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文职护士战救能力培育的问题及对策

2014-08-15乔玉宁陈婷婷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职文职人员卫勤

乔玉宁,陈婷婷

军队文职护士已经成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骨干力量,构建科学的文职护理人员管理体系是保证军队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1]。军队文职护士不仅在平时担负着重要的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任务,而且是战时担负医疗救护(以下简称战救)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培养和提高军队文职护士战救能力素质,是军队医院落实强军目标要求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1 当前军队文职护士战救能力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明确要求,文职人员必须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但是,军队文职护士与现役军官(文职干部)相比,由于没有从军服役经历、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待遇收入差距较大,其军人意识、守纪观念、吃苦精神、奉献意识不强,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缺乏,与军队医院担负的使命任务不相适应。

1.1 姓军为战观念淡化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一些军队文职人员认为,“应聘军队文职人员只是军队医院的一个就业岗位,平时没有随时准备打仗的想法”;有的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仗一时打不起来,即便真打起来了,参加战场救护工作首当其冲的是军人,不一定会轮到我去”等等,姓军为战观念淡化,和平麻痹思想较为普遍。正因为这些错误观念,一些文职护士对战救训练产生消极应付的态度。这是文职护士战救能力素质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

1.2 牺牲奉献精神缺乏 从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执行任务中不难发现,有些军队文职护士缺乏牺牲奉献精神,有的托关系、找理由不参加训练;有的则在训练中怕苦、怕累,态度消极,更谈不上具备敢于亮剑的“血性”和勇往直前的“虎气”。牺牲奉献精神的严重缺乏,表现在平时就会拈轻怕重、逃避战救训练,表现在战时就会消极避战甚至会临阵脱逃。

1.3 战伤救治能力较弱 军队文职护士虽然参与医院护理人员的统一培训,但护理急救技能培训基本上是囿于平时需要,缺乏贯彻“真打实备”的教育训练理念。战伤救治训练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战争可能引发的新型战伤救护培训少,战伤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不熟练;此外,平时训练“火药味,硝烟味”不足,战备综合素质和能力锤炼不够,与“能打仗、打胜仗”目标要求有差距。

2 提高军队文职护士战救能力素质的对策

“忘战必危,有备无患。”落实强军目标要求,做到“能打仗,打胜仗”,军队医院责无旁贷,文职护士使命在肩。“艺不练不精,兵不练不强。”目前,军队医院的护士长、护理骨干绝大多数由军队文职护士担任,她们的能力素质是影响整个护理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对军队文职护士进行科学严格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战救能力素质,才能使军队医院护理队伍在战时“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真正实现“拉得出,跟得上,展得开,救得下,治得好”的目标要求。

2.1 在教育中“强基” 应强化“有军队才有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天职”的观念。始终坚持“姓军为战”的思想,把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工作、提高军事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始终面向战场抓战备、抓训练,努力提高卫勤保障能力[2]。加强战备意识教育,帮助军队文职护士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强化随时打仗意识,牢固树立“谋打赢,保打赢”的思想,从平时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抓起,培养护士随时准备上战场的勇气,为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和战场救护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2 在养成中“补钙” 未来战争具有全时空、快节奏、高强度的特点,战时伤员多、伤情重,各种战场的特殊地理条件和恶劣的环境,增加了战伤救治和护理的难度。这些,都对军队文职护士的战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文职护士的战救能力素质必须靠平时的养成来“充电”、“补钙”。要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军队文职护士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履行“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要深入开展价值观教育,引导军队文职护士坚定强军信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要持续开展奉献意识教育,引导军队文职护士忠诚于国防事业,献身于军队护理事业;要扎实开展纪律养成教育,引导军队文职护士懂得“服从命令是天职,违抗命令法不容”,做到令行禁止,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军事纪律和战场纪律。

2.3 在训练中“摔打” 科学严格的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唯一有效途径。战创伤急救护理实践性很强,护理部要发挥组织管理职能,运用战创伤救治影像教学光盘,强化护士对新伤类的认知及救护,系统组织军队文职护士以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气为内容的野战“五大技术”等基础战伤救护训练;采取有计划的岗位轮转的方法,实施一专多能训练,让大家熟练掌握各类损伤如颅脑伤、胸腹伤、大血管伤、休克、挤压综合征、多发伤、复合伤、多器官衰竭等的专科急救技能。定期外请卫勤训练专家现场教学指导,使大家学会使用和维护野战医疗卫勤装备,强化人员与装备有机结合,掌握机动卫生单元的装备配置、设备定位、工作流程以及野战医疗箱组,突出护士对伤员救治快、稳、准、精技术特征的掌握[3]。强化《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卫生勤务学》以及《战伤救治规则》等内容的实战化教育、实操性培训。定期组织军队文职护士学习野外生存知识、高技术局部战争知识、心理护理知识以及“三防”知识,掌握必要的野战生存、心理防护、战场防护等方面的方法和手段。

2.4 在任务中“磨砺” 军队文职护士参与执行抢险救灾、安全保卫、军事演习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是磨砺战斗精神、提高战救能力的最好平台和绝佳机会。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卫勤保障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伴随激光、微波、次声、基因等新概念武器的使用,将会使伤类、伤型、伤情更趋复杂,这对卫勤保障提出了新要求[4]。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要有意识的安排军队文职护士进行耐高寒、耐高温、耐高湿、耐饥饿、耐疲劳等“五耐”训练,进行抗舆论干扰、抗心理打击、抗毁损压力、抗环境考验、抗伤亡威胁的“五抗”训练,锤炼军队文职护士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通过在执行任务中反复“磨砺”,确保军队文职护士在战时能够真正做到“冲得上,救得下”并且“治得准,救得活”,从而有效减少伤病员的死亡率、伤残率,避免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以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确保战斗任务的顺利进行。

3 完善提高军队文职护士战救能力素质的制度机制

培育军队文职护士战救能力素质不能靠“自发性”,不能搞“软指标”,更不能搞“一阵风”,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作保障,否则,培育工作就会落空,培育效果就会打折扣。

3.1 搞好培育的顶层设计 军队医院应根据军事教育训练法规要求,制定严密的教育培训计划方案和急救护理的规范,编写实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手册,统一规范护理急救标准、方法;根据所在地区及环境的特点、所担负任务的要求以及生物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危险性加大的新特点,搞好想定作业,积极组织非现役护士开展针对核、化学、生物武器损伤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5];针对当前暴恐袭击增加,造成群死群伤增多的新情况,组织开展刀砍伤、枪弹伤、火烧伤、爆炸伤等成批伤员救治应急预案演练;针对各种灾害事故多发的特点,组织开展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加压止血、骨伤固定、外伤包扎等的急救护理能力训练[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搞好培育的顶层设计,把战救能力素质“想在前、训在先”,才能确保“一旦有事,应对自如”。

3.2 落实相关的法规制度 医院管理人员应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熟悉军队文职人员管理新的制度法规,提高管理执法能力。各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干部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7]。各单位应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将思想政治、文明服务、岗位职责、医院规章制度、军地政策和法规等内容,编写成《文职人员管理手册》、《文职人员守则》、《文职人员聘用合同》等[8],切实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军事业务训练、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规定,特别是要按照专业对口、训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文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军事训练等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军事素质。

3.3 完善严明的奖惩机制 实施奖惩应坚持“平战结合”原则,既要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实施奖惩,又要按照战时政治工作纲要和战时执行纪律要求制定奖惩规范和实施办法,不仅要对军队文职护士的战救能力素质、行为表现、护理实效等进行严格考评,还要根据其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处置突发事件和参加卫勤保障任务等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考评,严格兑现奖惩,并以此作为续聘、终止和解除聘用关系的重要条件,对军队文职护理队伍实行优胜劣汰、固强补弱,促进文职人员人才梯队的可持续发展。

[1] 张友琴,杨艳萍,蒋莉莉.军队文职护士管理培训实践和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09,5(11):453-454.

[2] 刘艳红,李淑君,刘景红,等.军队护士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能力建设的思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0(8):66.

[3] 胡庆华,齐玉玲,刘成琴.战区医院机动卫勤分队的护理任务与训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99.

[4] 张国民.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卫勤保障需要构建创新教育体系[J].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2,24(1):58.

[5] 许 鑫,周 立.临战时期救护技能应急培训内容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10):32.

[6] 张晓霞,周晓兰,黄美兰.浅谈军队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的规范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2):272.

[7] 陈丽丽,曾义霞,严艳清.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B):59-61.

[8] 邱国钦,陈玉强,钱永耀,等.非现役文职人员实施卫勤保障任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6):494-496.

猜你喜欢

文职文职人员卫勤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规范完善探讨
新形势下文职人员实战教学能力生成的研究
关于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强化文职教员职业认同的四个维度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解读世界“第二军人”:外军文职人员你知多少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军队院校非现役文职人员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