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2014-08-15孙秀娟
孙秀娟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261400)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临床又称隐匿性心肌缺血[1]。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临床防治的重点,但由于其发作症状不明显,故容易被患者忽视。由于SMI的发生无伴随心绞痛症状,常规心电图很难做出诊断,而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临床上监测SMI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临床评价SMI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3]。本文对98例患者进行了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性缺血的临床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8例,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37-78岁。冠心病诊断依据采用WHO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并确诊。排除静息心电图有左室肥大、束支阻滞、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服用洋地黄或抗抑郁药等药物影响ST段偏移者。
1.2 方法 使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24 h的动态心电图记录[4]。受试者检测开始后,由患者记录日常生活日志及相关内容,参照监测日志ST段改变发作的时间节律、诱发因素及临床症状等相应的活动内容。
1.3 SMI的诊断判断标准 SMI诊断标准[5]:12导联DCG中出现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 mv(J点后持续80ms),持续时间≥1min,每次短暂缺血发作的间隔至少为1min,观察ST-T改变与患者生活状态的关系及患者是否伴有胸闷、胸痛、心绞痛等症状,排除心肌病、预激综合征、过度换气等引起的ST段漂移的因素。
1.4 观察指标(1)ST段下移与症状的关系,以缺血性ST段下移时间对照生活日志,胸痛、胸闷等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holter与心电图的关系;(3)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2 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发生ST段下移TIN共551次,没有缺血表现的468例,有此表现的83 次,SMT 持续时间(11.2 ±16.3)min/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25.6±21.3)min/次,经比较发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ST段的平均(1.35±0.67)mm,患者的ST段下降表现的很明显。患者发生时间在6~12时居多,在0~6时发生的情况最少。这表明在白天易于发生。昼夜心肌缺血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SMI是指解剖上有明显冠脉病变,且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但不伴有心绞痛的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类型。SMI不伴随症状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缺血程度较轻或持续时间较短未达到痛阈;(2)疼痛阈值较高或疼痛感觉异常,心绞痛预警系统有缺陷;(3)内源性镇痛物质增高;(4)疼痛传导的通道异常;(5)与“心肌顿抑”或“心肌冬眠”有关。SMI发作的特点(1)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多发生在轻体力和脑力劳动后;(2)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无相关症状多为自行缓解,SMI24h可发作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缺血持续时间越长则结合CAG左主干和三支病变符合率越高;(3)发作频繁者预后不良,许多临床研究表明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心绞痛发作有同样的预后意义,甚至更为不良,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4)发作有昼夜规律;(5)年长者多见。老年人SMI发作较多,可能与缺血发生时未达到痛阈,疼痛阈值较高,全身疼痛刺激感知缺陷等有关。
由于holter检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原来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到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短阵性或夜间发作的心律失常得以发现,而且可以从检测图像中反映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可以避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后被患者忽略,对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有较大作用,可以发现潜在性的心肌缺血,对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大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邓玉莲.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评价[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10 -11.
[1]周智,王鑫,王权.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阈的动态心电图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2):228-229.
[2]郭艺芳,张敏.时间心脏病学研究现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558 -559.
[3]陈志云,马利,李玉珠.十二导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优势和局限性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05 -106.
[4]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