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究——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2014-08-15鲁明
鲁 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 450000)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工作,要顺应社会市场需求,把办学思想转变到“社会需求什么我们培养什么上来”。把学生的自由探究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一、顺应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2011年全国已有1679所高校开展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的考生数为53万,约占当年普通高校录取总数的8%,这是全国政协和教育部组织调研得出的数据[1]。面对这个结果,不少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不禁惊呼:这简直是艺术教育的大跃进!我们的社会需要那么多艺术人才吗?电脑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发展时间不长的行业,其专业覆盖面极为广泛,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现成的程序可以借鉴。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设了该专业,但如何提高专业的竞争力成为我们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根据调查文化创新产业就业行情与需求分析,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方向,使对学生的艺术设计教育达到与市场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人才需要的要求一致。同时,开展和市场接轨紧密相连的专业动态方向研究,有助于学生把握市场前景,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河南电大高职艺术系下设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其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并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审美知识的电脑设计制作人员。因此,教学培养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社会市场需求,把解决学生出路问题放在首位来解决。通过多动手、多实践,把文化课入学成绩低、专业基本功不扎实、有自己独特想法的艺术类考生,培养成技能型、有创新想法,并能用所学技能实现自己想法的技术型人才。
二、完善课程体系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根据以往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从教的经验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比重,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就公共基础课来看,强调公共基础课,比如英语教学的管理工作,鼓励更多的学生进入更高一级的高校学习。加强英语学习,就是为这些学生参加专升本考试创造条件,为这部分专升本同学的考试打下基础。同时,笔者认为艺术类高职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艺术强调人文素养,不能一味地去削减文化课课时[2]。文化基础课程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转换职业岗位,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和条件。因而,艺术类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程的功能应定位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功能。
就专业基础课来说,把一些原本分开教学、导致教学特点不明显、师资浪费的课程进行合并。比如原有的“立体构成”、“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合并为一门课程“设计构成”,这样能够更好地集中优势教学资源,使原有的三门课程更好地衔接。
就专业拓展课来看,拓展课程学习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在“两课”外的其余课程推行免听制度,由任课教师审定学生的免听资格,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学习与创作提供更多的自主时间,促进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艺术设计类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在认知和文化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多加强他们的理论课学习[3]。毕竟好的设计作品,文化底蕴的作用非同小视,文化知识在某个角度上来说也正是设计类学生最薄弱的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性格特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技能训练与具体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其次,利用媒体直观形象的情景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以增加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和形象理解,进而拓展创新思维。最后,多安排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为每位同学创造一个尽可能真实又贴近现实生活的工作实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并且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譬如,我们必须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一项设计作品获奖背后所付出的创新性思维劳动和实践努力劳动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每一项都难以成功。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更容易在能力培养和提高方面取得成功。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学生设计作品给予充分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辅助学科的理论知识,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对学生创作运用的材料、知识、创意进行解析和评论,发掘学生的创意性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创意加以肯定、鼓励。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不断挖掘。教师应多鼓励及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学生多参加设计竞赛活动。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逛逛市场,开阔眼界,了解市场需求,或许对学生的创意灵感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大型设计竞赛,可以让多个学生合作,这样正是学生团结能力的体现,毕竟进入社会不是自己一人在工作,是大家集体在工作,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配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年级的不同层次特点、专业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首先在学校开展设计竞赛活动,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教师基础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活动可采取设计研究模式面向全系学生开展,挖掘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历练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教师的评审参加省级、国家级单元竞赛,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个人能力的同时,使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创意设计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训练。
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一段时间学习,要带领学生深入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实习。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知识与设计常识,打好基础是关键,大量的练习很重要。盲目地培养创新能力而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很容易让学生变得眼高手低,因此教学中要更好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达到人才市场对设计专业的要求,缩小差距,教师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灵活安排。[4]在实施中不断探索,引导学生掌握专业动态方向,从而掌握系统的程序流程。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他们通过探究行动掌握职业技能。
艺术和文化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它需要设计人具备多种软件操作技能,但针对每个专业,软件课程要安排清晰。教师教学生使用软件工具时应细心辅导,确保学生对每一个软件操作都能熟练掌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学生提供练习机会,同时应增加对软件课程的安排,这样软件技能才能熟能生巧。例如,动漫短片制作,需要设计人员掌握整个制作流程可能用到的软件,如基础类PS调色抠图、CDR画草图、flash穿帧动画制作、3Dmax建模渲染效果图、CAD制作图等。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性质必然要求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具备多元化的文化基础。
综上,通过设定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将有更广阔的前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增加学习积累,把自己的创新想法付诸实现,使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坚持以理论为依据、课程为载体、项目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基本功扎实且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
[1]周星.问题与展望——2012中国艺术教育整体发展要况[J].艺术评论,2013,(5):52-55.
[2]管晓刚,程槿涛,闫卫平,行龙.注重研究性突出实践性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07,(04):60-62.
[3]张勇.艺术设计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策略[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3):3-6.
[4]闵维方.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