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与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多元化

2014-08-15曲晓慧薄丽丽

关键词:高校学生环境教学模式

曲晓慧,薄丽丽

(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不仅反映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的管理水平,更涉及国家建设的人才大计。因此,我们需要对高校学生成绩进行认真考评。不过,“象牙塔”的生活尽管相对独立,但其与整个社会环境和国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高校学生的成绩考评方式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近年来网络的广泛应用所形成的网络环境对其影响显得格外突出,需要我们在考查学生成绩考评环节的过程中认真研究。

一、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每一门功课,都应该有一个考评环节,这无论对社会、学校,还是学生本人来讲都显得非常有必要。从社会角度看,这些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成为建设人才,但社会需要的是有用人才、合格人才,如何界定他们是否合格?这需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从学校的角度看,一方面,要追求教学环节形式上的完整性,无论学生的每门功课是合格还是需要重修,总得需要一个成绩评定;另一方面,要为自身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现实依据,这也需要学生的成绩评定。而对学生本人来讲,他们备受社会和家长关注,他们对此需要提交一份答卷,这份答卷是否令社会、家长,甚至个人满意,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是一个客观反映,他们需要这种成绩考评。

高校学生成绩考评是必要的,不过这种考评在形式上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的,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爆炸时代,更应如此。之所以这样,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探讨。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要求考评方式的多元化。古代传统社会的教育过程主要在实践中进行,师傅与徒弟之间面对面,前者在实践中讲解,后者在实践中学习,对徒弟学习水平的考核当然也在实践中进行。到了近代,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首创班级授课制,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水平,适应了近代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班级授课制在很长时间里遵循了简单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任务的驱使下被动地讲解,学生则被动地记录,遵循着机械的讲—听—读—记—练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学模式单一,最后对学生的成绩评定也是“一考定乾坤”,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日常表现,考评方式单一。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多种教学模式随之出现,比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等。这些教学模式较之过去的最大优势是解放了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学生的个性是各样的,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见解。因此,很难再用过去那种单一的考评方式来评定他们的成绩,因为很多情况下已经难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必然要求考评方式多元化。

2.教学理念的变迁要求考评方式多元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课堂授课一直坚持以知识传授,或者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是机械地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最终考核方式仅仅是一张试卷。这种状况直到美国教育家杜威那里才开始改变,他率先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自此,教育过程以人为中心,或者说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逐步得到认可。同一班级的学生,形式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但他们的情况比如心智、前期教育水平、思维方式、学习的兴趣等却并不一致,这使我们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过程中,很难按照一种简单的方式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评定,因材施教必然要求因材考评,坚持学生成绩考评方式多元化。

3.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也要求学生成绩考评方式多元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是必须的。从学生成绩考评的角度讲,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必然要求学生成绩考评方式多元化。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统一分配、充分就业,忽视社会需求的变化。这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学生只要进入高校,将来就会有个好前景,这可能无形中降低了对学生甚至高校的要求,学生成绩考评方式也变得单一化、形式化。但这种情况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以改变。当前,国家在就业领域主要是提供一个宏观的政策导向和就业选择平台,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是双向选择。对用人单位来讲,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都拥有了相对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人才;对学生来讲,过去的那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锤炼成多面手;而对于高校来讲,他们要想生存,必须将自己的办学与市场挂钩,一方面加强管理,更新办学理念,另一方面严把质量关,坚持考评方式多元化,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考评形式的影响与要求

1.处于特定社会中,高校学生成绩考评方式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前,网络环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在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中,许多高校已经在利用网络进行诸如红色教育、优秀教师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活动。要研究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需要认真探讨网络环境对其的影响。

(1)网络条件为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提供了新的选择。以往我们对学生所学课程的成绩考评,往往过分关注结果的考核,忽视或轻视了学习过程的成绩评定。在网络条件下,我们的教学和考核工作更加方便,完全可以通过网上讨论、网上答题、机器评阅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网络在时空上为成绩考评提供了回旋余地,使得考核过程在时空安排上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其次,可以大大缩短考核时间,不至于因为过程性评定而打乱或者推迟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例如,有些高校已经在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实施课程的阶段性测评考试或者期中考试。并且,网络条件极大地拓宽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思维的发散性更强。在此情况下,即使对于学生课程的终评测试,无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教师都可以利用网络拓展考试的内容,甚至设定一些带有高强度思维训练的题目,既考查评定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提升考核的强度。网络这种优势为学生的成绩考评形式提供了新的选择。

(2)网络环境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积极面对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动力和便利。成绩考评仅仅是手段,其最终目标是督促、推动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促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多元需求的人才。网络环境的客观存在,为高校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模式,如讨论、互动等提供了便利。而成绩评定方式要适应教学方式,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应有什么样的评定方式。并且,面对多种教学模式的选择,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去适应,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中互相切磋,提升学习效果,进而有效地应对多种考评方式,避免面对多样化的考评手足无措,产生挫败感,打击学生的信心。另外,过去学生和教师之间囿于沟通条件的制约,课上交流不足,课下交流不便利,甚至教师对个别学生并不认识,更谈不上对学生的个性深入了解。对于学生来讲,这不仅是一种信息上的损失,而且也可能会导致他们成绩考评结果的不客观。而网络条件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师生彼此间可以凭借网络采取各种方便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除了知识本身的促进,更有价值的是,他们可以经常从教师那里得到鼓励的信息,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

2.高校学生成绩的考评方式确定应该多元化,网络环境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在此过程中也确定有积极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条件带来的便利而忽视这种便利对学生成绩考评可能带来的惰性和形式主义。

(1)要注意克服网络环境给考评过程带来的形式主义。网络条件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对他们的学习提供便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时空可以不一致,教师的授课过程以及作业等,可以利用网络,通过视频、网页等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再现,学生因而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反复观摩学习,有的学校因而采用灵活方式教学,规定学生在线学习。这极容易给一些有投机心理的学生“便利”的机会,他们可能形式上挂在网上,但却在忙其他业务。另外,尽管网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考评方式,但是如果对这种网络条件不加以限制,就容易给学生的学习仅仅带来形式上的光鲜,却收不到实际效果。比如,有些考查课的结业评定,教师可能会选择论文写作的方式,一方面检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考查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但教师在阅卷时却常常会发现雷同卷,学生们在此过程中是否真正动了脑筋,非常值得怀疑。网络是好东西,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反应,但在学校中如果用网络去搞形式主义,这实在是不可取。

(2)要注意避免“强制消费”。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不断消耗资源,网络环境其实也是一种这样的资源。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为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消费网络资源是必要的,但这种消费应该适度,我们不能成为消费主义者,不能在此过程中持有“网络万能”、“网络至上”的心态。在学生成绩评定过程中,对于网络资源的消费,我们也应该有的放矢,根据成绩评定的需要和现有条件进行理性消费,避免强制消费现象的发生。一是要根据成绩评定的类型进行斟酌,过程性的成绩评定相对更适合网络的应用,而对于学生特定课程的终结性成绩考评,忽视其现实需要而硬性依靠网络则有点牵强,因为网络毕竟具有虚拟性,数据也容易丢失,从高校管理和学生自身角度,那些见证学生学习历程的终结性评定要能够长期保存才显得更加妥当。二是要根据现实条件进行。网络现象是社会的宏观环境,但具体到特定学校,尤其是学生本人来讲,这可能并不整齐划一。因而,推动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网络化要根据现实条件。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硬性规定学生的作业必须是打印稿的做法显然值得商榷。

三、应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多元化的建议

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多元化是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当前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环境。尽管网络环境不能改变对学生成绩考评形式多元化趋势,但毕竟存在诸多影响。为此,从完善高校学生成绩考评形式、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出发,我们需要认真探讨,提出必要的对策建议。

1.坚守课堂教学阵地,重视理论知识的成绩考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需求对那些既有足够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能力的人才格外青睐。光有知识没有能力的人是“书呆子”,而有能力无足够专业知识的人也注定发展后劲不足。这两种类型的所谓“人才”在市场面前往往会“坐冷板凳”。但是,能力的提升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有充分的知识来支撑。对此,对高校来讲,它们要培养人才,仍然要格外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自夸美纽斯以来,班级授课和课堂教学仍然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大面积传授理论知识、培养人才的最有效的方式,高校需要坚守课堂教学阵地。因而,尽管高校学生成绩考评需要多元化,但我们依然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成绩考评。不过,在当前,这种对理论知识的成绩考评也要注意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是客观现象,它承载着海量的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在方向上是平等的、多向的,向任何人开放着。其中,这些知识既有历史性的,前人总结后又经历若干人的体验,也有即时性的,是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的即时反应。以往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相对来讲多是历史性的经验总结,而现实的社会需求要求高校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融合尽可能多的即时知识和信息,并在考评环节中加以体现。这既是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反映,表明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也是高校学生的愿望。坚持教学和成绩考评承载更多时兴内容,并与历史性的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就是在事实上既重视了基本理论知识,又体现了网络环境的影响。

2.坚持成绩考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仍需坚持。这种主导地位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在学生成绩考评上,尤其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中更应该如此。对于这种主导地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在考评的方向性上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考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哪些知识属于考评范围,而哪些知识则不是,即让学生明确考评的范围和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把握,在当前网络监管不成熟、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自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考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在考评的教育性上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整个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和“育”的有机结合,那种只管“教”而不管“育”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不称职的。教育过程既要有“教”,更要有“育”,这种“育”在学生成绩的考评环节上尤其要明确、突出。教师在考评过程中要坚持一个重要信念:考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寻找差距,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成才,教师不能将考评环节当作表达对学生好恶的“杀器”。在当前网络环境不够充分、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成绩考评的这种教育性方面更应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学生成绩考评过程的公平性上也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高校学生来讲,任何一门课程的考评内容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范围和方向,并且这种范围和方向需要在考核大纲中明确。但是,如何在考评过程中准确地操作,关键在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学生普遍对于学习成绩比较敏感,尤其是当这些成绩与一些事关荣誉、机会挂钩的时候更是如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促进考评过程的公平,可能会在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突出成绩考评的过程化。以往我们对待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多地倾向了终结性考评,迷恋“一锤定音”的简便利落。不可否认,终结性评估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仅凭一两次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考评方式对于学生来讲,有可能会出现偏颇。一是因为它可能不够客观,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如病痛、情绪起伏等没有被充分考虑;二是因为这种考评方式只看结果,而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努力程度,因而容易误导学生,诱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拖沓偷懒,从而降低学习的整体效果。由此,对于学生成绩的考评,应该在重视终结性考评的同时,也重视甚至更加突出考评的过程性。对于这种过程性的成绩考评,当前的网络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应该被充分利用。一方面,应注意利用网络的快捷性,比如网上测评,做到即测即评,简单利索,既达到了解情况、总结得失、寻找差距的目的,又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不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布局;另一方面,应注意利用网络能实现时空错位的特点,照顾学生的特殊情况,如预留网上作业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诸如电子邮箱、手机信息功能、QQ、飞信等交流工具,即时便捷地促进师生交流、互动,这必然也会对学生成绩考评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总之,高校学生成绩考评环节很重要,它不仅影响到学生本人,还影响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以及国家的宏观就业环境,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考评方式与之相对应。学生的考评方式应该多样化,并且也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对于网络环境,在学生成绩考评过程中,我们一边要认识到其影响,一边要注意坚守课堂教学阵地,重视理论知识的成绩考评,坚持成绩考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意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突出成绩考评的过程化。

[1]沈红.应对多样化社会需求的高等学校分层分类[J].高等教育研究,2010(7):42-44.

[2]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2010(1):69-71.

[3]王催春,丁宁.基于建构主义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其评价[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6):152-154.

[4]吴秀兰.形成性评价在国内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8(3):91-96.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环境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