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提高和改进
2014-08-15周昕
周 昕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深化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时下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面对这一宏观背景,作为基础课程的公共英语口语教学,如何深化改革,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便成为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根据高职学生培养模式和语言的工具性特点及本质要求,笔者以为,必须把口语教学作为公共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和重点,以此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本文拟将围绕上述问题,从重要性、现状、策略与措施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和改进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从语言的功用性看,必须加强口语教学。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进行生产、生活,促进精神和物质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将是一个何等的情景。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和世界通用语言,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和与世界的交往中,显示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这种作用更加重要,正在成为当今时代人们从事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必备素质。“说”是这种素质的集中表现,也是语言作为工具的最常态化的功用性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中,说和听是基础,只有把说和听掌握好,才能更好地加强读、写、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口语教学,把英语当成一门真正的语言来学习。
第二,从课程的实用性看,必须加强口语教学。外语课包括英语课,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门实践课,这是由外语教学的目的和性质决定的。外语课在各级各类学校,无论是作为普通课程,或专业课程还是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都必须把实用目的放在首位,要求学生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实践地掌握,这就是英语课程的实用性。这种实用性特点,要求突出运用外语技能的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这是主要的,其他知识的传授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都是辅助的。而外语技能的训练,又必须突出听说的训练。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在听讲写读中,口讲尤为重要。这并非说我们学习英语的目标,只在讲几句英语,而实在是方法上应当如此。能看不能讲,只可说是半身不遂的英语”。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英语教学的课程性质,突出口语教学,以形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特色。
第三,从教学实际看,必须突出口语教学。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课时偏少。本人所在的院校公共英语课时,除个别专业如旅游专业开出口语64课时,计算机专业开出计算机英语64课时外,其他专业一般都是开《实用英语》1、2、3三个学期,每学期64课时。究其原因,主要是学院加大了对其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这是对的,是高职院校实现其培养目标所必须的。但问题是3个学期,每个学期64个课时,包括听、说、读、写训练,显然课时太少。如果除去考试、复习,时间就更少。如果听、说、读、写面面俱到,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口语教学。因为这样作,既抓住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但又缺乏口语训练开不了口的实际,又找到了“听、说、读、写”中的突破口。笔者在近年教学中实践这一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经过普通高考录取;二是从中专、中技和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这些学生,从普通高中经过高考录取的成绩相对较好,但他们是高考中最后录取的一批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整体而言,英语成绩偏低,基础较差。中专中技和职业中学过来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更低,基础更差。整体上说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一些工科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以为学工就不须学英语,加上学习的困难,以至完全放弃英语学习,甚至厌学,完全意识不到英语在自己以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第二,普遍不能说英语,“哑巴英语”现象严重。由于学生在中学时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教学在于掌握知识应对考试,很少进行交际技能的训练,尤其是“说”的训练,因此学生的“说英语”能力很差,绝大部分不能说英语,能说的也只是几句简单的日常会话,谈不上人际交流。据我对所任教几届新生的调查,入校时能说一点简单日常会话的学生只有4.58%。入校后,这种现象虽然在逐步改变,但说不了英语的仍不在少数。
第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些年,虽然大力倡导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不断引入教学领域,但基本上都还处于起始、探索阶段,呈浅表状态,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迁移和深化。作为教师,仍然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教材中心”。老师讲,学生听,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灌。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仍然是“你讲你的,我作我的”,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师生缺乏互动,调动不了学生,知识、技能得不到内化和强化,教学效果差,学生依然掌握不了技能,说不了英语。
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是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学生不说英语,说不了英语,学习英语缺乏兴趣、热情和动力,基础差固然是重要原因,但主要的还是学生心理上害怕说英语,怕说不好,怕丢丑,怕老师批评,怕被人耻笑。我们做过访谈调研,结果是想学英语,渴望能讲英语的学生占多数,达76.3%,而怕说英语,怕丢丑、怕批评、怕耻笑的学生也占多数,达81.8%。二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而建立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的培养目标,注重技能、注重“实用”、“够用”。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而来,新建院校一般也上马仓促,近年来虽然通过评估,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建设和发展,但这些主要表现在硬实力上,而软实力还比较薄弱,其办学理念、尤其是教学理念,自觉不自觉地停留或偏向传统的教学观念,表现在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在大量运用,从而影响了口语教学。三是课程地位不够突出。公共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口语又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英语技能的实际体现。但因涉及高职院校各类专业,课程比例大,学生面广,其教学和学科建设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形不成主导优势。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第一,观念转变策略。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强高职公共英语口语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通过学习、实践等途径,把自己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转变,建立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学生开展各类口语训练和实践活动。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理念,口语教学材料的选用,步骤的安排、情景的创设等,总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都需围绕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来进行,并把依靠学生、调动学生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热情,克服“开口难”的心理障碍作为实施“双主”教学的第一步工作,利用新生进入大学之际对一切都充满新奇与希望的心态,通过入学教育、第一堂课、访谈、播放英文歌曲、电影、教师语言示范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提高认识,开口说英语。并长此以往,养成习惯,为学生在口语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实施“双主”教学模式,打破了千百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教师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教师不但要组织、指导教学,而且要从更深、更广阔的意义与背景上承担教学任务,充当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者,评价者和学生心声倾听者的角色,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促进公共英语口语教学。
第二,方法创新策略。所谓方法创新,是指教学方法创新。要通过继承、借鉴、迁移、原创等创新教学方法。目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大都还是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容置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失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我们应好好继承。但这还不够,我们必须根据口语教学需要,借鉴引进国外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共同点是着眼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做中学”,以具体的交际项目、任务和特定的创设环境来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表达、沟通、讨论等多种语言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这几种方法比较适合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这些方法,并通过制度化迁移,加快与本土的融合、整合,从而形成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我所用,促进和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第三,环境营造策略。英语教学是一门外语教学,其优劣与外部相适应的语言环境息息相关。而高职整个的英语教学都没有这种相应的外部语言环境,不可能通过二语习得来实现输出的转换。因此,必须通过外语学习环境的营造来弥补和改变这种状况,努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首先是注意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和可能的条件,营造诸如商务谈判情景、酒店前台接待情景、小型会议情景、讨论情景或日常一般交际情景等,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发挥,在不经意间进行语言训练,达到轻松说英语的目的。其次开展第二课堂学习。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弱,但活动性强的特点,多创设一些英语或与之相关的情景,开展各类活动,如观看英文电影,录像,排练英文短剧,英语诗歌朗诵,歌舞戏曲表演,演讲比赛,英语角等。特别是英语角。要成立英语协会,依靠英语协会带动英语爱好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有外教的学校邀请外教参加,师生在一起,人人说英语,这些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三,开展社会实践,比如经贸谈判、社会上举办的英语沙龙、外国人的聚会、对外会议的接待会务等,让学生在英语的真实环境中进行锻炼。这样,把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社会,形成一个环境营造的纵深拓展链条。
第四,激励策略。激励策略,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鼓励、帮助的策略。激励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之分,正激励一般为表扬、奖励、肯定;而负激励一般为批评,帮助或处罚。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和特点,要多运用正激励手段,尽量少用负激励。因为高职学生本来就英语基础差,特别是口语,几乎开不了口,心理上胆怯。在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一小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予以肯定,比如能够主动发言,用英语回答问题,不管正确与否,我们都要肯定,全班鼓掌;讲得好的,重点提出表扬,树为标杆;即使讲得不好或不准确甚至讲错了,也不要当场打断或纠错,更不要当场指责或训斥,要让学生说完后再与学生一起来分析,弄清正误,不但让学生本人而且让大家一起学到知识。同时,除了课堂之外,还可开展和举办各种英语口语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鼓励和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有目标感和成就感的舒畅心态下学习,从而形成饱满的学习热情。
以上学习策略,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视教学需要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互相融通,相互促进,目的是使口语教学效果最大化。硬性地规定或设定某堂课只能采用某种策略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1]殷勤. 现代外语教学法[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姚保慧. 英语口语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彭绣茹. 英语口语教学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