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谋县绿色产业发展

2014-08-15文春云

云南农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元谋蔬菜农产品

文春云

(元谋县农业局,云南 元谋651300)

在云南省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元谋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元谋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扩大工厂化育苗为切入点,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提升蔬菜、兼顾粮果、拉动牧渔”的总体要求,引入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全面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不断加快绿色元谋建设进程。

1 主要做法

1.1 抓好生产环节

一是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结合全国农产品市场的动态,制定全县特色农业生产发展计划,并及时召开县级涉农部门、乡镇、村(居)委会干部参加的农产品信息发布会,引导农民有计划地生产。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堵死污染源头。制定了《元谋县A级绿色蔬菜农药使用准则》,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全面禁止有机合成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禁销农药品种93种,对出口蔬菜加工企业要求制定企业用药标准,试行企业生产基地农药定点供应方式。三是对申报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在省、州级奖励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再给予适当的奖励。

1.2 加强生产管理

一是规范生产技术。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元谋蔬菜生产实际,先后编印了“元谋县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县实用手册”“元谋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手册”“元谋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元谋县A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进一步统一生产标准。二是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通过组织农民理论家宣讲团、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多元化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宣传,不断提高广大菜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三是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探索适合元谋县县情的设施农业模式,认真研究大棚、滴灌和“大棚+滴灌”的栽培技术。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财政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共有大棚1389.27 hm2、滴灌4048.53 hm2、工厂化育苗21.93 hm2。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累计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4个,累计发展成员39914人,合作社成员累计出资金额达32023.2万元,辐射带动全县4万农户规模化种植蔬菜水果近1.07万hm2。五是抓好标准化示范村建设,实施绿色产业整村推进。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的原则,每年选择3~5个自然村组织实施绿色产业的整村推进。

1.3 抓好销售环节

一是加大产业外宣力度。通过组织参加农博会、蔬菜产业大会、绿色农产品推介会等,多渠道、多领域宣传元谋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元谋、关注元谋、投资元谋,打造建设“北有寿光、南有元谋”的农产品产销格局。二是加强市场建设。建成占地面积达100170 m2的云南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成制冰厂4座,冷库50座,速冻保鲜厂7座,年处理保鲜蔬菜15万t以上;建成信息收集发布管理中心大楼一幢,面积2500 m2;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大楼一幢1024 m2,检测仪器价值405.1万元。同时还建成长1216 m的铁路专用线一条,配置装车站台货位48个。三是推进品牌化经营。树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效应,逐步实现外销蔬菜、特色经济林果、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规范使用认证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让品牌创造效益。目前,全县累计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30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35万hm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1.03万hm2,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1.4万hm2。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整合全县检测设备、人力资源,对全县农业投入品质量合格检测、农业环境监测、入县及出县的所有农产品的检测,严格执行《元谋县绿色农产品管理办法》《元谋县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办法》及实施细则,强化检测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准出关,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不得外运。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除少部分为公司、企业、协会基地生产外,大部分是菜农个体生产,单家独户的小生产致使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程度不够,90%以上的农产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现有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辐射面不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稳定的产销关系,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抗御风险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弱。

2.2 农业生产与市场衔接不到位

一是流通农产品档次较低。全县蔬菜年产量超过30万t,但经企业商品化处理后销售的只有3万t余,农产品分等级精选、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等增值服务能力还比较弱。二是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由于缺乏精选、品牌化包装等措施,大部分以初级产品形式批发销售,成交价格受短期市场需求、气候、运输等因素影响较大,交易价格极易大幅度涨跌,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极大。三是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农产品流通市场价格信息没有明晰的判断,定价权基本掌握在收购商手中,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收购商提出的价格,使蔬菜生产销售的风险基本转嫁到菜农身上,农户种菜成本高、风险大。

2.3 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元谋是全省有名的干热区,自然植被稀少,海拔高差大,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2009年以来的持续旱灾和2013年“12·16”低温冻害,给全县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其中,“12·16”低温冻害,造成全县3226 hm2蔬菜受灾,成灾2570.93 hm2,绝收1581.53 hm2,经济损失达1.2 亿元。

2.4 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推进慢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小。直接介入种养业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户在规模上不大,数量上不足,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基地的发展。二是现有基地科技水平尚需提高。相当数量的品种在优选、培育和生产技术创新方面着力不够,绿色优质的产品特征未能充分发掘,产品品质特色体现不明显。三是主导产品“走出去”的能力不强。受产量、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除部分蔬菜水果实现有规模的外销外,主导产品外销的比例较少。

2.5 农产品重认证轻应用情况突出

元谋县在2010年被列为全省第一个出口蔬菜基地区域化备案县,多个农产品获得产品或产地认证,但在获得认证后,农产品基地、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投入品管理和生产记录基本上处于松散管理状态,生产记录不完整、农资来源不可追溯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感和紧迫感需进一步提高。由于没有规模化的外销企业入驻,元谋农产品外销基本处于买方市场和农户自发外销的松散状态,虽然有经过认证和检测合格的优质农产品,但没有进行规范统一的贴标销售,导致“品牌货”卖出了“地摊货”的价格,在农户没有获得应有收益的情况下,部分收购商却通过换地贴标销售方式获得了较大利润,这不仅严重浪费了现有品牌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元谋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6 农资价格削弱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市场上化肥、农药、种子、薄膜等农资价格高,特别是番茄、洋葱等种子绝大多数从以色列、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口,造成群众生产成本高,削弱了元谋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有的籽种质量难以保证,纠纷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农民不仅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3 对策和建议

3.1 探索元谋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制定元谋县粮食、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的绿色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大推行标准化生产力度。二是制定蔬菜、粮食、畜牧、特色经济林果、水产品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相关管理规定、使用准则和监管措施,不断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净化绿色产业建设的物质环境。三是推进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有机结合。通过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过产业化,促进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紧密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品牌化,促进基地建设与产品认证有效互动,实现优质优价,体现标准化生产的价值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依托打造现代烟草农业与现代出口蔬菜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区,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起来,由部分种植大户经营,率先实现部分农产品规模化种植,逐步探索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和规模化连片种植新模式。

3.2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继续实施好元谋大型灌区节水和续建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坛罐窖中型水库、山区微集水工程、机电井、水土保持、淤地坝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新建一批中型、小(I)型水库,增强灌区供水保障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工程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山区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要科学统筹安排好国土、水利、农业、农开、烟草等部门和单位的项目资金投入建设。三是选择一部分村组作为土地综合开发试点,把分散土地集中综合开发,并配套滴灌、喷灌等相关现代农业设施,不断提高元谋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治理工业、生活污染及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造成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五是依托云南元谋能禹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现有资源,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扩充市场交易时空,改单一的蔬菜交易为多品种市场交易,变季节交易市场为常年交易市场,完善交易平台建设,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物流中心。

3.3 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

一是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已经成熟的滴灌、“三诱”技术、黄瓜嫁接、工厂化育苗等适用科技成果大范围、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促进元谋县绿色农业再上新台阶。二是发挥光热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不断引进特色经济林果种植,通过示范引导,产销合作社带动和各项林产业发展政策的争取,重点扶持龙眼、芒果、青枣、鲜食葡萄、金丝小枣等特色经济林果。三是创建一批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综合生产示范区。对畜产品生产环境进行检测、环评,从源头上把好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关,重点解决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畜牧投入品对畜产品的污染和畜牧生产本身对产地环境的污染,处理好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健康养殖。加强动物疫病检测控制,进一步完善动物产品防疫、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组织畜牧生产,加强对养殖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提高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科学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注重规模效益,努力增加名、特、优、新水产品品种和产量,满足市场需要,以池塘精养为主,水库养鱼为辅,加快发展生态渔业,着力培植无公害水产品,强化渔业资源管理,实施科技兴渔,依法兴渔,促进渔业提质增效。

3.4 进一步发挥品牌效益

一是继续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和商标注册申报。产品质量认证重点以蔬菜、经济林果、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为主,加快元谋农产品系列地理性商标注册申报工作。二是要充分利用已获得认证的产品品牌,树立元谋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效应,逐步实现外销蔬菜、特色经济林果、畜牧产品和水产品的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规范使用认证品牌,实现品牌化经营,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让品牌创造效益。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规范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扶持力度,在财政、信贷、科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5 加快山区半山区产业发展

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林果、做大特色养殖、扩大山区蔬菜、发展劳务经济、建立良种基地、开发森林野菌”的工作思路,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科学优化布局,培植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夯实发展基础,争取项目支持,积极开拓市场,实施品牌带动,强化科技支撑,注重质量管理,创新组织方式,完善扶持机制,落实惠农政策,强化组织引导、典型示范引路,促进全县山区半山区粮食、林果、养殖、烟草、蔬菜、制繁种、野生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协调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元谋蔬菜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奇怪的蔬菜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
元谋,寻根的地方
播期、密度、施氮量对元谋冬繁青稞白粉病发病的影响
2010年元谋MS5—2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研究
农产品争奇斗艳
元谋干热河谷优良牧草的利用现状与前景