,(4).

[4]王霞,张敏. 试论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J]. 档案学通讯,2006,(3).

猜你喜欢

大学历史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