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相融合的发展研究
2014-08-15王纵横闫涛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郑州450001
□ 王纵横 闫涛(郑州大学体育系 河南 郑州 450001)
1、研究目的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担负着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任务。当今社会体育教学的研究、探讨的重点便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创新能力。素质拓展训练通过利用天然的有利环境或是认为建设的场景等为依托,以参与者对自身心理的挑战为出发点,以达到参与者实现其自身“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具有安全性、挑战性的实践活动。研究表明,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当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艰苦作风、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深化体育教育体质改革以及推进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与素质拓展以及素质拓展与高校体育教学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
2.2、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系统分析研究。
2.3、访谈法调研法
对河南省高校的体育教师和素质拓展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和调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当今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掌握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不仅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打开知识大门。通过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是在大学教育中展开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缺乏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能力,性格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弱、对社会依赖性大等是当今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3.2、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相融合的必要性
(1)促进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个性、弘扬学生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三大特点,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去面对各种挑战将是现代教育的侧重点。素质拓展训练无疑在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道路上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训练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一方面可以看出,素质拓展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拓展训练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
素质拓展训练利用先天条件、自然环境这是与其他传统训练方式的不同之处,训练项目多、训练方式灵活多变且极具吸引性,可充分利用校园及周围环境,因地取材,合理配置,在节省学校经费的同时也让学生能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及锻炼意义的课程安排,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双边。
素质拓展训练内容的合理设计,是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需要高校教师的不断探索、实施,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生理及个人的特点,合理设计训练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加以完善,达到真正的教学双边,以保证素质拓展训练的顺利开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能够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团队的作用,主动积极地乐于与他人合作。把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2)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是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是教育理念上的创新。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而且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的多种功能和健身价值,对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仅有切实的影响。
4.2、建议
(1)将素质拓展课纳入常规教学计划。
应将素质拓展训练课作为大学体育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纳入高校的常规教学计划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做出具体的学分规定。可根据学生教学计划的安排,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些不同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
(2)加强对素质拓展课的师资建设与培训。
具有专业知识的培训教练素质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训练目的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开始素质拓展训练课之前必须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首先组织老师学习相关资料,熟练掌握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内涵以及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在掌握拓展培训的技巧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将素质拓展训练俱乐部科学的训练方法与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设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课。
[1]陈奎庆.找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4).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