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诗歌按题材分类教学法

2014-08-15简先标

语文学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评析古典古诗词

○简先标

(福建省南靖一中,福建 南靖363600)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诵读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青少年的灵魂,追求崇高的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他们诗篇的格调和神韵,他们的人格理想,他们的人生境界,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熏陶着我们,感染着我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我们的血脉和魂魄,人文素养逐渐提升,使我们逐渐成为既有本土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高智商、高情感、高品位的现代人。

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中学生整天面对的是“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大量的、重复性低水平训练,占据了课内课外的时间,他们失去了玩的权利,失去了童趣,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选择阅读经典。在中小学,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教育严重缺失。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诗歌,他们对古典诗歌的语言解读困难,不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不了解表现手法,体会不出诗中隐含的思想感情。鉴赏诗歌也找不到恰当的方法,结果或者是凌乱的简单背诵,不求甚解,或者是一头雾水,不知所学。长此下去,逐渐失去了对诗歌这种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即使是为了应付高考设的“诗歌鉴赏”专题,也是急功近利,老师肢解灌输,学生生吞活剥,做题应试,与感悟鉴赏相距十万八千里!强化中学生中国古典诗歌教育刻不容缓。

二、探究的具体方法

如何强化中学生中国古典诗歌教育?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路径,并带着他们上路,进而引导他们学会寻找和开辟路径。面对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多方学习,潜心钻研,刻苦实践,努力探究,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古诗词鉴赏方法,顺利完成古诗词鉴赏的教学任务。发掘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吸收中继承,在传承中创新,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诗、背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记诵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利于“立人”,又有利于“学文”。程千帆先生说“背诵名篇,非常重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巧妙。它可以使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因此才有可能由于对他们非常熟悉而懂得非常深透”。读什么样的诗,背什么样的诗?

要把中国古典诗歌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提供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性的按题材分类的诗作,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感悟,同时还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与诗歌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感悟,品味。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掌握方法,学会鉴赏,学会评析,构建古典诗歌鉴赏评析模式,进而创造性地解读诗歌意蕴。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分类教学法。分类教学就是依据诗歌的不同内容、题材、风格或形式进行归类的联系或对比学习。

教育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很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暂得可怜的寿命。”布鲁纳指出:“要帮助学生了解那些看起来似乎无关的新的事实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与他已有的知识也是有关的。”

分类,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完满的结构”,它将帮助学生发现新学的诗歌和过去学过的诗句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而这些联系正是将它们牢牢地“捆绑”在记忆中的一根根“丝带”。

所以我们在进行一首诗歌的教学时,不能“就诗论诗”地单讲一首诗歌,而应该按照一定的“分类”进行广泛的联系和对比。在这样的联系和对比中,诗歌的思想内涵、写作手法、风格特点就会明朗起来。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量接触古典诗歌优秀作品,必将使其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古典诗歌优秀作品按题材内容分类:

第一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田园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重点介绍以王、孟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谢开创的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下启中晚唐山水田园诗乃至宋、元山水田园词曲,从纵的方面彰显山水田园诗发展的脉络。

第二类“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诗,按吟咏的不同对象分类编排:鹧鸪、鸳鸯、雁、燕、马、鼠、蝉、柳、梅、杨花、菊花、芭蕉、草、月等,同一个意象,不同的作者赋予的意蕴是不同的。

第三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征战诗,根据边塞征战的思想内容,按照以下顺序编排:渴望建功立业、效命疆场、以身许国;塞外生活的艰辛,久戍边塞将士的怀乡思亲;连年征战的惨烈,反对不义战争,表达厌战情绪;边将疏于戒备,讽刺朝廷将非其人;希望化干戈为玉帛,表达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

第四类“咏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史怀古诗,按吟咏的不同对象分类编排:春秋吴国(吴王、西施、越王)、息夫人、王昭君(毛延寿)、项羽、贾谊、诸葛亮、赤壁、金陵、骊山、潼关等。同一对象,既选体现传统观点的诗作,更注重选那些标新立异的翻案之作。

第五类“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友情送别诗,根据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的不同,按凄清感伤之别、清新乐观之别和渗透身世际遇之别等顺序编排。

第六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羁旅行役,先分两大类:游子羁愁归思和闺中思妇的幽怨之情。游子之思又有正面写羁愁归思和从对方落笔之分。从表达的情感来说,又有漂泊哀伤、思念故园亲人与表达自己旷达、豪放、孤傲不群乃至对人生、对宇宙的探究思考之别。

这样安排,一方面让同学们了解诗歌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便于求同辨异,比较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每类诗歌三个步骤进行鉴赏指导。

首先概述此类诗内容指要。概述此类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及鉴赏评析要点。

其次鉴赏评析示例。逐首赏析,先“明诗意”,再精选名家的鉴赏文字,或侧重于意蕴,或侧重于艺术手法的总结点评。每首诗都有简要注释,便于自主鉴赏评析。

再者鉴赏评析实践。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中精选典型题例,把从示例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诗歌鉴赏实践,巩固提高,学以致用。既利于主体诗歌鉴赏评析模式的构建,提高诗歌赏析水平,又对高考应试大有裨益。

三、取得显著的成效

如上所述,这样解读古诗词实在是一种最可行的方法。我们从高一开始,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时间,不断进行看似零碎而实质系统化的教学指导,让大家边比较,边摸索规律,果然收到预期效果,简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适当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他们以前认为古诗词只要背诵,对诗意不大理会,一看到古诗词鉴赏题就叫苦,多数人常常空白,现在有了方法,经过实验,他们尝到了甜头,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古诗词鉴赏教学变得顺利多了。

2.经过反复归类比较,使一般认真学习的同学基本掌握了解读古诗词的方法,使他们对试卷中的古诗词鉴赏题不再畏难,而能得心应手、应付裕如。通过大量分类古典诗歌的探究,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基本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3.有人还因为掌握了方法爱上了古诗词,他们以前觉得古诗词读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对内容是不大理解的,现在通过解读,使他们看到了五彩缤纷的诗的王国,而且他们可以自由漫步其中,这使他们由衷地喜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们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正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2007.

[2]程千帆.宋诗精选[M].江西古籍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评析古典古诗词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踏青古诗词
评析复数创新题
我爱古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怎样读古典诗词?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