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2014-08-15马丽娅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教学

马丽娅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一、前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以下简称《大纲》)在何其莘等专家的影响下,逐渐开始强调各项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求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能通过个人努力,靠个人智力取得外,一些能力,尤其是“提出见解,创新”能力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训练和提高的。这种能力又称为“批判性思维能力”。

文秋芳曾经说过:“外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外语专业后,学习过程中更多依赖记忆、模仿、背诵、复述,很少从事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1]79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几年来开始有学者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从2008年到2012年,在中国知网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英语教学”为关键词,查询到期刊150篇,核心期刊24篇,硕士论文21篇,说明近年来借助外语教学来培养批判性思维逐渐得到重视,尤其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笔者受其启发,根据自身英语教学经验,并以所教授课程《综合英语教程》为依托,尝试探究英语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二、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作出主张的思考”[2]65。与国内滞后的研究相比,西方对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被称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了“反思”概念,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爱的某种知识形式,从它们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3]2

批判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是有所区别的。里普曼对一般思维(ordinary thinking)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分别作了研究, 认为前者涉及内容难度不大又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后者相反,不仅复杂而且有明确的标准为基础,即客观性、实用性和一致性。[4]62综合以上理论和认识,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强调以下能力:

第一,区分事实和观点,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实现对素材的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

第二,透过表面陈述发现问题,搜集论证资料,对论证的过程有充分认识;

第三,在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的过程中,合理定义和分析问题或争议;

第四,论证过程中涉及的一切信息要条理,其间的关系要明晰,由此得出的结论要可靠;

第五,持续保持对新信息、方法、文化系统、价值观和信仰开放的态度。

这些具体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习惯于这种主动思考的氛围。目前来看,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习都存在着各种问题,迫切需要教师加强这种思维的训练。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高校除了可以传承文化知识,还有很强的批判功能。大学作为社会的批判中心,并不意味着大学从负面暴露甚至抹黑社会,而是通过批判性思维,指出政府、社会利益集团决策上的自私、错误,引起大众关注,实施监督,进行改进。大学教育应该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除了为社会服务以外,还应该形成强大的社会批判力量。

可是,在学校里,人们一般只倾向于关心如何教学生识字、阅读和理解,对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超出给定的信息产生一个新观点的能力,学校没做具体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中外文化失语”的现象,阅读量限于一本课本,知识上缺乏人文底蕴,思辨能力差,中西传统缺失。学生的知识积累了,但获得的不是货真价实的知识,而只是文凭;大学教育类似于中学教育,教师研与教两张皮,科研光荣,教学低人一等。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谈及该校倡导的通识教育时强调:“无论课程的内容是什么,无论它如何发展,我想说,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教人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5]18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达到人们常说的“自由教育”,教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宽阔的胸襟,既不自卑也不自大,谦虚、谨慎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同时保持好奇、质疑的态度。

因此,培养人才除了重视成绩和语言的使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满足社会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方法也要应运而生解决现代社会的“能力观”。

四、英语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一)探究学习

目前大部分二类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学在实践中依然满足于对标准答案的寻找,依然停留于语言准确性层面,这归因于“模仿”和“标准化”。前者是很多高校对外语系学生采用最多的技能训练方法,而后者是其所追求的目标。从第二节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着重强调敢于提出问题,为新观点积极求证,勇于颠覆旧观点,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如果这种压抑批判性思维特质成长的教学模式不寻求突破,那么就英语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就将继续成为纸上谈兵,一直难有建树的难题。

其实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现在中国高校期待的目标,而且也是世界很多知名大学的教育目标。作为科学、学术研究的本质,批判性思维培养给传统的教学带来挑战,给高校教师带来新的机遇。“记忆型教学”一直在传统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使学生被动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开展有限的活动。显然,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有接受知识的倾向,没有积极探寻并质疑信息的主动学习能力。

费克米兰说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取决于老师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刺激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环境”。[6]396所以,教师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既然新模式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和敢于创新等作为培养方向,那么它将以三种相互强化的方式产生:提供示范、鼓励互动、组织教学。不停留于现成的知识,而是直面事实,实证地理解事物的态度。这种教师不事先向学生提供全部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或讨论或调研,思考局部知识的方式,叫做“探究学习”。在这样的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自觉思考问题,认真完成教师所分配的各项调研任务,发现事实并为自己论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学习是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二)具体教学实践

英语新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与其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材料。由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第5册和第6册以主题研究为中心,在听说读写的各项活动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用较学术的语言书写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或讨论总结等。该教材主要涉及写作,文化和讨论三大模块,结合主题式研究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辩的能力,因此本教材对于上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失为首选。

此外,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离不开多媒体的使用。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子产品,各类信息触指可得,所以教师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一趋势,使他们将身边接触到的信息充分调动起来,对不同媒体对同一主题的报导或评论加以分析,辨别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态度,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从前对此事持有的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准备各种不同视角的视频材料,使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并在讨论或写作中创建自己的观点。

笔者在开展“what is good teaching”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尽是围绕课本展开阅读式回答,照本宣科。笔者对其回答未做任何评论,只是打开一段笔者剪辑合成的一段视频材料让学生观看。该视频源自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three idiots)》,讲述的是三位工程系大学生普通的大学生活。这段剪辑展现了传统教师,传统学生,新派学生之间的较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索取的主动性。笔者随后要求学生就该视频材料展开讨论,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各种意见源源不断,不再拘泥于课本,达到了预计的教学效果。

为配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一目标,设计一个较全面、有效的评价方式也很重要。经过笔者与相关教师的讨论和多年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分数做了如下分配:考勤与参与15%,学生演示占10%,学生写作占20%,期中考试占15%,期末考试占40%。

(三)其他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英语教学》第5册和第6册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内容和调查研究任务,随着经验的累积,笔者同其他教师自然而然地一起研究出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任务型:提前分配任务,设定相应难度标准。学生可以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与学习相关的其他知识,深化了预定的学习过程,这样学过的知识会渐渐转化成个人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摘要,小组报告等,提炼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议论文写作,评论等打下基础。

讨论型:培养学生大胆与老师或同学探讨、协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质疑能力和辩论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观点、意见。比如教师就课文中的某一观点、作者的态度或难句理解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巧用论点论据,听取他人的观点,或吸收或反驳,从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既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内涵、寓意又锻炼思辨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和欣赏能力。

体验、研究型:三年级学期伊始,为便于学生课下讨论学习,教师按宿舍个数将学生分成小组,预先布置诸如篇章结构分析、话题内容探讨,背景知识积累等任务,锻炼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成员在协商的基础上,分配诸如查阅、搜索、分析、整理信息等任务,将成果制作成简洁的PPT课件,最后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讲解。

五、结语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而这种平等折射到课堂就是平等的对话和交往。而传统的教学思维, 教师认知的偏差,现存评估体系的制约等问题依然的培养学生批判性能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我们教师,特别是英语专业教师要主动在课堂上启发并引导学生,为他们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地参与,教师从“话语霸权者”变成“引导者”,“鼓励者”。在这样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被有效地激发,学生才可以独立地对事物进行判断和选择。

[1]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2]青年认知心理学家之会.认知心理学家谈教育[M].京都:北大路书房,1993.

[3]Alee Fisher.Critical Thinking: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刘儒德.批判性思维及教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4):62

[5]理查德·雷文.大学工作[M].王芳等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6]Kincheloe,Joe&Weil Danny.Critical Thinking and Learning——An Encyclopedia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M].Greenwood Press,2004.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英语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