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战略研究

2014-08-15杜柏权

关键词:吉林省服务业服务

杜柏权

(长春工业大学 人事处,吉林 长春130012)

国际服务业转移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1](P58-63)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能够加快推进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能够起到扩大就业的作用。[2](P21-25)2014年,世界经济正处于危机过后的温和复苏期,即将进入螺旋上升的新阶段。在这个背景下,吉林省如何能够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应对国际服务业转移带来的挑战,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广纳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将成为我省面临的新课题。

一、吉林省服务业的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服务业发展主要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地区,以十大行业为重点领域,总量快速扩张、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服务功能增强。“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我国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政策。在2008年,我省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这些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优化了我省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3年我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613.8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7%,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5%,近几年贡献率呈现出小“V”形反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达35.5%,结束了持续下滑的势头。全省城镇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186.77亿元,同比增长1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服务业投资的34.6%,22.2%和14.7%。从增长情况看,与民生关系紧密的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行业增幅较快,分别增长52.8%,36.1%和84.8%。

二、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省服务业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处于全国后列。2012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51.26亿元,在全国省市排序中仅列24位。2013年,吉林省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为35.6%,远远低于全国46.1%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服务业在我省依然属于弱势产业。

2.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过小,不能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构成有效支撑,不适应我省“三化统筹”的要求。加快提高服务业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缓解资源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我省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虽然呈现企稳态势,但仍与全国总体的上升趋势形成反差。

3.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集聚能力弱。目前我省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电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仅为33.5%,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金融、信息、计算机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今年来虽然保持快速发展的步伐,但仍存在发展规模小,所占比重低等问题。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直接表现为服务业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影响服务贸易的长足发展。

我省服务业缺乏集聚式发展,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少,规模小,公共服务作用弱。缺乏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的服务业园区,无法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4.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面向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数量短缺。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低,尤其是从事面向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仅13万人左右,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左右。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由于成本、地域等因素影响,缺乏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的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也缺乏在国际市场有较好客户资源的人才,影响我省服务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吉林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面临的机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把推进服务业大发展作为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这为我省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我省面临着将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将构建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农业相互依存,彼此支撑融合的发展态势。在此过程中,对信息、物流、营销管理、教育培训、会计法律以及广告传媒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加倍增加。[3]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4]长吉图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我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极大提高我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激发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创造了加快国际服务业领域的资本、人才和技术向我省转移的有力条件,有利于推进我省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三化统筹”,即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吉林省结合现实及历史阶段而审慎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省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产业发展的规律表明,随着工业化的逐步发展,专业化分工将日益深化,产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依赖于产业链上游的设计策划、信息咨询、金融服务和下游的物流、配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从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居民在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将大幅降低,从而刺激我国服务消费的增长;农业现代化将带动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服务业发展。

四、吉林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对策思路

随着我国简政放权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充分释放,国际服务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此背景下,我省的现代服务业将由封闭、半封闭转变为全面开放。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不仅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平稳、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吉林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必须着眼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围绕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开展开放合作,结合我省实际找准承接方向,优化承接的软环境,积极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5](P48-50)必须要做到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力争实现“四个结合”:

一是要与吉林省委提出的“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降低服务业准入标准,放宽政府管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和承接条件。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利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良好契机,实施内外开放战略,提高我省服务业的开放程度。鼓励引导外资、民资投向对全省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重点拓展信息服务、专业和技术服务、旅游服务、现代流通业等领域的利用外资。[6](P7-10)

二是要与地理和科教优势相结合,加强人才建设,强化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支撑。吉林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具有地域、产业、人文等优势条件。我省地缘优势好,地处东北亚心腹地带,临近于俄、蒙、日、朝、韩,亦是与欧亚大陆连接的重要枢纽。这一地域特点决定着我省可以有力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采取服务业外包等多种形式以及打造国际物流港来拓宽国际贸易的平台,从而形成多个强势型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同时吉林省有着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科研教育资源丰富,现有高等院校八十余所,科研机构七百余家。

我省应继续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快现代服务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一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服务贸易等紧缺人才。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水平。定向适应人口流动趋势,加快发展面向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我省通过系统整合,各方面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人才成本和地域优势吸引了很多对美、韩、日外包企业和业务转移吉林省,已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三是要与吉林省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大力承接生产性服务业的业务。吉林省汽车产业的现有规模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汽车服务业的规模化、集中化发展铺平了道路。发展汽车服务业,应同时加大金融业务开展,开发多种汽车金融产品,为汽车销售及维修等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探索二手车交易运行的新模式,制定二手车交易行业标准。发展汽车信息业,尝试构建资本、技术、采购、产品等方面供需交流的网络平台。[7]

四是要与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和转移形式相结合,大力承接ITO、BPO形式的国际离岸外包服务和跨国公司离岸业务。[8]在服务外包方面。国际服务外包已成为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全球离岸外包以超过20%的速度迅速增长,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吉林省要抓住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优化政策环境,通过设立服务外包示范区,大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尤其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接欧美企业的发包,培育知名服务外包企业,促进我省服务外包的发展。

吉林省应该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出台的《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引资方式。发挥我省地域、人文、产业等自身优势,以支柱、优势产业及科技、教育、文化产业为发展服务外包重点产业,培育和发展好日本、韩国、欧美等服务外包目标市场。[8](P137-139)鼓励省内大专院校、服务外包园区、服务外包企业、培训机构等各类主体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强化与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教育、实习实训等合作,提高服务外包人才质量。不断改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商业、经营场地等基础设施,为外包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外包产业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同时,积极挖掘境内外资源,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国际目标市场,向承接大型化高附加值业务方向努力。

[1]方慧,吕静,段国蕊.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6).

[2]刘志中.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就业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2011-2015)的通知[EB/OL].http://www.jl.gov.cn/zwgk/gwgb/szfwj/jzf/201106/t20110610_1004695.html,2011-06-10.

[4]褚晓亮.国务院正式批复图们江区域开发规划纲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16/content_12467971.htm,2009-11-16.

[5]闫春英.关于加快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7,(11).

[6]徐寅生.关于吉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09,(5).

[7]刘毅非.吉林省加快推进现代汽车服务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1-02/27/c_121126849.htm,2011-02-27.

[8]刘丽琴.吉林省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猜你喜欢

吉林省服务业服务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