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墟沟北崮山天主教堂历史溯源

2014-08-15孔媛媛张家超崔月明石荣伦

档案与建设 2014年2期
关键词:耶稣会海州传教

孔媛媛 张家超 崔月明 石荣伦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档案室,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连云港市历史文化学会海州分会,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教学院,江苏连云港,22222000000)

墟沟北崮山天主教堂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镇北崮山东麓,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该教堂目前归连云港第一疗养院管辖,成为疗养院的办公用房,主体建筑仍旧保护良好,2010年以“近现代重要史迹”的身份被当地政府列入“连云港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近代天主教在海州地区传教活动的历史见证。

一、近代天主教在海州地区建堂传教情况

天主教传入海州地区的时间大约是1890年代(清光绪年间)。当时,天主教在江苏等地传教的是法国巴黎天主教耶稣会,教会地方组织是天主教南京代牧区(后改称上海主教区),主教坐堂在上海(当时上海属于江苏的一个县)。海州处于江苏省的东北端、中国的沿海中部,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引起天主教耶稣会对在海州地区传教的重视。天主教会委派在徐州教区传教的传教士经沭阳等地来海州开拓,建堂传教。站稳脚跟后,又从上海主教区不断地派来传教士从事福音布道、发展教徒、开办教堂等传教活动,而且这些主持传教的本堂神父的规格也较高。

首先来海州传教的传教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董师中神父(Henri BOUCHER S.J.,1857~1908)。大约在1880年(清光绪六年),他来华在上海徐家汇地区传教事工;1896年到徐州萧县传教建堂;1898年,从徐州转来海州,在北门外建立天主教堂,属徐州教区管辖;1907年,海州堂升为本堂,董师中任本堂第一任神父[1]。1899~1905年间,还担任上海天主教修院院长。董师中神父不仅是一位虔诚的耶稣会士、海州地区天主教传教的开拓者,而且是一位学者。他来华初期,在上海震旦大学院任教,编纂出版了法语教科书《法语进阶》、《法语高阶》,1887年出版的《官话指南》获当年法国儒莲汉学奖[2]。

1908年,董师中在上海去世后,接替他来海州担任本堂神父的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万尓典神父(Joseph Verdier,S.J.,1877~1971)。他1906年抵达中国,初来海州时,在教区内名不见经传,后来成为上海天主教区的实权人物,先后担任了天主教江南教区耶稣会会长、徐家汇天主堂主持兼耶稣总院院长、徐家汇土山湾孤儿工艺院院长等。甚至一度担任上海教区总账房职位,为天主教上海教区聚集了大量的钱财[3]。1953 年 7月,因从事反政府行为被驱逐出境。1971年,在法国去世[4]。

1909年,继任海州本堂神父的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神学博士禄是遒神父(Henri Dore,S.J.,D.D.,1859~1931.12)。他也是一位学者,在海州期间,利用乡村布道之便,遍访各地乡规民俗,结合文献研读,后来又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做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包括中国年画、符咒在内的民俗图片资料,于1911~1915年出版了法文版18卷本皇皇巨著《中国民间崇拜》(Recherches sur les superstitions en Chine),获法国法兰西学院颁发的1912年度最佳汉学著作奖儒莲奖。因积劳成疾,于1931年12月在上海去世,留居江南47年[5]。

之后每年都有神父来海州主持本堂,但传教事工发展很慢,不仅神父少,信徒也有限。直到1914年(民国三年),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双国英神父(Louis Hermand,S.J.,1878~1939.4.27)从 上 海(他1903年来华,在上海徐家汇地区传教事工)转来海州任本堂神父,这才打开了海州地区传教发展新局面,每年都有10名左右的中外籍神父、修士来海州地区布道,信徒也成倍增加[6]。1924年,海州本堂因其规模和重要性而升为总本堂,直接隶属上海主教区;次年,双国英升任总本堂神父,直到去世。他不仅在新浦双池街2号附近建新浦天主堂,而且还先后创建了国英中学、国英小学、墟沟国仁小学等教育机构,为信徒及子弟服务。期间还出版《江南传教区简编:1842~1922》、《法国耶稣会江南传教区简编:1922~1932及南京传教区简编:1922~1932》两部著作,从而奠定了双国英神父在法国巴黎省耶稣会的学者地位,受到了教区耶稣会士的极大尊敬。不幸的是他于1939年被土匪打死在海州教堂内[7]。

1949年6月,海州总本堂升为天主教海州监牧区。1951年2月,上海耶稣会会长兼上海教区副主教的法国耶稣会士格寿平神父(Fr.Ferdinand LACRETELLE, S.J.,1902.04.23~1989.05.05)担任首任监牧。因为时局关系,他留在上海未赴任,后去台湾,1983年辞去海州监牧职务[8]。1989年5月5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7岁。

解放初期,天主教耶稣会外籍神父先后自动离境或被逐离境,海州地区的天主教活动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

二、墟沟北崮山天主教堂建筑形态

此教堂位于墟沟北崮山半山腰,三面环山,东临大海。教堂依山势而建,东西走向,坐北朝南。石墙及顶,硬山斜坡屋顶,覆舌形红瓦,体现了传统中国建筑的特色。而部分门窗与内部走廊呈圆拱构造,是典型的西方罗马式建筑结构。教堂大部分掩映在竹林之间,墙体也被藤蔓覆盖。建筑形态、色调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教堂占地8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东、中、西三座小楼用廊楼连接,东楼及东中楼廊楼两层,其中东楼一层东面向东延伸形成二层的阳台,东楼外有南北双向露天石阶进入;西楼及西中楼廊楼顺山势只有上面一层;中楼为一二层过度,内建螺旋楼梯;在两个廊楼北侧靠近东楼和西楼的地方各有与屋顶齐高的烟囱,是楼内壁炉的烟道。中楼与西楼北面凹进去的部分,形成一处园林小品,小桥流水,假山古木,别有洞天,颇得江南园林之妙趣。

教堂西面山坡上有用青石板铺成的石阶,可拾级曲折而上。观其风化状态,年代已经久远。小径通幽,人迹少至。路边树木参差,光影婆娑。有怪石、天然洞穴、凉亭飞檐挂角。登高处,近可看教堂屋顶红瓦,远可望海天一色。显然也是一处经过精心设计的园林休闲景观。

教堂除局部带有西方建筑形态外,主体、外墙、屋顶、园林小品及山坡景观等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形态、建造理念及方法,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色彩。

三、墟沟北崮山天主教堂历史溯源

北崮山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市境内,属云台山脉,东北两面临海,南北整体形状呈马鞍形。云台山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植被茂盛。连云港地区夏季最高气温一般在35到37度之间,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左右。北崮山周边自然风光旖旎,气温较市区低2-4度,是天然的避暑疗养胜地[9]。1920年代初,当时的海州王白宝山就在此处建筑了一栋欧式古典建筑风格的山庄——乐寿山庄[10]。

在教堂西楼西墙西南角下方有一块嵌入墙内的记事铭牌,上曰:“天主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上海教会徐州分会法国神职人员来墟沟选址所建。局部二层,石木结构,为天主教徒休息场所。2003年保留原貌大修。为连云港市重点保护古建筑”。经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笔者认为铭牌上所记录的天主教堂创建时间有误。

从近代天主教在海州地区传教情况来看,最初海州天主教徒归徐州教区管辖,随着海州天主教的不断发展,逐渐归属上海主教区直接管辖。按照天主教文献管理的一般惯例,海州天主教神父们的传教报告都要递交上海主教区,甚至要通过他们再递交到巴黎省耶稣会或梵蒂冈总部。而在解放初期,格寿平神父被捕前将上海教区的所有档案尽皆销毁[11],即使本地留存也因战乱及保存不当而散失殆尽。

从目前中外文存来看,找不到确切的证据说明教堂的创建情况。从上述传教情况来看,天主教传教士们至迟在1898年就来到海州,但直到1920年代,尤其是双国英神父来海州担任总本堂后才逐渐形成规模。早期所建教堂基本上都是简易草堂,很难想象在董师中神父来海州仅6年时间的1905年,天主教在海州地区刚刚立足的年份,在海州本堂(1907年任命)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到距离四五十公里外、交通不畅的滨海地区墟沟来始建或建成这么宏大正规的天主堂了。况且作为当时天主教主教坐堂的上海,1905年才筹建、1910年建成徐家汇天主堂。

综合多次田野调查结果,认为该教堂建成于1925年(民国十四年)。多位当地村民介绍,有一位八十几岁高龄、属牛的老人,2010年去世,生前说他出生的那年天主堂正好落成,这样推算只有1925年符合条件。

当地老人介绍,抗战时期,日军飞机从海上起飞轰炸墟沟,法国人在教堂上悬挂法国国旗,免遭轰炸。1939年日军占领海州地区(包括墟沟、新浦、海州等地),传教士回国。

在教堂主体建筑东楼的北面屋顶建有十字架,在教堂北边还建有附属建筑,一排南北走向八间的平房。“文革”期间,十字架被拆除。1970年代,随着港口建设的加快,国家机关及省市有关部门在北崮山新建了许多避暑疗养的服务设施,铁道部连云港第一疗养院圈收了教堂,将这排平房拆除,教堂主体作为疗养院的办公用房。

当地老人介绍,教堂可能由驻青岛的德国神职人员设计,但未见文献佐证。经青岛天主教爱国会牵线,笔者与一位天主教徒陈老师取得联系。陈老师一直在青岛圣弥厄尔天主教堂,现在是天主教会的房产管理人,隶属青岛天主教爱国会,现年70有余。据他仔细搜寻青岛教会档案资料,亦未发现有价值的文献。经他回忆,确实听上辈教徒讲过,青岛神职人员曾到墟沟设计天主堂。

又查,青岛天主教传播较早,但主教府于1920年才建成,著名的圣弥厄尔天主教堂则更晚,1932年初建,1934年竣工。这也从侧面证实墟沟北崮山天主教堂的建成不会过早。

选择在北崮山创建天主堂看中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山势平缓,树木葱郁,海景壮美,气候宜人。建设后,主要为各地天主教传教士来海滨避暑疗养用。

四、结语

墟沟北崮山天主堂创建于1925年,由天主教南京代牧区(主教坐堂在上海)委派驻徐州的法国神职人员来墟沟选址,驻青岛的德国神职人员设计,驻海州的法国神职人员监督建设,故又称为“法国人教堂”,主要为各地天主教传教士来海滨避暑疗养用。墟沟北崮山天主堂作为海州地区最早的宗教建筑之一,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是近代海州地区中外交流的历史见证。

[1][6]连云港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连云港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5:2550,2550-2551.

[2]马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室珍藏“西学汉学旧籍”简介[J].史林,2002.2:115.

[3]上海宗教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宗教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1:705.

[4]C.E.O'Neill,J.M.Domínguez.Diccionario histórico de la Companía de Jesús I.Universidad Pontifica Comillas,2001:785.

[5][法]禄是遒著,高洪兴译.中国民间崇拜——婚丧习俗[M].据[英]甘沛澍英译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

[7]JESUIT KILLED BY CHINESEBANDITSNine Others Released.Catholicherald.12th May 1939:P3.

[8]Gernet,Jacques.China and the Christian Impact:A Conflict of Cultur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9]周文军.云台山资源经济[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111-114.

[10]连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连云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5.12:421.

[11]金鲁贤.金鲁贤回忆录上卷:绝处逢生1916-1982[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2013.2:272.

[12]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扬州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纂.江苏文史资料第115辑(扬州文史资料第19辑)[M].1999.1:279.

猜你喜欢

耶稣会海州传教
《海州绣——十二生肖儿童吉祥玩具》
海州刺綉
宗教与文化的对话
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海州”实践
16、17世纪罗马教宗拖欠日本耶稣会年金问题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
简述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十九世纪初西方史学之东渐
试析传教活动主体的伦理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