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分工视角下领导与管理的差异研究

2014-08-15

关键词:社会分工分工领导者

苏 畅

(中共福州市仓山区区委统战部,福建 福州 350007)

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行业分工的细化,无间隙的流水配合、科学的组织领导、精细化的组织管理已成为各不同组织在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共同追求。在此过程中,面对越发复杂的组织事务以及与日俱增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何正确认知领导与管理的角色差异,辩证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实现组织组织变革、推进组织再造、构建学习型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分工理论概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生产部门的出现,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演变出细致入微的分工模式——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指人类群体在从事各种社会劳动过程中的相关社会划分及其划分过程中劳动主体独立化、专业化的表现,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亚当·斯密说:“社会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1](P5)社会分工的出现节约了社会劳动所需耗费的单位时间,改变了以往复杂烦琐的劳动方式,使社会劳动变得简单化、程序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助推了人类生产文明的向前发展。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社会分工理论、涂尔干的社会学分工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分工理论主要立足于社会分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角度,注重分析社会分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把社会分工看成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方式,认为社会分工能够带来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和自发形成一定的经济秩序[2](P2)。涂尔干的社会学分工思想认为社会分工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产物,社会分工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优化产业等,而在于它的社会意义,即其对社会整体秩序的有效整合作用。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认为社会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产物,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生产力与社会分工之间相互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分工出现的先决条件,而社会分工的出现则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领导与管理差异研究的现实意义

1.明晰概念差异,推动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构成,其研究的对象均来自组织内部,是立足于不同角度对组织成员角色及其行为等要素的探讨。在此过程中,能否明晰相关概念,洞悉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行为主体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能否实现相互独立的关键性因素。就学科建设的角度而言,其贡献意义在于让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领域。此前,在传统思维的作祟下,人们往往习惯于将领导与管理混为一谈,认为管理即是领导,或者认为领导潜藏于管理,领导只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存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领导与管理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对领导与管理认识的缺失将影响到领导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将影响到组织中领导与管理角色潜能的挖掘。因此,明晰领导与管理的概念差异,不仅能有效杜绝错误的概念认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组织的成员角色的正确认知,进而充分挖掘行为个体的工作积极性与潜能。

2.促进组织分工的专业化,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虽是古语,但也是适用于形容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不同国家的企业相互之间织起了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不同组织对组织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各种代工企业不断涌现为典型代表。代工企业往往只作为生产机构存在,其研发与设计均来自其他企业,例如,风靡全世界的苹果手机由苹果公司在美国的研发设计部门负责新产品的开发,批量化生产的基地则主要放在中国内地的富士康集团,其销售网络则遍布全球,在该模式的运作下,苹果公司的手机一举成为全世界最受追捧、获利最高的手机。案例中,正是得益于不同区域的企业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才共同创造了苹果传奇。在此过程中,苹果公司作为产品的上游引领者,扮演着领导的角色,而下游的生产与销售则扮演者管理的角色,双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精细化分工的过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因此,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对领导与管理差异的把握,不仅能够有效帮助组织实现专业化分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帮助实现两者间的无间隙配合,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三、社会分工视角下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分析

立足于社会分工视角,认识和把握组织分工过程中领导与管理存在的差异,对于简化组织工作程序、提升组织工作效率、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推进组织变革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分工视角而言,领导与管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工作角色不同。在组织实现有效分工的过程中,由于岗位设置和岗位认知的不同,组织成员个体的角色出现差异化现象,即产生同组织不同角色担当的现象。角色差异化指组织成员个体在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公民群体或者相关职业规范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所形成的不同期望行为模式。正如前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所说:“管理的职责是把梯子正确地靠在墙上,领导的作用则在于保证梯子靠在正确的墙上。”领导和管理作为组织分工过程中的衍生产品,其行为主体的工作角色不尽相同。领导者在组织中所扮演的工作角色指符合领导个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及其义务要求的行为模式,具体体现在领导是组织资源的分配者、组织变革的发动者,同时也是组织的灵魂、组织的精神领袖,其个体的职业要求倾向于综合化。相对于领导者的角色而言,管理者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为组织权威的守护者、组织秩序的维持者,是领导层决策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其个体的职业要求则倾向于专业化。

2.领导与管理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受制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及不同工作领域的职业要求,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存在不同。如赫伯特·西蒙所说:“管理人员一般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和进行程序化决策,领导者则主要集中精力于发现组织存在的新问题和探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其个体行为一般是非程序化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工作重点主要为细节性、任务导向性的工作,在处理组织问题方面侧重于抑制、控制组织问题;而领导行为工作重点主要为战略性、服务性、引导性的工作,行为具体体现在领导者主要从宏观角度统筹全局、开辟新径,通过授权的方式赋予管理者相应的权力去具体执行任务,以及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激励组织成员,调动成员的积极性。简而言之为领导做战略规划,管理则负责规划的具体工作协调与目标落实[3](P17-18)。

3.领导者与管理者个体所需的职业素养不同。职业素养是指行为个体在从事组织活动时,其行为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主体素质与主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主体素质主要包括行为个体的思维能力、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在思维能力方面,领导个体注重于个体战略思维的培养,而管理主体则注重于微观思维的完善;在职业技能方面,领导个体注重于综合能力的提升,而管理主体则注重于专业领域的突破;在职业意识方面,领导个体注重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管理者主要注重于程序化执行意识的建立等。在价值取向上,领导与管理作为相互独立的单元,由于工作自主性及工作重点的差异,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可谓泾渭分明。正如美国南加州大学领导学院创办人、工商管理杰出教授沃伦·本尼斯认为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差别就在于“管理者长于管束,领导者善于革新”。领导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以在柔性模式工作中开展工作,并注重与组织员工的感情交流与培养。而管理者受制于领导层或者决策层,有较多约束其行为的环境因素,其行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较弱,在工作中倾向于以不带个人感情的刚性模式开展工作。

4.领导与管理的决策视角不同。决策视角指的是领导者与管理者在特定条件下,为履行自己的组织责任、达到组织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解决组织问题的方案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研究问题的立论角度。决策视角受决策行为动机左右,且因行为主体的职业要求而异。在赫伯特·西蒙的著作《行政行为》中,他指出组织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面对的是组织中每天经常性的和重复性的工作,非程序性决策则面临着组织新的、并非重复性的问题。从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可以看出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存在较大的区别,两种决策行为的行为主体做决策的出发点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在现实组织中亦是如此。在现实的组织中,组织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主要为程序性决策,而组织领导者的决策行为则主要为非程序性决策,两者的决策视角大相径庭。组织管理者的决策视角主要在于解决组织基础的问题,即重复出现的组织问题,其决策一般可以称为常规决策或者例行决策。而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其决策的视角主要在于解决组织首次出现的问题,或者预设性提出防止组织出现新问题的决策方案,没有具体的规则可循,需要行为主体充分利用自主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和提出最优决策[4](P55-56)。

四、社会分工视角下对领导与管理差异的正确把握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化是组织分工的直接结果,其本意在于提高组织整体的运行效率,实现组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过度强调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则可能会引发社会分工的负面效应。在社会分工视角下认识领导与管理差异的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规避社会分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在差异中注重领导与管理耦合性的把握。词语“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事物单元,它们彼此间有着一些极为相似的特点,两者相互依赖于对方,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生成,实现两者的互相配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5](P14-17)。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领导者与管理者角色扮演、工作重点等的不同,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彼此之间又相互依赖。领导者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人员帮其实施战略方案与策划,而管理者则需要有领导者来引领其开展工作,两者既存在矛盾关系却又相辅相成。因而,在把握领导与管理差异的过程中,要辩证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差异矛盾,同时还应注重两者间的互补性研究,才能使组织运行有序、前景广阔。比如在看待变革与维持现状方面,由于领导者看问题的角度高于管理者,其往往主动寻求组织变革,目的在于让组织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管理者,作为领导层决策的具体实施主体,其更加注重方案或者变革的实际可执行性,其往往力求在实际操作性满足的条件下才寻求组织拥有新的发展。如此一来,如果能在领导者与管理者之间寻找到上策均衡的方案,对与组织而言才是最好的。

2.把握好领导与管理行为体系的差异。行为体系是指不同行为主体,根据组织工作的具体安排,主体本身从事组织相关工作的行为方式、开展工作的思维方式等的统称。在组织分工方面,领导与管理是两套不同的行为体系,主体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科学的加以区分[6](P8-10)。倘若将组织中领导与管理的概念同化,将会导致组织发展与组织执行工作的混乱,组织的战略规划将被绑架于烦琐的工作中,不利于组织应变及竞争能力的提升,即影响到组织对组织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组织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不利于组织本身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具体的组织管理中,不能将领导者与管理者观念等同,应根据组织实际和外部环境情况对领导与管理的行为加以区分,以便更好、更高效率地开展组织工作。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唐静.社会分工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3][美]约翰·科特.变革的力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4]吴志军.决策视角:领导与管理的差异[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1).

[5]朱立言,雷强.领导与管理的差异[J].中国行政管理,2000(6).

[6]豹春雷.领导与管理关系辨析[J].领导科学,2009(9).

猜你喜欢

社会分工分工领导者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社会分工的历史衍进及相关理论的反思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