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治疗
2014-08-15夏青青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 夏青青(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的学生,以后面临的就是体育教师的职业挑战。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及在长期的训练和代课实践中发现一条规律,那就是在大学中有许多学生愿意上体育课,但是在体育课上就活动一会儿就不在运动,甚至有的是一点都不运动;再就是有的学生直接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达到厌恶的程度。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分析而得之这不仅与大部分学生自身还与体育教师有关。因此有必要探索体育学习中心理障碍的基本表现状态,讨论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与不同的体育学习阶段对学生产生的不同心理障碍,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技术和采取相对的教学措施,有意识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控制学生的心理障碍。以下是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及在大学期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现象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
1、体育教学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认知与适应心理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轻微的心理异常。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有许多种,通过调查和分析,在体育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客观原因
运动项目的规律、器材本身的特点,气候环境变化,所学技术有一定难度或危险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例如,有的教师只看到学生掌握动作差,技能形成慢,不分析其原因而一味的训斥和羞辱,对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和已取得的微小进步不予以肯定,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只会越来越大,有困难不敢说,自己又无法处置,这些是导致学生恐惧对体育课没兴趣的直接原因。
1.2、主观原因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问题,认为只要把语数外学好,体育成绩无所谓,对体育学习冷漠;身体条件欠佳,运动能力较差,缺乏兴趣;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时,会产生缺乏信心、气馁、畏缩不前的心理障碍。自己或他人完成动作失败或受伤的条件反射,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导致产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害怕自己的运动技术或成绩遭人讥笑而不愿进行体育活动;因场地条件差、怕苦、怕脏的消极思想,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情绪。
2、基础差时悲观失望,身体疲劳时情绪厌倦,动作危险时紧张胆怯
动作难度大时畏缩不前,场地器材差时沮丧,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学习负担重精神不振等。产生心理障碍的复杂因素告诉我们要根据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是我们现代体育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学生的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2.1、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般来说,当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具备了应付难度较大和有一定风险性的动作的能力时,胆怯、恐惧的心理障碍会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因此,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策略。
2.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1)室外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室外的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第一印象和感觉的是场地的布置和安排。一个好的场地器材布置会无意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潜意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能使学生集中注意于教学活动,自觉、努力的投入体育课的学习锻炼,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2)降低难度法和动作分解法。把一些难度较大、比较难掌握的的动作分解成几个与该动作相关联的难度较低、学生容易掌握的动作,在这些单个动作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克服学生害怕动作失败的恐惧情绪。在跳跃学习中,降低山羊或跳箱的高度;在跨栏教学中,用橡皮筋代替栏架等降低器材的难度,使学生在低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学习动作技能。
(3)保护帮助法。这是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加强保护和帮助能形成良好、安全的锻炼环境,教师应在备课时要对学生在练习中可能会遇到的产生恐惧的练习做好充分的保护方法,增强安全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那些缺乏勇敢和意志品质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应加强保护,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集中精力克服外部困难。
(4)表率暗示法。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好学生练习的先后顺序,将动作技能好的、胆量大的学生排在前面,动作技能差而胆怯的学生安排在后面进行练习。利用胆大的学生的完成动作的轻松来影响胆小的学生。这种“带、促、赶”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大胆尝试,从而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
(5)教师的谈话技巧。教师在讲解某个动作时说:“这个动作难度较大,比较难学。”这么一来,学生会更加认真的去听老师讲解,看示范。学会了的同学会有较大成就感,领会较慢的同学,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因为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进步,选择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是直述式的,可以是委婉式的,还可以用幽默的语言,以求收到更好的效果,不仅要对学生的错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指出,,帮助学生分析动作失败的原因并指出克服的方法 ,更要对学生的练习及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的评价。
(6)激发学生学习的勇气,提高自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技能,在难度较大的动作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做的轻松自然,协调自信,这样有助于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讲解中,激发学习热情,练习中,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暗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注意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
3、结论
心理疗法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正确的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障碍,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心理疗法,针对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季浏.体育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
[4]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5]杨贵军,张新安.体育锻炼对心理缺陷的影响和改善作用[J].体育学刊,1999,(05).
[6]刘谨,汤吉华.体育教师与学生谈话的技巧[J].中国学校体育,1999,(02).
[7]周烈钧.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