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境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2014-08-15许俊陈敏
许 俊 陈 敏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1 语境的内涵及分类
语境这一概念自1923年由波兰籍的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Malinowski)正式提出。他指出:“言语环境中完整的话语才是真正的语言事实”,他对语境影响话语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语境划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弗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他把语境分为既有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又有情景因素构成的“情景上下文”。1962年弗斯采用了情景语境的概念并将其拓展到语言学中,他认为情景语境是“一组互相关联的语言和非言语的范畴”。1964年,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将情景语境概念发展为所谓的语域理论,并认为语域涉及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变量值。语域的这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引起所交流的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境。后来,韩礼德和哈桑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引入三个概念,即文化语境、篇际语境和篇内语境。1972年,Hymes把语境分为: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和意图、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等。1987年,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他认为,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就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1996年,熊学亮认为,语境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也包含社会心理特征。尽管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的内涵看法各有异同,所使用的术语不尽一致,但总的概念都无大的相悖之处,彼此相互联系和弥补。
根据不同的标准语境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语境可划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前者包括篇内语境和篇际语境。后者包括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言性语境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上下文。非语言性语境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某个语言单位表达某个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非语言因素,如时间、地点、对象、场合、话题、交际者的地位和身份、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的目的和方式等。
2 语境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阅读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境。语境在篇章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两方面。
2.1 语言性语境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2.1.1 语境有助于分析和确定词义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越是普遍和常用的词,义项就越多,对语境的适用性就越强。只有当一个词或短语和其它的词语共现在同一语境时,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个单词的意义才被准确的理解。因此要正确理解篇章中的多义词,就必须借助篇章语境及上下文,这样可以瞻前顾后,纵览全局,依赖情景分析和确定词义。
2.1.2 语境有助于推测词义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推测词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语言性语境,如:定义、同位语、列举、重述、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或某些连词、副词,以及文章的综合信息等来推测该词的意义。如果文章内容涉及因果关系或对比关系的句子,可通过这种关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一般常识来进行推测。
2.1.3 语境有助于确定照应的所指对象
在英语篇章中常常通过内外两种照应来表示语义关系,而内照应就是上下文中各语言项目之间的相互照应,有着篇章衔接的功能,包括人称、指示和比较三个方面的照应。人称照应通过指示代词,如:we,he,your,her,their等来实现;指示照应通过指示代词,如:this,those,定冠词the,以及指示性副词,如:here,now,then等来实现;比较照应则是通过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形式以及其他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语,如:same,so,such,other等来表示前后照应关系。所有照应的所指对象,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确定。
2.1.4 语境有助于确定句子含义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其含义是不能通过句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的,而语境能够解决语言模糊或歧义现象。例如:He hit the man with stick.这个句子如果按照语法结构来分析就有两种解释:
(1)如果句中的“with stick”作状语,该语句可以理解为“他用棍子打了这个人”。
(2)如果句中的“with stick”作定语,修饰“the man”,那么,此句话可解释为“他打了那个拿棍子的人”。
其意思到底是哪一种解释?无法判断。如果有上下文语境,或者在一定的背景语句中,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也就是说,理解语句离不开语境。在特定语境中语义信息的内容可以成为正确理解语言符号所在的那个表达式的关键。
2.1.5 语境有助于确定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省略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阅读篇章的语义连贯并不完全依赖表面语言形式上的粘连,句际之间常会出现表面上的脱节现象,省略之处实际上蕴涵着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或称语言交际时的前提。若不能填补省略成分,就会中断理解。要想准确理解篇章中的省略语义,读者就得根据上下文语境所提供的线索,运用文化和交际语境知识做出合理的联想、分析、推理等认知过程,才能理解其完整的意义,并确定被省略掉的内容。
2.2 非语言性语境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2.2.1 语境有助于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
语境对于言语表达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人们在交际时,并不是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借助语境中特定的情景意义来调整不相适应的言语形式,创造特殊的表态方式,激活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在词中传递信息,在句中表情达意,使模糊的信息具体化,进而补衬语言本身的意义,以传达言外之意。如果没有一定的情景语境,我们便无法正确地理解篇章的含义。
2.2.2 篇外语境有助于消除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语言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由于读者和作者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集团。在各自语言体系、思维方式、社会行为、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文章的语言结构、修辞色彩、乃至背景知识等内容对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读者下意识作出的一系列判断不能形成合理的逻辑顺序,甚至有悖于常理。因此,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篇外语境的理解,即与言语活动直接相关的情景语境和更大范围的文化语境,包括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常识及背景知识等对篇章进行解码,在有关理解空挡中填入新的成分,以弥补语言层面文化含义的缺失,再把所获得的语言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以便成为永久记忆。这样就能达到篇外材料的理解,从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习惯性思维对理解的影响。
可见,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在篇章解读中能起到制约和限定语义,解释交际参与者的言外之意,理解篇章的深层意义等作用。语境是篇章产生的基础,篇章解读也同样要借助语境才能准确而有效。
3 语境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相结合的复杂解码过程。读者如果不能对篇章所涉及的语境作出正确的理解,就无法对篇章进行符合作者意图的解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作者所设置的语境的解构和重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如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3.1 构建语境,激活大脑中的共有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前给他们补充有关理解语篇所需的文化语境,并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使他们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注意文化语境的差异,把语篇阅读和文化语境结合起来,为学生阅读前建立一个适合的语境,填充认知语境的缺损部分,有助于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深层次的理解。例如:If there’s ever been doubt about the value of education,the recession erased it.The unemployment rate for people with a college degree or higher is well below 5percent.For high school grads,it’s above 9percent,and for those without a high school diploma,it tops 14percent.Clearly,education pays.
此例中第一句话中的“recession”不能根据词典上的概念意义来理解,这是由于高语境语言要求含蓄,强调“空白美”,很多信息已存在于外在环境或个人体验,过多的叙述会使文章冗长,所以作者在表达时将那些不言自明的历史文化背景内容在文中省略了。因此,在阅读理解“recession”这个词项时,我们可以通过下文中的语言线索,即关键词项“The unemployment rate”来激活大脑中的共有知识,联想到“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遭受的经济衰退”。这样就能推断出上下文之间内在性的逻辑关系,把零碎的信息串连成一个整体,弥补语言层面文化含义的缺失,使语句中没有明确表示出的信息具体化、整体化、明朗化,从而使话语表层的不和谐统一在思想内容的深层。所以,第一句话可理解为“如果有人曾怀疑过教育的价值,那么经济萧条时期的就业状况则消除了此类质疑”。
3.2 借助认知语境,推导段落意思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对段落意思的推导离不开语境。无论是对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都是需要借助认知语境来进行动态性地推导其含义,从而产生新的语境效果,即产生关联。例如:Turkish coffee is made in a special metal pot with a long handle.The coffee is placed in water in the pot.It is heated until it rises.Then the pot is removed from the heat until the coffee goes down.This procedure is repeated three times.
根据以上段落的语义表征和类联接(语法规则),学生可以建立假设图式,随着语境信息的丰富和补充,建构出命题内容和命题态度,把握段落意义发展的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从而在大脑中进行综合加工,促使学生有效形成有规律的概念域,并建立其间的有机联系,于是就能推导出此段落的意思为:In a metal pot Turkish coffee is heated three times.
3.3 根据上段语境,预测下文内容
在对相关语境因素进行构建后,要求学生在接受篇章的同时即刻预测下文将可能出现的内容。例如:There are so many good reasons for you to be a couch potato.Television is good before-breakfast entertainment.Television is good after-school entertainment.Television is good before-bed entertainment.Everybody watches it,so you have to watch it too in order to talk about it with friends.Otherwise you cannot say a word,which makes you look like an idiot.
But……
从此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了第一段落的语境“成为电视懒虫有许多理由”和第二段落的逻辑衔接词语“But”,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篇章语境预测第二段落的大概意思,即“不看电视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从而减少不确定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此例中的逻辑衔接词语“But”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不仅显性地表达了“但是”的概念,而且隐含着作者思维的对比性和转折性。同时,“But”还是表明作者意图的信号词,是准确、流畅贯穿整个第二段及表达段落内深层次的重要的衔接纽带,能有效突出英语语篇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衔接特征。相反,如果在第二段落前没有使用逻辑衔接词语“But”,此例中的两个段落之间缺乏明确的篇内衔接机制,使篇内成分之间的衔接力减弱,两个段落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在语言结构上显得松散,语义上下不连贯,也不利于学生预测第二段的大意,预测就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方向。
3.4 重构阅读语篇段落语境
在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文中的语言情景,即各段落的主题句,并通过此语境回忆其相应的语义链来还原篇章段落的信息意图。以英语语篇“运用中国饮食方法来解决美国的健康危机”中的五、六、七、八段为例:
主题句:You Want to Achieve True Balance and Harmony in Your Diet
语义链:illnesses,balance,consume,yin foods,yang foods,take something seriously,treat,ingredients,healthy,maintain
从此例中可以看出,语义链中的这些词项可以共现在同一语境中,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在篇章语义的约束下,必然具有某种连句成篇的衔接力和实现语篇连贯的功能。在重构语篇段落的过程中,学生要把以上主题句和语义链中的词项作为基本语境,并高度注重词汇的语言本体语境——语言本身构成的语境、短语语境、句子语境、语篇语境和文化语境。此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逆向重构作者选择词项的认知心理。也就是说,学生要根据语义链中的特定词项进行联想、扩展等手段来重构、调整、顺应与作者认知语境的假设,从而提炼出能够充分体现类联接和搭配的语境,使其变成流畅、地道、上下连贯的段落,达到与作者在认知语境上的趋同,实现重构段落语境的教学目的。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重视语境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有利于理解的语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篇章的逻辑推导能力、预测能力、重构能力等。事实证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联系语境、语篇,才能准确地理解语言,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1 Halliday,M.A.K.& R.Hasan.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 McCarthy,M.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Press,1993.
3 Sperber,Dan& 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Cambridge:Blackwell 1995.
4 刘辰诞.教育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
5 胡霞.略论认知语境的基本特征[J].语言文字应用,2004(3).
6 王雪玲.认知语境对英语阅读效果的制约和促进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7 任绍曾.词汇语境线索和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