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经济学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商科商务英语经济学

梅 君

梅君/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西九江332005)。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对外交流的重视,国民学习英语的热情持续高涨,而作为直接为经济贸易发展服务的商务英语教育成为重点,很多高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每年有大量商务英语毕业生进入社会。但根据近期商务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信息,人才市场上对进出口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际商法、全球市场营销都熟悉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仍十分紧缺,出现商务英语教育投入大但收益不理想的状况。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这与大学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是密不可分的。本文试图从新兴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如何合理安排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商务英语人力资本最大化。

一、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西方学者从几个世纪前就开始将语言与经济联系起来,但是系统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学者Jacob Marschak。Jacob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语言具有经济学的属性,认为语言是有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的,语言对人们的工作有辅助作用并创造经济价值,而语言在市场和人际交往中的应用情况决定语言的效用[1]。掌握语言是要支付成本的,包括个人支出的金钱、花费的时间以及社会为此付出的额外成本和在此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其效益在于对语言的掌握而最终获得的经济利益。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语言经济学与人力资本学、教育学等结合,已初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其基本理论观点包括:语言本身可作为人力资本;学习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当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少于学成后的投资预期效益时,人们会愿意做此项投资决策;该语言在各种事务中的使用程度决定其经济价值,该语言的使用密度决定其经济效用(许其潮 ,1999)[2],若语言的学习无法满足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则其经济效用不高,经济价值未能很好实现。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

我国目前一般在高校的商学院或外语学院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普遍是将四年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商学院的低年级阶段致力于商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高年级阶段加大学习的难度;而外语学院的低年级阶段侧重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高年级阶段补充相应的经贸知识。各学校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统计显示,商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往往开设以下课程:以西方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基础为核心的商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础课;少数学校用英文版的商科专业教材和全英语授课来强化学习效果。外语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往往开设:以阅读、听力、口语、语法、翻译等为主要内容的通用英语技能课;类似英美国家概况、英语词汇学、英美文学的语言文学类课程 ;商务英语口译、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阅读等商务应用英语课;外贸函电、国际商法、进出口贸易等国际贸易课。

从上述课程设置不难发现,商学院对于应用类商务英语课程安排较少,造成学生商务英语应用技能有偏差;而外语学院则忽视了与商务密切相关的一些商科基本知识理论的重要性,使学生进入公司后连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都不知其深层含义,没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此外,大部分学校存在缺乏职业导向性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问题 (孙翠兰,鲍文,2010),这显然与商务英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三、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合理化

我国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切实考虑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商务英语教育效益低下。根据语言的学习是用来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从而带来效用和经济效益的语言经济学理论,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实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合理化。

1.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系统地学习商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删减类似文学、词汇学等关联不紧密的课程,增加实训实践课程,让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商务知识且以较高的英语水平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实训课程,由于在校生通常只有毕业前才有实习机会,若训练不足在寻找实习机会时已处于劣势,想要查缺补漏也为时已晚,所以在大二大三时增开实训课是很有必要的,如报关员训练、函电实训等,鼓励学生每年假期多去公司实习。

2.应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姿态应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根据发展调整课程设置,在实践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意味着课程设置应不定期修改,各个学校可采取咨询专家,对雇主、就业中介机构、学生(在校和已毕业的)进行问卷调查,定性分析等方法,调查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学术界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包括学习动机、就业目标、最想学习的技能、理想的课程模式、师资类型、最欠缺的技能及想要掌握的能力等,以此完善具体的课程设置。如五年前,外企对剑桥大学的商务英语证书 (BEC)十分重视,可相应增加一些与考BEC相关的课程;近几年,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很多行业都要求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如报关员证、单证员证等,可增加相应选修课或其他类型的相关培训等。

3.根据地方实际需要和不同学生具体需求构建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如北京、上海及沿海发达城市的大学,由于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好,对一些商业基础知识原理已有了解,对于进一步学习商务英语带来的经济效益期望较高,而这些城市能提供的实践平台又较多,可以减少基础英语的训练,进一步增加综合类课程,完善实践课程。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能提供实践的平台有限,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听力、口语较差,商务知识缺乏,尤其是专科,学生们对于学习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益期望相对较低,应增加一些专业技能培训,为学生考证服务,一方面满足社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途径。

综上所述,语言经济学为完善商务英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发。很多高校由于忽视学习者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课程设置不合理,直接导致我国商务英语教育投入大,收益小的局面,因此,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了解学习者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根据社会变化完善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同时,结合地方特点和学生不同水平也是有必要的。

[1] Marschak,J.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J].Behavioral Science,1965,10(2).

[2] 许其潮.语言经济学:一个新兴 的边缘学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3] 孙翠兰,鲍文.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4] 莫再树.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J].外语界,2008(2).

猜你喜欢

商科商务英语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简明经济学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经济学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