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物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2014-08-15姜桂荣
姜桂荣
(河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承德市 067000)
物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程理念指出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因为物理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并寓于生活实际。因此学习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把生活中的物理呈现给学生,并学好物理呢?
一、寓生活情境于物理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体会物理的生活味
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是教学中必须采用的教学策略,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性、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投入极大的热情和长期的努力,认真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例如在《浮力》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去做:(1)把木块、乒乓球投人水中静止后,木块、乒乓球处于什么状态?(2)石块在水中下沉,石块在水中受不受浮力?(3)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物体是否受浮力?(4)鸡蛋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动手做一下),当向水中加盐时鸡蛋会怎样运动?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不仅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而且了解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再如教《力与运动的关系》中惯性现象时,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的问题情景:要求学生做小实验,在盛水的茶杯上面放一小硬纸板,纸片上面放一鸡蛋,用硬棒迅速打飞纸板,看鸡蛋怎样运动?把观察的现象记下来,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这样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动手实验,不仅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二、设计合理的物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中体会物理的生活味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可直接选取教材中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如《汽化和液化》一节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做:(1)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样晒容易干?(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变化有什么不同?(3)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在不断升高?(4)水沸腾时壶口什么位置“白气”最多?(5)雾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太阳出来后为什么雾就会消失?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加深了对汽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问题情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用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感受物理的生活味
丰富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载体来呈现,教师要想方设法去创造学生们的课堂。让课堂从“模式化”转向“个性化”。经常开展演示、讲授、测验、游戏、实验、演讲、画图、比较、竞赛、模拟、媒体、自编自解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生动起来,活跃起来,展示教学艺术,从而让学生开阔眼界,喜欢物理课,喜欢物理教师。
四、组织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物理的生活味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该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小调查等。小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观察水的沸腾,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等。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自制测力计、水果电池、简易天平等。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例如:假如物体不受重力,将会怎样?假如没有摩擦,又会怎样?小调查可以延伸物理知识,例如考察学校旁边噪声污染、家庭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电磁波的作用等。这些课外活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模式,既符合学生的需求,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活动同时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