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与 《红楼梦》降凡母题研究

2014-08-15张丽荣

关键词:道人贾宝玉红楼梦

张丽荣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人们不憎道士,应是与道教贵己重生、度己度人的思想有关。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需要自神其教、宣传教义,作为宗教孪生兄弟的神话不可避免地承担起这种神职。母题是指民间故事、叙事诗、神话等叙事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最小叙事单元,是情节和行动。降凡是道教仙话的核心故事类型,“三言”中的降凡故事有四篇,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红楼梦》中的降凡主要讲女娲补天时遗弃的一块顽石和一干风流冤家因思凡在人世间历练的故事。两部作品虽然都有降凡母题,但传达出不同的文化意蕴。

一、思凡、谪凡—历劫—度脱的母题

“三言”中的降凡故事有《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妖》、《喻世明言·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这四篇故事和《红楼梦》都存在着三个母题,即思凡、谪凡—历劫—度脱。

1.思凡、谪凡

“三言”中的四篇降凡故事和《红楼梦》中的神仙们降凡多是因思凡而被贬罚。《张古老种瓜得文女》中的文女本是天上玉女,因思凡投胎梁武帝时的谏议大夫韦恕家;《一窟鬼癞道人除妖》中的吴教授是上界甘真人采药的弟子,因动了凡心,有退意而被罚为贫儒;《福禄寿三星度世》中的刘本道是位仙官,因与鹤、鹿、龟三物玩耍,故谪到凡世为贫儒,鹤、鹿、龟三物因不舍刘本道偷至凡间,欲和刘本道过世俗男女生活。 《薛录事鱼服证仙》中的薛录事是神仙,只因偷觑了为王母娘娘弹云璈的田四妃一眼,故贬谪到人间,田四妃投胎为薛录事夫人顾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本是太虚幻境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因动凡心而下凡历练,和神瑛侍者一起来到凡间的还有那块顽石;林黛玉是长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修成女体。为报恩而一同下世为人,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除此之外,还有因报恩而勾出的来自离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薄命司的一干风流冤家陪他们共同降凡。

2.历劫

投胎托生者原指望在凡间能舒舒服服地生活,不料却尝尽苦难。《张古老种瓜得文女》中的文女才貌俱佳,却只得嫁给八十岁老翁,每日拾掇瓜园,受老翁杖条的责打;《一窟鬼癞道人除妖》中的吴教授娶貌美李乐娘为妻,李乐娘带千贯嫁妆及一个丫鬟、会乐器、能写会算、出身官府之家。却偶然发现妻子与丫鬟都是鬼,惊恐万状;《福禄寿三星度世》中的刘本道二十年寒窗苦读却连举不第,只靠捕鱼为生。一日射中一个妖物,被摄去船只,投宿山庄时山庄少女以身相许,夫妻相得,刘本道日夜纵欲,眉间渐生黑气。偶然被黄衣女子摄去,才知晓山庄少女与黄衣女子均为妖魅。惊恐逃遁时却被怪物抓去,欲取他心肝下酒;《薛录事鱼服证仙》中的薛录事任县尉,仕途得意,夫妻琴瑟相和。不想受风寒致病,魂魄化为潭中赤鲤,虽奋力挣扎,仍难以逃脱被宰杀的命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本想拥有在姐妹丫环充满温情的呵护下、少受外部搅扰的、拥有多姿多彩文化娱乐生活,可现实生活中家族赋予他的重任、姐妹们悲剧命运、时时受打扰的生活让他倍感痛苦;而林黛玉欲和贾宝玉过俗世夫妻生活却不能如愿,经常是以泪洗面,心中苦楚无人述说。在“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王熙凤和贾宝玉因赵姨娘请马道婆做法,王熙凤神志不清持刀见啥杀啥,贾宝玉先头痛后不省人事,在第四日早晨,曾睁开眼睛说:“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由此可见,降凡者都是人生的失败者。

3.度脱

降凡者在遭遇人生种种劫难后顿悟人生之虚幻无常,终借助仙人之力重新升天。刘本道受南极寿星指点而顿悟,与南极仙翁升天而去;文女受张古老指点欣然与之同归,并带韦谏议一家13口白日飞升;吴教授受上界甘真人指点出家,云游天下十二年,后随甘真人飞升;薛录事夫妇得太上老君指点,和贬谪到人间的李八百一同飞升。在《红楼梦》“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一僧一道指出那些风流冤家“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于是让林黛玉、薛宝钗等先后进入贾府,和先投胎贾府的一些冤家聚齐,和顽石一起历劫后返还本真。

二、降凡故事传达出的文化意蕴

1.道人对降凡者的关怀不同

降凡者在人间历练需要有仙者进行指点,才能幡然悔悟,修成正果。“三言”和《红楼梦》中承担指点任务的仙者发挥作用的时机不同。在四篇“三言”降凡故事中,仙者都是在降凡者劫难深重时才出现,点破其今世前身。刘本道是在怪物欲取其心肝下酒时南极仙翁点破其前身;吴教授在发现老婆、从嫁、酒保、王婆、陈干娘都是鬼,惊恐万状几近崩溃时癞道人才出场,做法收了众鬼,点明吴教授前身;薛录事是在魂魄化为鱼被宰杀后醒转,被幻化成牧童的太上老君指点知晓前身;文女与前三位的区别是指点他的仙者张古老为护佑她而娶其为妻,一直生活在她的身边,文女已知晓其身份,在故事最后,张古老对文女的兄长点明自己及文女的前身。这里道人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点明降凡者的前身,以度其出世飞升,也有的是担当保护者的身份,时时护佑,但最终目的也是修炼飞升。

而《红楼梦》中的道人不像“三言”中的道人都是在降凡者遭受劫难后进行点醒,助其飞升。《红楼梦》中道人对降凡者的关怀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欲降凡者尘心萌动时及时告诫警醒,如顽石红尘念起时,一僧一道警告说:“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阐明“福祸相依,万物归空”的道理。二是通过预演暗示降凡者的世间命运,如一僧一道对甄士隐、林黛玉、甄英莲的警示和度脱。跛足道人为甄士隐唱的《好了歌》,表达了功名、富贵、子孙、风月的不可依恃;癞头和尚欲收甄英莲为徒,化林黛玉出家,在遭到拒绝后,指出:若想要好,必须以后不见哭声、不见外姓亲友,方可长久。三是通过降凡者神游时进行警示,贾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子在“孽海情天”让贾宝玉看“薄命司”十二女子的悲剧性判词,听《红楼十二曲》,尝“千红一窟”茶,喝“万艳同悲”酒,让贾宝玉和仙子共度爱河,领略性爱的欢乐,从而顿悟出世。可见,《红楼梦》中道人虽然也肩负着点醒降凡者的重任,但不是千篇一律地在降凡者遭受劫难走投无路时进行点醒,而是见缝插针式随时随地进行劝导,或通过话语,或通过歌曲,或通过梦幻,或直接收为弟子等方式加以展开,不是直接点明降凡者的前世今生,而是让其自己去顿悟。

2.宗教色彩不同

早期的降凡故事主要是帮助凡人修道成仙。“三言”中降凡故事主题不是为了济世、度脱,也不是为了享乐,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强调了宗教教义、教理的严肃性。即修成正果的仙人如果不时时修炼护持,一旦尘念骤起就会受到惩罚,在尘世中遭受劫难而进行重新修炼,宣扬了仙人非永恒性需要不断强化的观点,降凡的主人公都是为了宗教而服务的。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自曾祖父起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祖父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晚年,曹雪芹生活穷苦,“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在贾宝玉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钟鸣鼎食之家、天之宠儿、人中凤凰、团花锦簇的日子,但转瞬间化为乌有。《红楼梦》中的宗教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虚幻性,用来寄托作者对人生沧桑的理性思考,对尘世的失望,自然将笔触伸向另一世界,希望在另一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寄托和理想。

3.世俗性不同

“三言”中的写作主要通过降凡者在凡间的一段不如意的生活来使其顿悟,在历劫后又通过仙者指点最后飞升。他们的生活轨迹单一,人物的形象、刻画也单一,极少有人物的心理描写,他们自己或接触的人都带有仙妖的色彩,如《张古老种瓜得文女》中的文女出生后不会说话,七岁时忽然说出:“天意岂人知?应于南楚畿。寒灰热如火,枯杨再生崟。”的话语,具有仙人功能或某种暗示,在听到将要嫁给七十老翁时,没有一点反感,反倒认为是天意,对婚后的生活也是逆来顺受。从张公身上透出神仙的神秘气息,例如,冬日雪地里取带有藤蔓枝叶的香瓜;能说出两个婆子间的悄悄话;能知晓丈人的成亲要求;能变出十万贯小钱;在文女哥哥来找寻时一夜间踪影皆无等,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一窟鬼癞道人除妖》中的吴教授和王七三官人在野墓园见到能从墓上出来正常对话的人,吴教授遇到的只有王三七官人是正常的人,除此之外遇到的都是鬼;《福禄寿三星度世》中的刘本道打渔时有人说:“刘本道,刘本道,大丈夫不进取光显,何故捕鱼而堕志?”但周围不见一人;打到金色鲤鱼后见到球头光纱帽、宽袖绿罗袍、身材不满三尺的怪人;妻子是带金银而来自荐的被自己打伤的怪物妹妹;妻子摆卦三日不开市,知晓丈夫与道人的对话内容,白衣女子与黄衣女子都能做法。《薛录事鱼服证仙》中的薛录事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用大量篇幅写薛录事生病魂魄化为赤鲤时的遭际及心理变化;遇到的道人李八百不待求病者开口就说出病人症状及如何对待病人。这是因为明后期的“三言”小说虽然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但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人物命运及结局不遵循生活本身的规律性,而是遵循着某种封建的观念,拼凑成个大团圆结局。“三言”中的降凡小说也受此观念的影响,为了宣传道教仙人需时时护持不断修炼的观点而把笔墨放在历劫、修炼、顿悟的过程中,主题是让降凡者经过修炼,痛改前非,重新成仙。

而《红楼梦》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写出了贵族家庭由盛及衰的过程,彻底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格局。人物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让降凡者以凡人的面貌出现,走进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把无限琐碎放在故事当中而不让你烦,写的每个人都性格分明,非纯粹的好人与坏人,让你既爱又恨,未把人物完美化、英雄化,这是对古代小说的一大突破。如贾宝玉能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眼中,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同时又畏惧顺从君权、亲权,在女孩遭受损害时进行逃避。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这样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也走进了读者的心里,真正打动了读者,使作品具有了永恒的生命。

[1]孙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道人贾宝玉红楼梦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贾宝玉三次劫难及其佛教隐喻——“三毒”与情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