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职校大学生交际的影响*: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8-15昌莉丽李清秀窦怀振安益强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生生活学生

昌莉丽,李清秀,窦怀振,安益强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2.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目前,在高职校学生当中,QQ、微博、微信、飞信、人人网、校园论坛等这些以网络和手机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当中,成为学生当下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多达5.91亿,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上网设备上,使用手机上网人数达到4.64亿,占到78.5%,不可否认,新媒体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促进了知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方便迅捷,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巨大。因此,调查新媒体在我院高职学生中的使用情况,研究新媒体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将对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热衷于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原因分析

做为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新媒体信息量丰富,搜索娱乐功能强大,集学习,娱乐,休闲,交友等功能于一体,使用起来方便迅捷。在调查的学生当中,拥有一部价值不菲功能齐全的手机常常成为学生炫耀和攀比的资本,“有事找百度”也成为学生的口头禅。新媒体在学生当中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将不可避免的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学生交际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调查报告显示,我院高职生大多是95、96年左右出生且独生子女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一方面他们个性张扬,喜欢表达自我,希望得到他人认可,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叛逆,桀骜不驯,常常认为身边的人不能理解自己。与传统交往模式不同,QQ、微信、网络论坛、博客这些新媒体的使用不仅能让两个不同地区的人突破时空,结交新朋友,及时互动,还能让学生在网上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以各种形式来表示自己。就以时下在学生当中使用最普通的QQ为例,在调查的学生当中,平均每人至少拥有一个QQ账号,至少拥有50个QQ好友,学生们不仅可以在QQ上和自己认识的好友互相聊天、关注、留言,而且通过查找功能比如查找性别、地区、爱好等加他人为好友,这样互不相识的两人突破时空的限制因为某个原因互动联系起来,完全不需要去考虑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等现实因素,只要谈的来,就可以交往互动,畅所欲言,这样无形扩大了学生交友的渠道。另外,通过查找群,还可以认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比如班级群,学生志愿者群等等,学生们在群里发帖,即时性的聊天讨论,交流心声等,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在网上寻求咨询帮助,展现自我,发泄烦恼,产生共鸣。随着QQ功能的完善,QQ空间日志、QQ签名、QQ农场、QQ游戏等功能应运而生,学生们有事没事晒个照片,写个三言两语发泄下烦恼,晒晒小心情,评论个时事都在网上一一展现出来,这充分反映了学生们想要展示自我,渴望被关注,并乐于分享的特征。新媒体的灵活互动,开放、虚拟、去权威化等特性正好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交往需求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网络4G等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促进了这种新的社交方式的发展。

二、新媒体对高职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虽然新媒体以其开放、多元、虚拟、互动、迅捷等特点丰富了学生生活,扩大了交往范围,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加自由和顺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愈加显现出来。

1.过分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交友活动,却忽略了身边的亲情、友情

如今,不管是在网吧还是智能手机终端上网,对于我院高职学生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学校周围网吧林立,根据我们的调查,70%的学生手机都具有上网功能。然而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没有考研、考证的压力,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大部分学生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面对流行的各种新媒体社交平台,很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不仅自习课上QQ声此起彼伏,甚至上课时都能听到QQ的上线声,学生课堂上不是忙于思考,和老师互动交流,而是埋头于手机,醉心于经营自己的网络平台,甚至连考试答案都要在网络上咨询百度。然而沉溺于新媒体社交的时间多了,现实当中与人交流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正如中央电视台所做的公益广告“人手一键盘,亲情被隔离”,身边的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许多人醉心于和网友互动,却懒得和身边的人面对面的交流;许多学生一个月的手机费用很高,但是70%却是用在上网的流量,而不是给父母的问候电话上;许多学生的课外时间浪费在新媒体的交流平台上,而不是图书馆的阅览室、学校的操场;许多学生宁愿“宅”在宿舍挂在网上,也不愿在现实当中和朋友一起聊聊天、逛逛街、做做游戏,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

2.对新媒体的追捧使高职生人际交往中过于自我,缺乏责任感

作为95后的学生们对电脑软件的熟悉和网络接触由来已久,面对学习生活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他们往往会依赖于从网上找信息,通过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来排解心中的烦恼,寻找他人的帮助。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在来校就读之前,互不相识的学生们就已通过QQ群、微博的方式互相交流,对学校有了充分了解,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方面学生们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乐于网络上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晒自己的生活,稍有不满便上网发泄排解,抗压能力缺失。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思想观念尚不成熟又很容易受到他人蛊惑,学生热衷于在网络上炫富,攀比,以“恶搞”为乐趣,以戏谑为时髦,崇尚非主流,乐于颠覆,甚至出现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虚拟的网络让学生们不必担心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所造成的后果,一关机就能全身而退,久而久之,这种盲目追求自我,不负责任的行为就会映射于现实生活当中,造成学生责任感缺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盲目攀比,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主义精神,缺乏团队精神,非常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3.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学生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缺乏信任,交往流于表面

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再好,但毕竟是虚拟空间,很多人以匿名,甚至多重身份进行交流,网上信息虚假难辨,而高职生人生阅历尚浅,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自我防御意识,个人隐私很容易泄露和被侵犯。加上对问题的看法简单、片面,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被他人利用,误入歧途。在我校尽管再三强调了QQ交友需谨慎,但是每学期都有因QQ交友不慎被欺骗,QQ言语不当,拉帮结派而出现的打架斗殴事件。谎言充斥整个网络,学生们热心网络社交,QQ、微博好友动辄上百,但是交友却是泛泛之交,很多人都是朋友的朋友或是兴趣相投的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交集,而身边了人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对网络上的虚拟感情和承诺的不信任折射到现实中则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冷漠猜疑,孤独封闭,同情心和爱心缺乏。

三、在新媒体时代影响下,如何引导高职生的人际交往

1.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学生自己的社交网络圈,充分开展班级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

新媒体时代,网络无处不在,一味的堵和防解决不了问题,引导才是关键。做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积极意义并将其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比如我校高职生的班级建设,几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QQ群,在这个群里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存在,活动可以在群里及时通知;有什么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群里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在群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空间,作为95后,经营自己的空间,记录自己生活和思想的点点滴滴已成为学生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时尚。而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班主任通过这个群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既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了解学生诉求,和学生们一起探讨班级建设管理问题,也可以和个别学生私聊,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工作。另外学生的QQ空间也是班主任充分认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爱好甚至家庭等各方面的最佳渠道。同样,还有其他新媒体如飞信等在学生管理方面也是效果显著,学生们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我们都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到学生个人和家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的沟通迅捷,既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各项工作开展,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班级团结。

2.建立“1+1”校际协作模式,构建网上网下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人际交往

在对我校五年制高职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精神生活、人文素养、基本礼仪、生活理财等各方面却是一片空白。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有的是独生子女,有的来自于单亲家庭,还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成长环境让学生们普遍比较孤独、任性,自控力差甚至缺乏教养,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关爱,学生就会沉溺于网络,在网上寻求寄托和帮助。该怎么解决这种情况呢?与其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虚拟社交,不如在现实生活中为学生寻找良师益友。为此,我们建立了“1+1”校际协作模式,通过和本市本科院校中的优秀学生志愿者合作,一方面组织学生们进行联谊活动,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交流,在这个搭建好的网上网下平台,学生互相帮助尤其是通过高等院校学生对高职校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榜样作用来解决学生生活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依靠新媒体平台和现实生活中的互动既满足了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又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成长。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发现曾经的问题少年,沉溺于网络的学生们开始知道每星期给家长打电话了,对班级活动更加热心了,学习的意愿增强了,也知道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等等,学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无疑是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积极引导的结果。

3.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积极传递正能量

网络上信息繁杂,内容良莠不齐,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很难明辨是非,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网上交往和学习生活呢?校园网甚至建立专题网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网站上举办一系列的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我校每年举办的“六心”教育,人际交往基本礼仪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学生们既可以参加现实中的活动,也可以在学校网站论坛上交流讨论学校管理、班级事务、校园活动,甚至课程学习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我们还可以把一些讲座、视频、学生活动图片,定期发布在网上并不断更新,学生们可以自由学习、观看、交流和讨论,学校领导和老师则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需求等。因此,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关注学生生活,开展校园活动,经常把正面积极的东西传递到学生心里,才能让学生学校生活充实,人际关系和谐,百无聊赖寄托于网络时间自然减少、内心逐渐充满正能量,精神有所追求,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1]张利蕊,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3):111-113.

[2]吴娟.浅论数字技术时代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微博为例[J].新闻传媒,2013,(8):114-115.

[3]雷利娟,肖君政.新媒体冲击下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嬗变[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90-92.

[4]邱刚,刘洁纯.新媒体环境下“90”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新特点[J].北京教育,2010,(5):34-36.

猜你喜欢

高职生生活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漫生活?阅快乐
学生写话
生活感悟
学生写的话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