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封建时期的历史流变
2014-08-15董宇马杨黄洪利杨俊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 董宇 马杨 黄洪利 杨俊(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任何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生长土壤,都必然与其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形态存在一定的联系。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起源,斟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定义,分析其社会不同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所处的历史状态,从而探索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特征才是研究的根本所在。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
1.1、人类生存技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进步
原始氏族部落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艰苦,饱受野兽侵袭与折磨,依靠采集、狩猎、捕鱼等基本技能维系生存与繁衍。在长期的演练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基础传教,提高生存技能,更好的繁衍和壮大原始部落。如蒙古族的狩猎工具“布鲁”用于打击飞禽等动作。又如怒族的“过溜索”等技能不仅成为了人类社会原始生存需要,而且还推动了体育文化的进步。
1.2、战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如满族的骑射在战争中往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清史稿》载:“弓马之利,以定天下”,由此看出熟练弓马,对战斗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1.3、宗教的多元化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图腾文化成为宗教演变的先祖。图腾从最初的部落亲属与祖先逐渐被神化和人格化。从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逐渐过渡为原始宗教信仰,在形式上与内容上呈现出了多元化形态。如彝族的“荡秋千”最早源于几年星神;而摔跤主要在传统节日“密枝节”和“火把节”举行,用于娱神、祭祀、求雨等宗教色彩。还如满足的“射柳”与“中幡”、藏族的“跳锅庄”与佛教圣地少林寺的“武术”等等都在宗教的多彩形式中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宗教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
1.4、娱乐与养生完善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
经济促进城市兴起与发展,也逐渐形成了雏形的商业与文化中,以满足生活需要的文娱活动相继产生。西汉刘向《别录》中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自战国之时”。《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足球与风筝这两项运动至今流传并被发展兴盛。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养生”是一颗璀璨明珠,在人们医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时,养生理念就开始形成。后在《吕氏春秋》与《荀子·天论》中阐述的“动以养生”思潮的兴起为养生术提供了更为进步的理论基础。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流变
2.1、封建社会初期的历史流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至三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基本形成和初步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文化的基本格局也预见雏形。
(1)军事体育文化的流变。
秦汉时期,军事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当社会社会制度、经济、军事、科学的严格束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分途;武器改良;兵种与作战方式升级。其一,武秦朝重武,至汉武帝时又独尊儒术,统治君主对文、武重视的思想也决定了教育、军事、政治的利弊取向。但同时由于“为武则非文”的立场存在,也大大促进了武学在军事训练与社会教育形式上的专门化,使武学在一定程度得到大大提高。其二,秦汉之际,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提高武器杀伤力以及提高作战效率的骑兵成为军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其三,汉代初期,兵种的划分也随着自然条件与习俗而各有分工:部分分为车骑、材兵与楼船。武艺分为骑射、剑术与手搏,正是在这个时期,是军队的武艺发展得到了促进作用。
(2)宫廷文娱活动的出现。
百戏中,每种戏中都蕴含着体育文化元素,角抵运动就为其一,并得到宫廷娱乐的重要运动形式。角抵在秦时期进入宫廷,与杂技、魔术、歌舞等同台竞技,故称“角抵戏”。西汉时期,据《大宛列传》中记载:“角抵奇戏岁增变,甚盛益兴,自此始”。之后百戏中的“寻幢”、“履索”、“冲狭”等杂技类表演也陆续进入宫廷,使技能类与角力类的文娱体育运动以娱乐表扬的方式得到进步。
(3)民族体育文化的导引。
秦汉时期,庆典中的表演与肢体活动往往与宗教节日、祭祀活动相关联,在这一时期,竞渡、舞龙、登高与驱傩运动成为主要宗教活动的表演形式。在这些活动中,都是封建时期人们想通过参加这些户外活动的虔诚行为来实现感动神祗,使之庇护自己,保佑生命,达到驱邪防病、长命百岁、平安幸福的目的。
2.2、封建社会中期的历史流变
两晋到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这一时期社会多动荡,也是我国民族融合最为迅速的时期。军事体育制度变革、娱乐体育与养生体育的昌盛发展以及竞技体育与女子体育的广泛开展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进步与繁荣。
(1)武举及府兵制奠定军事体育的基础。
西晋时期中权术而轻武,使武艺及军体未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种“文弱”与“明哲保身”等颓废之风一直延续至南朝时期,直至北朝,武风渐盛,后经北魏、隋唐一直延续,唐代创立武举制与府兵制,改善了习武者的社会地位,推动了武艺在民间的普及与提高。
(2)精神生活成为娱乐体育发展的主要素。
封建社会中期,娱乐体育成为了宫廷与民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政治环境允许娱乐体育的持续发展,并鼓励发挥民族体育的精神愉悦作用来满足帝王将相与文人墨客的精神,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3)女子体育成为封建社会的亮点。
受封建社会的礼教习俗,女子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但随着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与交流,影响了女子的社会地位并降低了女子参与体育与社会活动的束缚,尤其是在唐后武则天称帝的缘故,女子参加社会活动更为频繁。当时在唐代,女子多参加蹴鞠、击鞠和步打球等运动,后来增加了舞蹈、围棋、拔河、秋千、抛球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2.3、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流变
北宋到清末(960-1840),政治、经济的衰退,使民族体育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束缚,也失去了与国际竞争的机会,这也是我国民族体育的莫大损失。
(1)武术体系的形成。
宋明时期是我国武术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武术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理论体系与流派。以“仁”为核心的武德思想;以“气”为本体的武术内核;二者构建出武术的基本理论,并形成了五行、八卦、阴阳等武术类别。
(2)学校教育与休闲体育的形态演变。
民族体育运动形式由盛唐时期的对抗性与竞技性的体育运动蜕变为宋元时期的娱乐性、规范化的形式特点。宋元时期,较为兴盛的体育项目有蹴鞠、马球、捶丸、角力与冰嬉等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许多运动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表演项目。
(3)导引养生术的规范与科学发展。
导引养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朵奇葩,许多文人术士将其发扬光大。在北宋时期,诗人苏轼,号东坡居士著有《养生诀》、《问养生》、《养生论》等著作,是养生的实践经验得到了理论上的普及。宋真宗年检,导引之术的形式主要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的调理运动,“八段锦”正是这个时期被传承下来的。
5、结论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过程:原始生产的必要推动其进步、战争的残酷促进其发展、宗教的多样化丰富其内容、娱乐与养生完善其形式。这四个过程都不能脱离社会制度而独立存在,既有其文化特征,又顺延相符,描述着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演进过程。
(2)公元前221年至清末1840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兴衰与起伏,发展与蜕变,崛起与颓废。在这一特定的社会时期,军体制度的得到健全,武术体系的基本形成,娱乐体育的相对正规,养生导引术的不断进步等等都印证了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1]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岷,李翠霞.人类表演学视角下古希腊祭祀竞技赛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
[3]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4]王岗.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5]张晓欣等.我国岁时节日中的民俗民间体育活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