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蟹共生应用技术研究

2014-08-15吕东锋马旭洲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稻蟹养蟹河蟹

吕东锋,汪 清,马旭洲

(1.正谷(上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发展生态渔业,生产优质农产品和水产品是目前农业发展的方向[1]。稻蟹共生技术则是目前在北方水稻种植中广为推行的一项生态、高效农业的集成技术。稻田养蟹体系利用稻蟹共生,使能量和物质向有利于水稻、河蟹的方向流动,使稻蟹共生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增加收入和合理利用资源[2]。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地区有约4 133.3 hm2的水稻种植面积,具有进行稻蟹共生技术的条件,笔者于2012~2013年对稻蟹共生进行了田间试验,以期为稻蟹共生技术在该地区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位于121°27'~122°29'E,40°45'~40°27'N。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壤 pH6.2,有机质 21.3 g/kg,碱解氮含量 96.71 mg/kg,速效磷含量 14.6 mg/kg,速效钾172.8 mg/kg,该土壤肥力在该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辽星15;试验蟹种为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河蟹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扣蟹。

1.3 试验方法 试验布置在面积相同的相邻2块田里,2田块的土壤肥力相当:养蟹田(A)0.3 hm2,不打农药,不除草;对照田(B)0.3 hm2,不放河蟹,正常打药除草,每田块分别设3次重复,栽培管理基本一致。在离田埂0.5 m的周边挖一边环沟,环沟开口0.5 ~0.6 m,底宽 0.4 m,深0.5 m,进排水口对角设置。同时加高四周的田埂,埂高0.6~0.7 m,顶宽0.5 m以上,做到坚固、夯实、平坦。稻田种植水稻采用大垄双行,宽行40 cm,窄行20 cm,穴距16 cm,约206 550穴/hm2,施有机肥 1 050 kg/hm2作为基肥,施化肥 105 kg/hm2作为提苗肥。6月初放蟹苗入稻田,放养6 000只/hm2,颗粒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每次2~3 kg,随着扣蟹不断脱壳、长大,饵料逐渐加量,定点、定时、定位进行投喂。对照田为常规稻田,种植模式与养蟹田相同,施有机肥1 050 kg/hm2作为基肥,施化肥375 kg/hm2,分2次施入,1次提苗肥,另1次分蘖肥。

采用相邻2块田对比试验,2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2田块分别选择15窝水稻进行定窝、定时测量,每隔20 d取1次水样并观测水稻生长状况,测量株高、穗长、分蘖数、成穗数和穗粒数,计算成穗率;收获时进行测产和考种。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SPSS11.5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生长及发育状况 水稻的最终产量与其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水稻产量的构成要素关系密切[3]。生长在良好环境中的水稻,其各个时期的产量构成要素均表现出良好态势。由表1可知,养蟹稻田的水稻株高略低于对照田,而每窝平均分蘖数均高于对照田,其成穗率和穗粒数稍低于对照田,每窝成穗数均高于对照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每公顷窝数×每窝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1 000等于每公顷的产量,养蟹田产量为(6 859.95±52.36)kg/hm2,对照田产量为(5 992.5 ±36.74)kg/hm2,养蟹田产量比对照田增产11.36% ~15.18%。

由表1可知,养蟹田和非养蟹田在株高、穗长、成穗数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分蘖数和穗粒数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

由表1可知,非养蟹田在水稻株高、穗长和成穗数方面均较养蟹田偏高,不能体现稻田养蟹比不养蟹稻田有优势;养蟹田的分蘖数比对照田多。这说明稻田养蟹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2.2 综合经济效益 稻田生态养蟹一方面使水稻增产,另一方面增收了河蟹和大豆,因此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效益。由表2可知,养蟹田折单产为7 650 kg/hm2,对照田折单产为7 500 kg/hm2,在不计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养蟹田的粮食产值为30 600元/hm2,对照田粮食产值为22 500元/hm2,养蟹田比对照田多收8 100元/hm2;养蟹田的投入产出比为1∶6.26,对照田的投入产出比为1∶10.66。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并未体现出稻田养蟹的优点;从总产值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看,养蟹田的总产值(36 900元/hm2)是对照田(22 500元/hm2)的1.64倍,在不计算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养蟹田经济收益(31 503元/hm2)是对照田(20 890元/hm2)的1.51倍;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计算劳动力成本),养蟹田经济效益(31 003元/hm2)是对照田(20 390元/hm2)的1.52倍。由此可见,稻田生态养蟹可以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值和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表1 不同稻作模式水稻生长发育状况的比较

表2 不同稻作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1)在稻蟹共生系统中稻田为河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饵料[4]。河蟹除了在田间担任除虫、除草的角色外,其爬行和觅食等行为不仅加快了稻蟹共生处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强土壤的供肥能力,还可以促进水稻根部的通透性,改善稻田的通气条件[5-6]。稻蟹共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分蘖,增强秧苗的抗逆性,有利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稻田杂草也为河蟹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饵料,减少了中耕除草[7]。

(2)稻蟹共生的过程中河蟹的排泄物直接排入水田中,供水稻生长使用,为稻田土壤耕作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源[8];同时,由于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也减轻了对农田环境的污染[9],提高了稻米和河蟹的质量,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杂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昆虫等饵料,人工控制河蟹的天敌提高了河蟹的成活率,稻田水质比较清洁,河蟹发病率低,再加上人工投饵,使稻田中河蟹的生长发育比自然水体更快[10]。

(4)从综合经济效益来看,养蟹田的经济效益(31 003元/hm2)是对照田(20 390元/hm2)的1.52倍。

[1]宋素梅.稻鸭共育应用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1):130-131.

[2]吕东锋,王武,马旭洲,等.稻田生态养蟹的水质变化与水稻生长关系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4):233 -235.

[3]陈温福.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闫志利,林瑞敏,牛俊义,等.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方水稻,2008,38(2):5 -8,27.

[5]安辉,刘鸣达,王厚鑫,等.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2,26(3):581 -586.

[6]沈雪达,苟伟明.我国稻田养殖发展与前景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2):151 -156.

[7]吕东锋,王武,马旭洲,等.稻蟹共生对稻田杂草的生态防控试验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8):1574 -1578.

[8]杨勇.养蟹稻田稻蟹安全生育与协调高产技术[J].北京农业,2014(1):145 -146.

[9]王昂,王武,马旭洲.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3):89 -92.

[10]陈飞星,张增杰.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23 -326.

猜你喜欢

稻蟹养蟹河蟹
浅谈稻蟹种养生态养殖技术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天津市宝坻区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
陈鸿波
稻蟹生态种养产出量及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