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4-08-15闫胜洪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刘 静 闫胜洪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753400;2宁夏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 750011)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治疗中,是常见的脑卒中疾病,主要是由于脑内血液循环发生异常所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功能障碍,其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时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急性脑梗死其发病机理是,局部血管闭塞引起梗死中心区细胞死亡,从而使得周围半暗带血流不同程度下降,最终引发缺血级联反应[1]。引发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临床中认为一般与患者的遗传、环境、不良生活习惯及高血压、糖尿病有关。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危害不可忽视,对于患者而言,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由于急性脑梗死的生理病变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其治疗过程中,单一用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一般会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达到治疗的目的[2]。前列地尔是人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PGE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和血栓素A(TXA)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防止血栓和进一步缺血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较好[3]。本研究中为了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其中男112例,女98例,患者年龄范围分布在46-79岁,平均年龄为63±17岁,患者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时间为3—21h,平均发病时间(12±2)h,其中有17例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9例患者患有糖尿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数据资料,差异不显著,可以纳入研究使用。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中对患者的诊断标准如下:患者血小板 >100×109/L,凝血常规 APTT、PT、TT 时间正常,INR≤1.5,患者无脑外伤和心肌梗死,且无严重心肾肝功能疾病,对患者采取CT/MRI检查,均无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首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20mL、胞二林胆碱注射液0.5g每日静滴一次,然后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甘露醇、速尿及其他对症治疗。然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采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150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服用14天;实验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用法分别为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每日静注1次,治疗时间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心电图、全血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

1.4 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采取标准如下(1)神经功能评分状况,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标准进行[4]。(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其中包括 IL-6、TNF-α、CRP、血小板采集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分析,当判断指标P<0.05时,表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结束后神经功能评分状况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其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平均得分(1.98±1.02),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4.92 ±1.43),两组患者差异比较(t=2.85,P<0.05),表明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治疗效果。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IL-6 为(39.1 ±15.2)pg/ml、对照组患者的 IL-6 为(63.4±22.4)pg/ml,差异比较(t=2.98,P < 0.05),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患者的 TNF- α 为(1.78 ±1.21)ng/ml,对照组患者的 TNF-α 为(2.23 ±0.91)ng/ml,差异比较(t=3.78,P< 0.05),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患者的 CRP 为(2.87 ±1.23)mg/L,对照组患者的 CRP 为(3.41 ±2.22)mg/L,差异比较(t=1.78,P < 0.05),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采集率为(40.03±12.94)%,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采集率为(58.14 ±11.26)%,差异比较(t=5.14,P<0.05),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患者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为(0.58±0.12),对照组患者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为(0.41 ±0.06),差异比较(t=2.17,P <0.05),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患者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0.87±0.09),对照组患者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13±0.15),差异比较(t=0.57,P >0.05),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分析,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生化指标均要低于常规治疗。

2.3 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1例,出现率为1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45例,出现率为42.9%,差异比较x2=5.24,P<0.05,表明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常规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老年群体中是常见的一种急症,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当患者发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后,极易给日后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患者发病时需要及时救治。临床中一般对其采取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针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治疗,才可以有效救治患者,临床中主要以抗小血板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其治疗中需要先对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扩血管,然后尽量避免脑部组织细胞的损伤,保护未损害的脑组织,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在本研究中我们采取的是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其中氯吡格雷是一种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前列地尔可以对患者起到扩张病变和痉挛的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本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结束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t=2.85,P<0.05)达到显著水平,生化指标也达到显著水平,且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不良反应情况异比较 x2=5.24,P<0.05,均显著,以上综合分析发现,采取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佳,适合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1] 马明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7):31-33.

[2] 刘新平,郭鹏,朱海生,等.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3):356-358.

[3] 解旭东,冀风云,王婷,等.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2):71-73.

[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简介[J].临床荟萃,2009,24(8):685.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