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类图书引进策略
2014-08-15王丽平
□王丽平 王 璐
科技图书是蕴含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优秀科技图书的引进对于传播先进科技知识、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都有重要意义。在科技图书中,数学图书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承载的数学知识是从事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和基础。法国青年数学家勒威耶用数学推算出海王星;生物学家用概率论研究种群增长;爱因斯坦利用黎曼几何中的黎曼流形研究广义相对论;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其仅两页的论文阐述的“纳什平衡论”被许多经济学理论家广泛采用;CAT扫描和磁共振图像MRI,本质都是应用数学技巧重造三维图像,这项工作的研究者Cormack大夫在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在数学应用无处不在的今天,蕴含知识产权内容、系统讲述科技创新需要的理论,科研人员急需的国外优秀数学专著和教材,国内引进的还远远不够。
一、从出版社层面探讨数学类图书引进
国家有五年规划,成熟的出版社也有各自的出版方向、出版规模的规划。只有确定出版方向,制定出版战略才能切实落实图书引进的战略。
首先,出版社制定的出版战略,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因为市场是生命线,市场的容量决定了图书的印数。随着近些年扩招以及各个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作为基础课程的数学类图书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高层次科研用书也随之增长,但是市场不可能无限扩容。因此,走精品化、前沿化路线的图书是发展发向,高端的引进版图书肯定会获得更多的青睐,在图书馆采购方面可以占得先机。
确立引进战略时,市场考量可以按照以下思路确定:
(1)按照读者对象划分,即选择某一类读者群,如选择研究生层次的读者群,为他们引进各种数学类图书,如科学出版社引进的国外数学名著系列。
(2)按照数学分支划分,即选择某一个或几个数学分支领域,如人民邮电出版社选择金融数学,专门引进金融方面的专著。
(3)全面覆盖,同时引进各个层次国外优秀的数学类图书资源,这更适合资金雄厚的大企业。
其次,要符合国家发展进程,特别是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应紧密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大方向:如863、973、“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等。加速我国应用数学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我国国防建设、高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地提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基础数学已能为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外,应用数学也是我国数学源头创新的重要领域, 如有限元方法和数学机械化。尽管我国也相继出版了应用数学丛书,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运筹学丛书》、《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等。但由于我国数学与工业尚未很好地结合起来,“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国内应用数学家普遍缺乏对工业背景的了解,因此引进国外的应用数学丛书正好可以填补市场空白。
通过调查得知,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的研究方向是核心数学中的重大问题,数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及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新的数学问题,如离散问题、随机问题、量子问题以及大量非线性问题中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等。与这些方面相关的国外优秀的专著、论文集、基础资料、教材等都是很好的选题方向,可为出版社制定图书引进战略提供必要参考。
第三,知己知彼,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版权引进在相当程度上是在资源、目标市场、战略上进行匹配,寻找最合适的搭档与合作伙伴。一旦建立合作关系,不但可以降低引进成本,还可以提高版权购买命中率。
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一名女赛车手,劳拉·克莱哈默(Laura Kraihamer)为本次选题带来了女性特有的直觉和赛车手的敏感。
战略伙伴的寻找可以根据出版方向、规划的选题结构、产品定位等落实合作者。海外出版市场每年都在洗牌。海外公司的版权归属和在华策略也在随时变动,这些都需要出版社知势而行,时时跟踪国际市场状况,调整合作伙伴和版权引进策略。
在制定引进的宏观战略后,具体的操作需要引进原则进行把关。
(一)创新性原则
1. 引进内容的创新。要努力拓宽学术出版思路,为普通大众构建亲近学术的平台。学术出版物一般比较艰深,专业性强,所以读者群小,发行量不大,仅限于在学院和研究机构流传,正所谓“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也是学术出版的困难所在。
数学图书的内容也是科技发展的缩影,从数学上可以挖掘丰富的科普题材,而国内缺少撰写科普的大家,国外的科普图书却多如牛毛。例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目标读者定位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2005年出版,至今已经第9次印刷,印数已经达到41600册,此书曾多次荣登数学类销售排行榜首位。上海科技出版社引进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通俗科普图书《普林斯顿科学文库》,首次填补高层次科普图书空白,是数学类科普图书的新方向,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计划,荣获第三届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 图书形式的创新。目前,数学图书引进的形式主要有翻译版和影印版两种形式。尽管翻译书对许多权威著作是上佳之选,但这种形式也有自身问题,诸如翻译时间较长会影响出版时效,难以保证的翻译质量和水平会降低本版书的实际价值。影印版图书现在被众多出版社作为引进的首选方式。影印版图书与原版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一致,最大限度上保持了原著的原汁原味。影印版图书的工作重点在于选书,考察编辑的鉴选能力。
编译图书是改编和翻译的结合,是以原版图书为基础,在翻译的过程中做适当的修改,删除不合适的内容,还可增加需要的内容。删要删得合理,加要加得自然,这对编译者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说翻译版和影印版是尽量保持原汁原味,那么编译版就是要乔装打扮后锦上添花。
其他图书形式还有导读版、双语版、图解版、缩编版等,这些图书形式目前在数学类引进版图书中很少见到。将国外引进的图书结合国内读者需求,进行某种形式的创新和演绎,增强图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增加图书买点,增强图书形式的创新。
(二)品牌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从科学技术整体看,尽管谁也不能保证哪个方面就是最前沿的,但总是有一些分支会受到更多关注。对于专业图书的引进工作,可从学术角度来探究。长期以来,科技文献一直是以图书和期刊为主,而图书又滞后于期刊。因此,数学各个分支学科发展状况可以从文献分析下手。经过对数学各分支文献的统计结果,可以描绘分支热点;通过国内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得出国内某些分支的差距,为出版社提供选题策划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引进的盲目性。
二、从出版人层面探讨数学图书引进
国外数学图书出版效率高、规模大,面对如此繁多的图书,如何引进、怎样挑选,用大海捞针来形容一点不过。出版是智慧生产行业,人才智力资源是出版的第一资源,这在业内早已人尽皆知,达成共识。数学图书的成功引进是数学图书编辑各种素质积累的体现。数学类图书版权引进工作对策划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专业背景和编辑加工等必备能力外,策划编辑还要充分了解图书生产的前端——国外出版动态和图书的后端——国内销售市场。
1.把握国内学科动态。对于学术编辑而言,提升学术敏感度,培养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学术鉴别力是非常关键的。尽管不能要求所有的编辑都成为学者,但对于学术编辑而言,却应该是“学者化”的。“学者化”,其要义在于要求编辑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具有学术责任感、学术敏感性和学术鉴别力,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动态,甚至可以参与到一些学术研究中去。把握国内学科动态,可知国内读者需要什么;把握国外学科动态,了解国际前沿。
数学分支繁多,又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了解整个数学学科的发展动态是很不容易的。策划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几支作为研究重点,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订阅专业杂志,密切关注学科的动态发展。
2.了解国外出版动态。出版数学图书而闻名世界的外国公司有美国数学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AMS)、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绝大多数都是以丛书形式出现的,有的丛书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面对一本图书,如能做到通过已掌握的丛书信息迅速判断该书的读者对象、写作方针、作者水平等情况,那么也会为日后的引进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达到胸有成竹、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国内和国外的学科动态充分了解后,策划编辑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足功课:(1)原著作者:如果原著作者获得过菲尔兹奖或沃尔夫奖,或者本书作者是学科的开拓者等,都可作为引进图书的一个卖点。(2)原著质量:包括内容质量和学术质量。对于学术质量可以通过三个标准来判断,一看是否有过再版记录。二看书评,美国数学学会和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等都会对重要的图书做书评。三是请国内专家进行评审,这是目前国内出版社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内容质量,国外的图书也无法避免编校错误,版权引进时最好可以联系原著或者请专家学者修改,如果是影印版图书后增加勘误表,翻译版可增加批注等。(3)其他信息:海外销量。通常原著的海外销量等数据不易获知,但可根据美国亚马逊的销售排行来判断原著的销售业绩;图书类型,如果引进的图书可以用做教材,势必会降低引进图书的经济风险;原著的可读性,尽量选取写作风格简单的图书,晦涩难懂的图书使读者敬而远之。
尽管本文探讨的是数学类图书的引进,但是作者希望能够借此抛砖引玉,引起学者们对其他类科技图书的关心。越是优秀的民族越善于引进和吸收他人的东西,只有善于引进、善于学习的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
[1]张红.数学简史[M].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