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开展陈氏太极拳教学的探讨
2014-08-15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许东声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许东声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崛起,我国传统武术陈氏太极拳运动具有独具魅力的东方养身理念、良好的健身功效和独特的实战技击能力拥有大量的爱好者,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大众喜爱的一项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健身运动,公园、生活小区随处可见熟悉的身影在练习太极拳。太极拳运动通过站桩、套路和推手等手段,长期练习使练习者从化刚为柔到练柔为刚,进而达到“舍己从人”技击理念。目前很多高校开始将太极拳教学纳入到高校体育选项课程内容,为了迎合社会需求,不少高校体育专业甚至把太极拳课程作为体育专业必修课程。而将太极拳引入体育教学的尝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却不多见,作为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太极拳运动主要特点具有简单易行的,只需宁静、平坦的场所,简便的服装。不局限于专用的运动器材和特定的运动场所就能广泛开展,无需面对场地和器材不足等问题。陈式太极拳在养身、健身、防身和休闲价值均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符合中学生身理和心理多方面需求,适合中学生演练,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陈氏太极拳教学是必要和可行的。
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陈氏太极拳教学的积极作用
1.陈氏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中国的太极拳是一项完美的运动方式”是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的文章对太极拳的赞誉。现代医学实验已经得到证实,陈式太极拳运动是一项合乎生理规律、柔和轻松的健身运动,对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有着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少体脂、健身的功效。
陈式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讲究刚柔相济,下肢幅度变化比较大、动作爆发性较强,其“刚”表现在以腰为轴,通过陈式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在瞬间将爆发力发出。而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是练习者在长期全身放松、拉长,并用缓慢柔和的圆弧形动作去除拙力、蛮力而所产生的,这种刚柔相济的运动能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对于练习者的脊柱有着非常良好保健价值。
2.陈氏太极拳运动的健心价值。 “天人合一”观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蕴含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太极拳运动在练习中讲求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观念来行拳的,追求“天人合一”,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的动态平衡。练习者的精神上处于一种“无人之境”的空明状态,用宁静的心灵与周围的大自然地进行交流,这种和谐统一能使人达到除去浮躁、忘却烦恼、排遣忧虑的心理除尘作用,将人的身心升华至放松自如的境界,陶冶人的修养、心境都颇有裨益的。
当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年龄上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面临紧张学习和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精神长期保持紧张,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导致“紧张状态病”,表现出易怒、心浮气躁、面对压力缺乏忍耐力等情况。倘若不能及时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最终导致头痛,过度疲劳和神经衰弱等病情出现,严重者甚至可能产生行为变态、精神失常、心理异常等情况。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经常练习陈式太极拳会缓解练习者内心的焦躁不安情绪和学习工作压力,增强心理上抗压抗挫能力,达到排除杂念、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对中学生出现的不良的心理问题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中学生身心两方面获得减压、放松。
3.陈氏太极拳运动的防身价值。技击性是中华武术的灵魂,作为武术之一陈式太极拳运动技击性强,式式讲用,在其独特的“引进落空合即出”、“顺势借力”等战略战术指导下,陈氏太极拳强调 “化打统一,打就是化,打就是化”,其技击含义体现在套路中每招每式之中,甚至是一个微小的过渡动作,都具有其实战的技击含义。
在陈式太极拳技击含义要求下,其套路动作练习讲究身法端正、刚柔相济、松活弹抖、快慢相间,连贯而富有节奏,使学生体验到陈式太极拳引进落空,慢打快。改变学生武术搏击理念,迎合青少年的猎奇心理。
二、中学开展陈氏太极拳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制定陈氏太极拳教学课程时体现简化易学和递进性
陈式太极拳强调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动静平衡,每个动作要求做到非圆即弧,处处成圆,练习中有开有合,有刚有柔,讲求开中有合,合中寓开,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的对称和谐,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拳术。在社会上开展太极拳运动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贪多不熟,只记套路,不求技击含义,依葫芦画瓢,不体验陈式太极拳技击精髓。
因此在中学开展陈氏太极拳课程可以采用陈式太极拳经典动作穿连的短套路,如现在陈式太极拳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五式”、“七式”、“九式”和陈氏太极拳老架精要十八式等短套路,将其作为特色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大纲中。年年有练习,年年有新内容,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陈氏太极拳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方便学生体验技击含义。陈式太极拳运动技击性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现代体验式学习和培训的理念和精髓,在游戏或招式拆解中体验动作的技击含义,娱乐性较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学习、领悟动作的技击含义也能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感念,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而这些挑战将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还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1]程漠琦,李辉.太极拳运动在青少年中推广的可行性及方法探究[J]通讯 2008.11.
[2]韩雪.陈式太极拳在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