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主体及其作用*
2014-08-15游涛
游 涛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处,湖北 武汉 430080)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对于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主体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翟向阳、张亚华等人的文章有所涉及,但均是就其中的某一个主体进行分析,没有系统的论述。本文提出,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是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主体,并对它们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论述,为职业院校更好地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参考。
一、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主体
严格的讲,产学研合作教育,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会有很大不同,参与到其中的组织和部门也会有所差异。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政、企、校的共同参与。
1.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既然是教育,就必须由学校来承担,这是学校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是学校的自发探索,然后才有企业的积极参与,然后再上升为国家的教育战略。
2.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企业: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服务主要是面向企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培养成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的应用性人才。没有企业的参与,就没有职业教育的质量。而企业要获得高质量的员工,也必须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这既是企业的需求,也是企业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可以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充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达到校企“双赢”。因此,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企业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其中的利益主体,也是实施主体。
3.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政府: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所以,实施与不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否正确贯彻。对这样重要的问题,政府要过问,要统筹,要领导。而且,产学研合作教育,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要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少政府的指导、统筹、协调,很多实际问题也难以解决。
以上分析表明,政、企、校都是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主体。
二、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作用
1.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作用
(1)政策、法规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指导产学研合作教育,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要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也强调,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要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推进了校企合作制度化。
(2)行政部门的领导、协调和督促作用。国家除了运用政策、法规对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外,还需要发挥行政部门的领导、协调和督促作用。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纳入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切实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领导,使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其次,行政部门可以动用行政资源协调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以有关的法规、政策为准绳,以推进合作为基本工作原则,面对现实,解决合作教育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冲突、纠纷和麻烦,提高合作教育的效率,实现校企政三赢。第三,行政部门有教育督查的职责和义务,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定期检查学校是否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措施怎样,效果如何。然后依据检查情况,促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检查督促学校还可以反过来完善规划,改进指导。
(3)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平台。一是政府出面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本世纪初,教育部在湖南永州、湖北武汉和江苏无锡分表召开了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三次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这三次会议对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是政府出面搭建务实操作平台。例如,丹东市由市领导任组长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系会议制度;安康市教育局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局,共同建立校企联动机制,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为教师提供更多到企业挂职锻炼机会,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武汉市将建设3个职业教育园区,由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政府搭建平台,无疑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
2.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作用
(1)促进办学体制的改革。企业参与办学,改变了过去由政府独家办学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如企业独立举办学校、入股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共同开办专业或二级学院、订单培养、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2)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院校是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与之相适应,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改变培养模式。没有企业参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因此,企业的参与,必将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3)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企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学生在企业从事实际工作,能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和就业取向,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远比家庭和学校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对这些从家门到校门的学生来说,企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企业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学校不可替代作何用。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可见,企业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必要途径,离开企业,无从培养双师型教师。
(5)拓宽经费渠道,改善办学条件。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学校拓宽了经费渠道,改善了办学条件。许多企业在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和助学基金,奖励优秀学生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帮助贫困学生;还有许多企业为学校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同时,学校承担企业的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也为学校增加横向科研经费,提高了科研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得越好的学校,不仅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条件也会有较大的提升。
3.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作用
(1)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起者。从我国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看,产学研合作教育首先是学校的自发行为。学校为了使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解决当时实训条件落后、办学投入不足、办学信誉不高的实际困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效,而后被政府推广,并得到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从现实来看,学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最积极、最主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
(2)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实施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课程开发、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理论课教学、实践课教学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要由学校遵循教学规律来组织实施。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作用,更多的是要通过学校来发挥;政府部门的立法保障和政策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目的也只是对学校的帮助与促进。所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归根结底要靠学校。学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的关键。离开学校,其他实施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将无所作为。
(3)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持续发展机制的保障者。要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久、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科学的体制、机制和稳定的组织管理机构来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组织管理机构,通常都是设在学校。目前,各职业院校都设立有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组织管理机构,如校企合作办公室、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等。尽管称呼不同,其职能都一样。有的院校甚至改革学校的整体架构,以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撤销系级建制,建立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这些机构同时也是院级的对外服务实体机构,以独立法人资格统筹组织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以及社会培训,产生了极大的效益。不同时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企业可能不同,但任何时期,学校都必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因此,学校必然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以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具有“官、产、学”合作的特色。政府、企业、学校都是产学院合作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起者、实施者和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者。但是,如果缺少政府的指导、统筹、协调,产学研合作教育就失去方向,许多实际问题也难以得到解决;如果没有企业的积极介入、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就失去依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产学研合作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本文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关系作了详细论述,而有关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1]翟向阳,潘立本,钟文乐,王建.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行政功能与作用[J].职教论坛:综合版,2006,(02):23-25.
[2]张亚华,张开拓,梁蕊.产学合作教育中企业的地位与作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3):20-21.
[3]王绍海,高等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59.
[4]王晓艺,李鸿,丛春华.市政府搭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平台[N/OL].丹东日报,2008-4-22[2012-11-12].http://www.ddrb.cn/news/yw/20080422082817.html.
[5]周元旬.市教育局争取职业教育项目资金近亿元[N/OL].安康日报,2012-8-23.[2012-11-12].http://sjk.akxw.cn/kjzk/html/2012 - 08/23/57171.htm.
[6]陈谟开.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新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24-225.
[7]易鑫,樊曜.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N/OL]中国教育报,2010-4-21[2012-11-12].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0-0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