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冲突中不礼貌言语的顺应性研究——以电视剧《到爱的距离》为例
2014-08-15邵淑静
邵淑静
一、引言
继20世纪60年代末Grice提出“合作原则”之后,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理论”,紧接着Leech提出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合作原则”的“礼貌原则”。随后众多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礼貌现象。相比之下,不礼貌的研究却一直备受冷遇。直至1996年J.Culpeper首次明确界定了不礼貌的概念和独立研究地位,并系统地阐述了不礼貌言语行为。2008年,在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针对非礼貌研究作了一期特刊之后,对不礼貌言语及相关现象的研究才引起了更多国内外学者广泛的注意。(温婷,2003)
毫无疑问,在交际中人们更期待礼貌的言语行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人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有意或无意地冒犯听话人,这在医患冲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医患矛盾问题不断加剧,成为社会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此类不礼貌言语将有助于缓解或规避不必要冲突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二、不礼貌言语的界定和分类
不礼貌言语是与一定条件下言语规范相违背的话,是基于交际双方所推定的彼此之间语用距离的一种不适应性,是动态的且具有相对性,可体现反面也可体现正面的交际价值(张大毛,2009)。本文以说话人意图和听话人对其意图接收的效果出发,将不礼貌言语分为四类。
(一)说者有意、听者有心型
即说话者有意不礼貌,听者意识到了该不礼貌。根据说话人出发点的不同,该类不礼貌言语可以进一步分为非策略型不礼貌和策略型不礼貌。前者指说话人使用不礼貌言语就是为了攻击对方的面子,诋毁对方,其结果往往是引起社会不和谐。后者指说话人故意使用不礼貌言语,刺激听话人,以期在听话者身上产生某种反应,从而间接达到说话者的某种积极交际意图。此时的不礼貌言语不是为了攻击对方,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手段。此时的说话人通过实施攻击对方面子的直接言外行为,间接表达了说话者的隐含意图的间接言外行为。此类话语产生的结果是,尽管附带有次要的消极后果,引起一定的社会不和谐,但说话者的目的与意图得以实现,其总体效果是好的。策略型不礼貌有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法,如激将法,恐吓法等。
(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型
即说话人无意不礼貌,但听话人构建了不礼貌意图,认为说话人是有意为之。此类不礼貌是说话人在无意识情况下,触及听话人忌讳的话题而产生的语用失误型不礼貌。
(三)说者有意、听者无心型
即说话者有意要攻击听话人的面子,听话者却没意识到该意图。由于听话人不认为自己的面子受到伤害,因此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四)说者无意、听者无心型
即说话者说出表面听来似乎不礼貌的话语,但并无心传达不礼貌意图,听话人也不认为该话语损害自己的面子,主要表现为虚假不礼貌。这类不礼貌言语非但不传达不愉快的信念,反而有助于增进相互的亲密关系。由于该类话语是人们在特定场景中所说的明显不真实的不礼貌话语,并未伤及听话人的面子,也不在我们的研究中。(扬子,2007)
三、理论框架
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即是对语言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由语言内部(即结构)或外部原因驱动。说话人选择的不只是形式还有策略。说话人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出恰当选择是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种特性。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所有选择都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完成的;顺应性指能够从可供选择的选项中做出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三种特性相互关联,其中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
维索尔伦认为,顺应性包含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的内容。语境顺应,指言语行为在一定语境中发生,须根据语境做出相应选择。语境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其中交际语境起主要作用,涉及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等,语境是动态变化的;结构顺应,指语言选择发生在语言各个层面,如语音、词汇、句型等;动态顺应,指语境与语言结构在语言选择过程中相互顺应,从而动态地生成话语意义;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指语言使用过程是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对语言结构与语境相关成分之间相互顺应的过程。(何自然,冉永平,2009)
四、顺应论对医患冲突中不礼貌言语的解读
医患冲突是指医患双方在医疗过程中的地位不当和对双方的期望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是医患关系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医患冲突既有言语层面的,也有上升到暴力冲突层面的。(吕艾琴etc.,2008)本文主要探讨医患之间的不礼貌话语。
(一)医患冲突中策略型不礼貌言语
策略性不礼貌的本意不是传递不礼貌,而是借不礼貌这一手段来实现说话者的积极交际目的。在医疗行为中,医生一般会遵从“患者利益优先”原则,不会触及患者利益。但当前卫生资源贫乏,医生只能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基本权利,因此可能会满足不了患者的感受和舒适度。患方希望买到相应的医疗服务,而院方不能对患方的期待做出适当反应。面对此类矛盾和不合作的患者,礼貌性策略不起作用,反倒是策略性不礼貌会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例1:(程明父亲肝脏手术后,各指标恢复正常,可从监护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同时,另一胃癌患者急需住监护病房,但程明不愿搬出。老人做完检查后被推出去,病房剩下程和李睿主任二人。)
——我明白了……可是后面那个儿子很有可能跟媒体揭露我们医院不肯为刚做完胃癌手术的患者提供监护病房,其原因就是某明星在这儿蛮横无理。
——你威胁我。
——你应该知道现在的网络环境。同样不相信道理的人也不会站在你尽孝的角度上去替你思考。
——凌院长说,我爸可能已经不能二次移植手术……二次衰竭可能会来得很快。我只是希望,……他在一个很好的医院受到照顾,同时能给我们父子一个私人空间。难道我很过分吗?
——不过分,但是,不可以。对不起,在医疗条件受限,我们不能满足病人感受和对舒适度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保障患者的基本权利。你有,别人一样也有。两个小时,如果你不搬,我们医院的保安,会在警察的协助下媒体的监督下帮助你搬。
——你敢!
——你父亲的希望和最大的骄傲,是你和你的成就。我知道你可以不管不顾,可我希望你想想,这个结果,你是否能够真的承受。
例1中,李睿主任在耐心劝说换房无效的情况下,采用恐吓的不礼貌言语,顺应了语境。李睿清楚媒体对明星程明的关注度,故用媒体监督来威胁他。但程明的反应“你敢”说明他仍不愿妥协。李主任知道程明是个孝子,不愿换房是想让父亲享受好的医疗服务;还知道父亲以儿子的成就为傲。所以,李睿让程明慎重考虑不换房被媒体曝光可能带给父亲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李睿先是考虑听话人的身份,后又抓住听话人的心理。他顺应这样的社交语境,心理语境以及物理语境(时间上,另一患者手术后急需监护病房;空间上,在医院,监护病房不够用),在语言结构上做出不礼貌言语选择,并根据语境变化适时调整,成功达到交际目的。尽管不礼貌言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消极影响,但交际效果是积极的。
(二)医患冲突中非策略型不礼貌言语
非策略型不礼貌言语行为指说话人行使言语行为主要是为了损害听话人的面子。在医患关系中,多体现为说话者通过加重语气,表达不满、气愤、烦躁等负面情绪。
例2:(怀孕五个月的小玉,卵巢癌手术后失去孩子,精神崩溃,被送进精卫科。下面是小玉的主治医生廖大夫和小玉丈夫的对话。)
——你们还来干什么呀!?
——小玉的病还需要治疗。
——治疗?她现在都成这样了,还治疗什么呀?我们家已经没有钱了,我们完了,不用你们治了。
——先生,您控制下您的情绪,您不能这样说话,廖主任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帮助你们。
——不用,你们快走!不用!!
例2中,由于一直花钱给小玉治病,不但没治好,反而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没了,小玉精神不正常了,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小玉丈夫的情绪十分低落。他对医生的过高期望和当前医学发展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此次言语冲突的主要原因。例2中小玉丈夫通过反问语调,重复两个“不用”,加强其愤怒、不满、谴责的语气,从而顺应了他的心理世界,用不礼貌言语表达了他对廖大夫的责备和不信任。
(三)医患冲突中语用失误型不礼貌言语
语用失误型不礼貌言语,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型,是说话者无意间触碰了听话人忌讳的话题,导致听话人误读了交际意图。
例3:(郁宁馨给一位女患者看病)
——我看一下,例假正常吗?
——(点头)嗯。
——有过性行为吗?
——(母亲)您这问的什么问题啊,我女儿才16岁。
——这些都是基本问题。
例3中当郁宁馨问及女孩有无性交史时,母亲反应很大。因在母亲看来,女儿才是个16岁的中学生,医生言语不礼貌,侮辱了女儿。就医生来说,她是在例行询问。例案中,原本正常的询问被病人误读,造成双方的不和谐。要避免此类不和谐,医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化修养,注意措辞,以实现语言结构对语境因素的动态顺应。
[1]温婷.非(不)礼貌研究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39-142.
[2]张大毛.不礼貌言语的界定和分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204-208.
[3]杨子.汉语言语不礼貌的顺应性研究[J].中国外语,2007(4):23-28.
[4]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90-296.
[5]吕艾琴,王建华,石海英,程爱红.医患间的人际冲突与管理策略[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